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低碳型產城融合探討

2017-06-27 22:20秦艷
開放導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低碳城市產城融合

[摘要] 作為中國—東盟環境合作的重要節點,廣西在低碳城市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低碳型產城融合,能促進產業低碳轉型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在設立產城融合區的基礎上,完善城市系統,構建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實施路徑,從技術、規劃、產業體系、政策制定及人才保障五個方面建立支撐體系。

[關鍵詞] 低碳城市 新能源產業 產城融合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3-0073-04

[基金項目] 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低碳城市新興產業培育的制度聯動機制研究”(16BJL118)。

[作者簡介] 秦艷(1979 — ),女,廣西興安人,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經濟、產業政策。

近幾年,廣西在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能源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城市化與產業化推動了產城融合。

一、廣西低碳城市建設現狀

本文以南寧、柳州、桂林為重點,對廣西低碳城市建設現狀進行分析。

產業發展方面:三年來,三市GDP增長率有所下降,總體保持穩增長。柳州的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但其比重仍然較低;桂林第三產業比重相對較高,但在2015年有所降低;南寧第三產業比重一直較高,且高于2015年國家第三產業比重均值(0.53)。

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從建成區面積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比來看,南寧、柳州、桂林的城鎮化進程較快。與2015年國家平均數(0.03)相比,柳州、桂林的節能環保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例過低,南寧的比例(0.04)略高。三個城市中,工業用電量均逐步減少,城鄉居民用電量快速增長。并且,在全社會用電量占比中,除柳州工業用電比例較高,南寧和桂林的工業用電比例與居民生活用電比例相近。

產城人互動方面:三個城市第二產業中電力、建筑業人員占比均高于2015年國家的平均數(0.18)。城市建設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積占比均在0.3左右,與2015年國家均值接近。根據《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范》(GB50442-2008),三個城市的公共設施用地面積占比都過低。而且,城市道路面積也均低于2015年國家平均數(15.6平方米)。

二、廣西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當前廣西城市的能源消耗比例仍不合理,高碳排放能源占比較大,需要進一步提高綠色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同時,廣西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且新能源產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為低碳城市的綠色能源消費提供了基礎?;诖?,在當前低碳城市建設中應采取“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策略,即以低碳城市建設為基礎,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空間,以新能源產業為保障,驅動低碳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實現城市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低碳城市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

低碳城市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市場等要素支撐。

低碳城市建設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市場。低碳城市建設就是降低“負”產出,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清潔能源是城市中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的基本保證,低碳城市是新能源產業的主要市場,也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柳州低碳城市建設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廣泛使用倒逼清潔電力的開發,從而推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低碳城市建設增強了新能源產業競爭力。城市的集聚效應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資本、土地等要素支持,提高產業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廣西的經濟中心,柳州城市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城市產業園區的建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柳州高新區已成為柳州工業發展的基地。并且,柳州低碳城市的建設促進了柳東新區的建設,并推動了以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2.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推動城市的低碳轉型

廣西新能源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桂林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及風電建設,并獲得了較好發展。2015年,南寧市實現了22項新能源的并網項目、83項并網服務。位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鐵山港—龍潭組團”的龍潭產業園區將建成為廣西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了綠色電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可以充分利用廣西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為低碳城市中的生活和生產提供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2016年上半年,在總發電量中,生物質能、風力、核能等新能源發電占了9.5%,相比同期增長了6.1%,火力發電下降為36.1%①。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推動城市綠色交通的建設。廣西新能源動力系統、電控等新能源汽車配套生產獲得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充電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

三、廣西低碳型產城融合

發展思路

低碳型產城融合并不是新能源產業與低碳城市的簡單相加,而是將低碳城市作為新能源產業的載體,并通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推動低碳城市建設。為保障“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的順利推進,必須要厘清其實施路徑并從技術、規劃、政策、人才等多方面為之提供有效支撐。

(一)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的實施路徑

基于前面的現狀分析,本文從設立產城融合區及完善城市系統兩個方面構建廣西“低碳型”產城融合實施路徑:

1. 以發展為基本原則設立產城融合區

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城市建設,當產業和城市獲得同步發展時,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間的協調性就會凸顯。產業與城市的協調發展是產城融合發展的基礎,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的匹配是產城融合的前提條件。要加快低碳城市的建設,就需要有與低碳城市相匹配的產業。廣西可再生資源豐富,新能源產業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選取新能源產業作為與低碳城市建設的匹配產業,能有效地促進“低碳型”的產城融合發展。根據前面的分析,選取南寧、柳州、桂林為試點,以“低碳型”產城融合為目標設立產城融合區,通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加快低碳城市建設,促進城市經濟的低碳轉型。

2. 基于市場和政府兩個主體建設城市系統

市場和政府在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動“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中,應以市場和政府為主體,完善城市系統,從而更好地促進低碳城市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促進要素的集聚,進而推動低碳城市與新能源產業間的良性互動。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產城融合發展中的作用,通過道路、水電等城市設施建設,加強低碳城市建設與新能源產業發展間的互動;通過教育、科技及社會保障等,為各類生產要素的集聚提供服務。

