?

高昌王國漢人生活方式的傳承與變遷

2017-06-02 23:28黃瑞柳丁慧李孟丹何夢曦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文化生活建筑

黃瑞柳+丁慧+李孟丹+何夢曦

摘要:高昌王國是公元四百六十年至六百四十年,在新疆吐魯番盆地存在了近兩個世紀的漢民族地方封建政權。高昌王國地處吐魯番盆地,由于高昌王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要沖,更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之處。本文意在根據現有考古及文獻資料,簡要分析高昌王國時期當地漢人建筑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傳承與變遷,以此進一步了解嵌入式移民群體對當地社會文化的適應與變遷以揭示新疆歷史上不同民族之間接近、融合的方式與意義。

關鍵詞:高昌王國;建筑;文化生活

一、建筑

(一)特點鮮明

減地留墻與土塊壘墻是高昌建筑的主要方式,所謂“減地留墻”是指在地面上設計好墻的位置,采取將墻內外的土方取走,“露出”墻體的辦法?,F存墻體及其墻體的墻基的部分,主要是用這種方法挖出來的生土墻。如果受到特殊地形的限制,會用土塊在挖出的生土墻的基礎上繼續向上壘砌,使整個墻體達到需要的高度,所以土塊壘墻的部分是“減地留墻”的特殊形式。

架木為屋是其第二個建筑特色。在對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的建筑遺址進行勘察時,考古學家認為:“原來建筑幾乎全不用木樁,靠土墻支持屋頂。城中也有許多多層建筑,同樣不用木樁,是在墻上挖出小孔,用來在兩墻之間橫加木櫞,木櫞的間隔約31--50厘米不等?!?/p>

佛堂與祠堂各有所在。在交河故城2號居民遺址內,西排房最北的保留原始地面的房間是專用家庭佛堂。其建筑形式與其他房間不同,墻體立面平直,是由原始地表直接用土塊砌就,房屋中間立佛塔,整個佛堂結構緊湊。在2號居民遺址內有一處最寬敞的房間,是祠堂,供奉被尊為先師先圣的孔子。這里是接待來賓、族內家長議事和族內人聚會的場所。

(二)風格多元

據高昌故城遺存現狀和國外探險家繪制的城池平面圖,高昌故城的基本建筑樣式至少有以下三種。(見表1)

當地稱第一類建筑“栱巴孜”,這是中亞地區流行的一種建筑形式。高昌故城中外城西南角寺院中的方形平面建筑物,以及內城南部摩尼教寺院中的方形平面建筑物均屬此類。這種建筑形式多用于建筑群中比較重要的建筑物。

二類建筑物是故城中大量出現的夯土隔墻和土坯聯排房,這種建筑形式多用于民居。這類建筑頂部為平頂,是旱熱地帶屋頂建筑的特征。

三類是根據現有遺跡和出土建筑構件進行的推測。在西南大寺遺址中可以看到中心塔殿外墻與四周排房之間有相對的卯孔,應是放置大型水平構件所遺留的痕跡。遺存的裝飾彩繪紋樣不會是一般居民住房所用,可能出自寺院、衙署等較高規格的建筑遺址。[1]

總之,學界一致認為,高昌故城的城市布局與唐長安城大致相仿,但同時該地區的建筑風格也受到中亞地區的影響。高昌民居屋頂以平頂為主,以土隔熱,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二、文化生活

(一)騎射娛樂盛行

高昌王國的戰略地位多元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當地居民,尤其是男子的業余生活帶有比較濃厚的騎射風格。騎射既是當地居民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男子之間經常進行的娛樂方式。普通男子練習騎射賽馬是生存的需要,大家族的男子要求更加嚴格,除騎射賽馬之外,還要進行文化教育。

(二)儒家思想

高昌王國的漢族從小接受儒家傳統教育,學習四書五經。高昌王室以儒家思想作為統治的指導思想?!妒酚洝贰稘h書》《三國志》等漢文文獻的殘卷大量出土于高昌王國時期的墓葬中,證實了儒家思想和漢族傳統文化在高昌王國的主導地位。

(三)音樂舞蹈

高昌的寺院壁畫可以看出大量的“伎樂圖”,由此可以看出當時他們豐富多彩的音樂舞蹈生活,“好游賞,行者必抱樂器”,“樂多琵琶、箜篌。從吐魯番出土中可見到有笛子、口琴,箜篌和多種弦樂器等。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資料都證實,吐魯番地區文娛活動歷史悠久,音樂舞蹈、說唱藝術,戲劇,雜技等比較發達。漢族居民從中原帶來的藝術,與當地舞蹈、戲曲相結合,形成了高昌王國獨特的藝術風格。

參考文獻:

[1]宋曉梅.高昌國——公元五至七世紀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移民小社會[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360.

猜你喜歡
文化生活建筑
《文化生活》“綜合探究”課的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所存問題探究
建筑與數學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豐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為依托開發校本課程的研究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淺談高中學生對政治理論的記憶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