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的回應促就“互動”的課堂

2017-08-07 19:26王芳幼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家長幼兒藝術

王芳幼

如果說課堂是一門藝術,那么課堂中如何回應就是一門小藝術。美國幼教專家凱茨認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表現為在教育工作中能運用縝密的知識作為判斷和行事的標準,具有這種素質的教師能抓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以適當的方式去接,并以適當的方式把‘球拋給孩子?!比绾瘟芾毂M致地發揮這門小藝術在大藝術中的價值,一直是我們幼兒教師追求的目標。但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這門小藝術卻經常被我們所忽略,教師們都會精心設計教案,預設各種問題,而對于幼兒在課堂中即時生成的問題,則缺乏其價值的判斷,致使許多良好的教育教學契機徒然流失。于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便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情況,例如:“錄音機式”回應、 “命令式”回應、“泛濫式”回應、“逃避式”回應、 “無厘頭式”回應,等等。那么,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回應,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促進師幼之間的互動?我們作了幾下幾點思考。

一、精心預設——趨向“動態”的穩定

在課堂教學中,回應是提問的延續和提升,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研究與探討。教師高質量的有效回應應建立在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的基礎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機智。由于教師面對的是有鮮活生命的個體,而每個幼兒又具有鮮明的個體差異,幼兒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教育空間是巨大的。而回應作為集體教學活動的教學手段,教師實施回應并不是無章可循的,如果在課前認真對每個幼兒進行解讀,詳細了解他們經驗積累的程度,組合各種語言行為的有利因素,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優化語言行為,教師才能在活動中得以自如、有效地回應幼兒的生成。如在組織集體活動“蒲公英”活動前,我首先剖析了活動的重點和核心價值,有意識地給幼兒布置任務,讓幼兒回家收集各種資料,尋找天上的事物有哪些,飛在半空中的事物有哪些,低飛的又有哪些,讓幼兒對這個活動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于是,我在設計教案時,根據蒲公英由遠到近,設計了三個問題:蒲公英飛到天上遠遠望去像什么?飄哇飄,飄到半空像什么?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這時又像什么?來突破難點,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只有在他們的現有經驗之上精心設計教案,才能朝著教師預設方向前進,讓動態的課堂趨向于相對的穩定。

二、有效回應——促就“藝術”的課堂

(一)耐心傾聽,尊重幼兒

對教師而言,耐心認真地傾聽是積極回應的前提,對于教師的問題,孩子有時表達不太正確,有時表達不完整。對此,教師不能對幼兒漠視,更不能直接否定,而要耐心聆聽孩子的傾訴,分析孩子的生活經驗,并順應幼兒的思路,擴展孩子的思維。

(二)善于追問,拓展思維

追問是教師在幼兒回答基礎上繼續發問,或者是為了向幼兒確認某個信息,或者是為了向幼兒詢問具體情況,或者是教師引導幼兒來精確回答問題,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弊穯柺翘釂柕囊环N形式,是師幼之間常用的一種互動方式,教師的一次次追問,可以不斷拓展幼兒的思維,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還可以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好奇心。

(三)抓住亮點,激發欲望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痹谟變旱姆答佌Z言中,由于幼兒思維的局限性與語言詞匯的貧乏,幼兒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想象:用一些簡短的語句、凌亂的詞語說了一大通卻說不到重點上。面對這些,教師不應回避或斥責幼兒,而應及時捕捉幼兒回答問題中的亮點并抓住亮點,因勢利導,對幼兒回答的出眾點給予表揚、鼓勵性的評價,這有助于孩子樹立信心,進一步激發幼兒積極表述的欲望。

(四)梳理總結,提升經驗

課堂中,幼兒反饋的信息往往是五花八門的,教師必要的梳理和總結是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和提煉,這既能幫助幼兒將零碎的經驗系統化和條理化,又拓展和深化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指導幼兒理解和應對類似問題。

