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教學因“生活”而精彩

2017-06-12 22:55馮雙松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高中英語生活教師

馮雙松

摘要:英語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基于生活,通過生活,為了生活而教學。使課堂教學和教學內容、語言、氛圍、目的、活動方式及評價等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所喜愛的生活的一部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英語;生活;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25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靈活處理教學材料,把教材內容活化為實際生活,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中,努力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英語,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生活,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使學生獲取有活力的知識。

一、高中英語教學引入“生活”的實踐研究

1. 基于“生活”,開展教學

(1)課堂教學引入“生活”

在課堂教學中,把生活的情景搬進課堂,采取“任務型”教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合作,發展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會用英語做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地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2)教學內容引入“生活”

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生活化內容來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的技能,使語言技能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語言交際,有目的地組織綜合運用英語的活動,提高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以生活中的英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把機場的英語播音作為學生聽力的訓練材料,從國外收集的各種真實的語言素材,如:圖片、廣告、路標、地圖、旅游手冊、報刊雜志、說明書、教材、各類宣傳小冊子等原汁原味的材料分門別類,編成生活實用英語校本課程材料,作為“雜食”,讓學生“品嘗”。

(3)教學語言引入“生活”

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語、例子教學,化解難點。語言教學的獨特之處在于,語言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內容。教學語言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易于理解、吸收。語言作為情感表達的手段,主要功能是展示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思考,如果脫離生活實際、脫離環境,它就不會有生命力。語言課堂教學的價值遠遠超越于語言之上,它是語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如英語語法中的情態動詞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情態動詞,以筆者之見,“情”即察情況(依據情景、語境),“態”即觀態度來選用,故提出“察情觀態”用情態的解題技巧來分析、對比、歸納情態各動詞的用法。用“‘結婚不要第三者(marriage with no third person)”來解析 marry 后不跟 with 的用法,即直接說“A marry B ”,不能說“A marry with B”。英語介詞、冠詞很難用,描述成“人小又調皮”?!叭诵 敝傅氖墙樵~、冠詞通常只由兩、三個字母構成,“調皮”指的是它們的用法很多、很難等通俗易懂、生活化的言語來化解難點。

總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人人學會生活中的英語;在教學中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確,只有教師敢于超越教材,才會有鮮活的教學語言,學生才能愛學、樂學,英語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將學生緊緊地吸引,才能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2. 通過“生活”,鞏固教學

(1)將英語用于“生活”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環境對語言獲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語言是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尤其在與人們的語言交流中,在認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那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說氛圍和語言環境,對于英語學習就至關重要。因此,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英語在生活中運用起來,營造出“‘開口學英語”的良好氛圍。從最簡單的問候語開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把所學英語在生活中真正運用起來,使知識、技能真正轉化成能力,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樂意“開口”學英語。

(2)把課堂搬進“生活”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的嘗試和創造,才能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嘗試著和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把課堂搬進生活,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比如,有一次帶領學生登山,山路很滑時,提醒他們要小心,問他們英語應該怎么說?很多學生脫口而出:“Take care!”“ Be careful!”“ Look out!”沒有一個學生使用 “Mind your steps!”這個正確的表達。此時適時地給他們解釋:“Mind your steps!”這個詞組中的每一個單詞對學生來說都太簡單了,但是mind 在他們的心理意義中就是“介意”,他們不了解mind在英美人士交際中更多地是被用來表達一種關心式的提醒,類似的表達還有從轎車出來時提醒:“Mind your head!”。

(3)開設英語活動課

中學英語活動課能給學生提供較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教師能給主體學生創造講英語而暫時忘卻母語的空間。在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活動的參與者。周邊的氣氛感染著每個學生,強烈的學習動力驅使每個學生開口講英語。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中部分學生必然由消極地學習英語轉變到積極地學習英語。其教學內容廣泛,可分為以下幾種:①技能競賽活動;②板報園地活動;③綜合服務臺活動;④英語沙龍活動;⑤社會實踐活動。

(4)創設逼真的語境

語言環境是否真實是直接影響學生能否真實地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首要前提。然而,課堂條件又不可能允許教師(上接第25頁)創設絕對真實的語言環境。教師所能提供的只可能是相對真實的語境。如在學習“自我介紹”話題時。教師可以把一些假名寫在一些紙片上,然后將這些紙片分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相互不能看到對方的假名。在這樣一個相對真實的語境中,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能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如果在訓練中一方出現了不能使對方理解的語言錯誤,則會迫使其主動地對自己的錯誤語言進行調整,從而達到“和對方交流”的目的。語言環境的相對真實會使學生在訓練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心理活動也會隨著語境的發展而作出相應的積極的反應。

二、高中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效果

通過高中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使課堂、學生、教師都“活”起來,師生雙方在生機勃勃、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盡情地吸納知識的“營養”,受益匪淺。

1. 課堂“活”了

課堂“活”起來,不僅是課程的內容活、形式活、情景活,而且是師生雙方的知識活、經驗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師生互動,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2. 學生“活”了

學生變得愛學習了,且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產生學習興趣,探索知識的愿望,教師的職能從傳授變為了指導;學習的目標從單一到綜合;學習的空間從封閉到開放,從課內向課外、向社會延伸,學習的過程從認識到實踐,拓展思維的訓練,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能夠真正學以致用。

3. 教師“活”了

通過學生在生活中正確地運用所學的英語,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可以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優化課程結構,形成一種“大課程體系”。在學生的實際運用中,既能讓學生的所學得以正確地運用,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讓教師回到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膽改進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的作用。教師的自身素質得到提高,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進自我提升、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

英語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基于生活,通過生活,為了生活而教學。使課堂教學和教學內容、語言、氛圍、目的、活動方式及評價等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所喜愛的生活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讓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的生活世界充滿英語。

參考文獻:

[1] 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 213176)

猜你喜歡
高中英語生活教師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基于閱讀韻律的高中英語默讀朗讀教學實踐
漫生活?閱快樂
秋天在哪里
生活感悟
美育教師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