(二)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的支撐體系

為保障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實施路徑的順利進行,還要充分發揮政府功能,形成由技術、規劃、產業體系、政策及人才保障等子系統構成的全面支撐體系。具體如下:

1. 技術支撐體系。低碳技術的發展是實現“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群的建設有利于技術創新能力的加強,通過區域內各項資源,尤其是科技資源的集中,能充分發揮群內研發優勢,從而促進低碳技術的發展。因此,廣西應在加強城市群建設的同時,加強低碳技術體系的建設,基于政府扶持和社會投入的結合,加強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建立技術的創新體系;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和促進企業低碳發展的服務體系。

2. 促進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的規劃體系。為了避免區域整治規劃、低碳城市、低碳產業園區、低碳社區等規劃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排斥,應采取“多規合一”的措施,統一指導和引導城市、縣域、社區、產業園區等多層次規劃間的協同。柳州市的“多規合一”試點中取得的成果值得借鑒,即在現有的城鄉、土地及環保規劃的基礎上劃分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并形成三類空間的三條紅線。要實現“低碳型”產城融合,還要充分發揮新能源產業對低碳城市建設的推動作用,應基于《廣西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廣西新能源產業規劃》(2009)、《廣西關于建設生態產業園區的實施建議》(2015)等相關規劃,加強低碳產業園區、新能源產業基地及低碳城市間的產業銜接,以及促進低碳交通、低碳市政等要素的協調發展。

3. 低碳型現代產業體系。近年來,廣西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積極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廣西應加強新能源產業與加工貿易產業間的協同,即通過能源技術的創新推動產業間的協作,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實現產業的低碳轉型,建立低碳型產業體系。同時,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帶動了空間結構的適應性變化,廣西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加快了城市化建設。因此,通過新能源產業與加工貿易產業間的互動實現產業的低碳發展,進而推動城市的低碳轉型,最終實現低碳型產城融合發展。

4. 政策制度體系。產城融合涉及城鄉規劃、土地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此,還需要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一是低碳金融、低碳財稅政策支持。產業發展是城市的經濟基礎,同時資本是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因此,金融支持是產城融合的重要支撐要素,要實現“低碳型”產城融合,更需要發展低碳金融的政策支持。一方面,通過低碳信貸,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提高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并且支持新能源技術、設備等研發能力,以及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上、下游產業,形成強大的新能源產業鏈。另一方面,將金融服務拓展到低碳城市建設的各個層面,推進低碳交通、建筑節能等城市建設工作。并且,通過財稅政策,將政府資金與市場融資結合,充分發揮財政、稅收、金融在低碳城市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中推動作用。二是土地管理制度。在土地開發利用方面,柳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形成“多個產城融合發展組團”,以城市建成區為中心,外圍包括柳州汽車城組團等四個組團,并將道路、水電等市政設施納入統一規劃,對產業和城市布局進行統籌。因此,應加強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將產業與城市在空間上有機結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通過低碳技術創新和能源結構升級進一步提高土地綜合效益。三是規劃管理制度。通過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嚴管空間規劃,促進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產業、低碳旅游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種規劃間的協同,制定低碳發展總體空間規劃方案,避免多頭管理及規劃沖突。要實現政策制定部門間的協同,還需要建立相應的信息平臺,實現城市及相關產業碳排放數據的共享,保障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和實施中都以減少碳排放為目標。

5. 人才保障體系。盡管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所提高,但在促進低碳發展方面的專業型人才還比較缺乏。廣西應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低碳城市建設、新能源產業發展培養高端人才。并且,完善現有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集聚,為推動“低碳型”產城融合的科學研發及成果產業化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賈若祥. 產城融合發展的思路、重點任務及對策[J]. 中國經貿導刊,2016,(15):52-54.

[2]陳瑤. 城市低碳發展水平評價體系與實例分析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02):161-166.

[3]付允,劉怡君,汪云林. 低碳城市的評價方法與支撐體系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08):44-47.

[4]李光輝. 我國產城融合發展路徑研究[D].安徽大學,2014.

[5]蘇美蓉,陳彬等. 中國低碳城市熱思考:現狀、問題及趨勢[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03):48-55.

[6]葉振宇. 城鎮化與產業發展互動關系的理論探討[J]. 區域經濟評論,2013,(04):13-17.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node of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of China-ASEAN, Guangxi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and new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Low-carbon”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low-carbon cities and new energy industry, can promote industrial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c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urba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which to construct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ow-carbon”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the support system to promote Guangxi “Low-carbon”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from technology, planning, industrial system, policy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support.

Keywords: Low - carbon City; New Energy Industry;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收稿日期:2017-03-12 責任編輯:垠 喜)

猜你喜歡
低碳城市產城融合
江西各地市發展低碳城市評價與對策研究
基于產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探討
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怎么樣
關于江蘇中關村實現產城融合的調研與思考
咸寧市低碳城市發展路徑與治理路線圖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電子商務對上海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
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的有機融合研究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以濰坊濱海區為例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