三、留疑生成——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

幼兒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們拋過來的球,以適當的方式去接,但有許多臨時生成的問題,教師與幼兒一時無法判斷和解決。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筆者認為,教師首先切勿驚慌和焦慮。因為世上復雜疑難的事物多的是。再者,每個人的知識儲備都是有限的。面對課堂內外各種活動中臨時生成的各種復雜疑難問題,我們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鎮定自若、從容不迫地引導幼兒一起來觀察、操作、求證、討論等。如果問題當場解決不了,教師也可以大方地告知孩子們,讓他們回家把問題說給家長聽,發動家長也來參與討論。這樣集思廣益,借助廣大家長的智慧資源,很可能會解決許多難題。孩子們的語言轉述能力和知識面也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拓寬。真可謂一舉多得。我們認為這樣實事求是地面對各種疑難,讓孩子們回家如實報告園內所碰到的解決不了的各種難題,充分調動廣大家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幫助園內解決所生成的各種難題。家長們對我園這種不回避難題、實事求是、大膽開放的舉措,也深以為然,非常支持,大力給予配合,并確實也解決了不少難題。例如,筆者所帶的大班,曾經在課堂內生成了這么一個問題:地球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繞來繞去的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至今連動物學家也回答不了,因此“地球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久懸未決的難題,被稱為著名的“千年問”。孩子們對這個在課堂上生成的生活問題,也普遍感興趣,在班內爭論了好幾天,誰都說服不了誰。后來一個家長的表述,得到了我們大多數的教師和幼兒的認同,才基本上平息了這場爭論。他的表述大意如下:

地球上先有“雞”。那么這第一只雞又是怎么來的呢?根據毫無爭議的論斷,雞是一種家養的鳥類,而家雞是由野(生)雞馴化過來的。野雞這種鳥類則是從某種爬行動物進化而來。從達爾文提出的一般動物都是“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進化”的“生物進化論”來說,地球上的第一只野雞肯定是由某種爬行動物(可能是“翼龍”) 進化而來的。這應該是無可置疑的。而地球上的第一個雞蛋,則是由地球上的第一只野雞產下的。至于以后的“雞”和“蛋”的次序,當然是先有蛋而后有雞的,即雞由蛋孵化而來,時間大約21天。

那位家長最后說,至于地球上的第一只野雞到底是由哪種爬行動物進化而來,這恐怕很難徹底弄清楚。因為我們地球的最外層“地殼”,早已被無數次的火山和地震破壞得千瘡百孔,其中的各種動物的化石也被破壞得面目全非。所以我們今天的人類是很難從出土的各種動物化石中找到或判斷出各種具體的動物都是從哪種具體的動物進化而來。一般來說,我們人類只能從大的類別上提出動物們的大致進化的順序。那就是:從“無脊椎動物”進化到“有脊椎動物”。 有脊椎動物的進化順序則為: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又分別進化為“鳥類”和“獸類”(即“哺乳動物”)。

優秀的課堂不僅僅體現在幼兒在這過程中學到了什么,體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學習、探究、發現、解決,讓活動的價值得到延伸和伸展,讓幼兒的學習更為主動。在故事教學中,教師一般以完整的一個故事呈現。但在繪本《克里克塔》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在課堂中的積極看書欲望,適時生成了這樣一個環節:不呈現后半部分的故事。當幼兒正回味在繪本的意境中,教師卻畫上了一個句號,通過語言激勵讓幼兒自主去尋找故事的下一部分。

教師:很遺憾,故事的下半部分我們都看不到,你覺得到哪兒去能看到呢?

幼兒:媽媽和我借書的地方。

幼兒:書店。

教師:我們課后一起去找找,請找到的小朋友把故事的下半部分講給同伴聽。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應關注教學過程中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并適時地予以恰當回應。教師只有以合理有效的回應方式,才能促進師幼之間積極互動,促進幼兒知識結構的內化,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從而促成一節節優質的課堂、藝術的課堂、互動的課堂。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秋瑾幼兒園)

猜你喜歡
家長幼兒藝術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紙的藝術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家長請吃藥Ⅱ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