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困境及思考

2017-08-07 23:04鄧勇龔治勇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社會性親情幼兒園

鄧勇 龔治勇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涌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幼兒。對于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大多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由于祖輩教育觀念和知識水平的差異,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而3~6歲是幼兒性格與價值觀形成最為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倘若沒有良好的教育,對于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農村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我園是一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地處城鄉結合部,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許多父母迫于生活融入打工潮流中,幼兒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逐年增長,問題留守幼兒也逐年增多,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和深入班級觀察分析,發現農村留守幼兒在社會性發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自我調控能力弱,人際關系緊張

人際交往是兒童社會化能否順利實現的必要條件,人際交往影響兒童的人格發展。留守幼兒由于缺少父母的支撐與指導,有的留守幼兒對交往缺乏信心,主動性不強;有的留守幼兒由于長期溺愛和嬌縱,養成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信念,缺乏交往技巧,行為變得放任、沖動或具攻擊性,同伴之間經常會出現爭搶玩具、爭搶角色、相互碰撞,甚至打人、推人、咬人等行為,導致留守幼兒產生交往障礙,缺少真正的朋友。

(二)社會適應能力弱,極易受到傷害

從社會適應能力看,留守幼兒自身在生理上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識,容易受到不良言行的影響?;蛘邔W壞,人際交往能力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人欺負,被陌生人物質誘惑拐走,在突發事件中,幾乎沒有自救能力。

(三)行為習慣差,自理能力不強

兒童生活習慣與行為能力的發展是兒童自我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方面。留守幼兒大多是隔代教育,老年人的教育觀念落后,一味地溺愛如“家中小皇帝”,事事依著他,事事包辦代替,導致幼兒不會自己穿衣、吃飯、愛吃零食、不吃蔬菜、生活無規律、營養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況,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四)自信心不足,不敢大膽表現

留守幼兒由于缺乏家庭的關愛,加之祖輩的溺愛和代理監護人的無奈,部分留守幼兒常常把自己的內心封閉,不肯主動嘗試探索新事物,不敢在老師、同學、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久而久之,自信的基石就被埋藏在幼小的心靈里,無法自拔。

二、農村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傳播教育理念,實現家園共育

家庭是幼兒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場所,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留守幼兒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父母職責弱化,導致幼兒在角色認識、結識伴侶、職責承擔和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出現偏差。因此,幼兒園通過家長會、家園宣傳欄、家長宣傳手冊、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形式,與留守幼兒的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對老年監護人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教育留守幼兒,增進親子感情,融洽親子關系,增強留守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二)組織多形式關愛活動,搭建社會性發展平臺

幼兒園是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場所,幼兒園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搭建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平臺,促進留守幼兒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有效促進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

1.創設親情書吧,融洽師幼關系

親情閱讀活動是走入農村留守幼兒內心世界,滿足他們情感需求的一把鑰匙。每個班級創建一個親情書吧,晨間活動、區域活動時,老師和留守幼兒或席地而坐、或相互依偎、或抱在懷里一起閱讀。留守幼兒在老師的陪伴下一起徜徉在溫馨的書吧中,一起討論問題,從良好的互動和平等的對話中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伴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內心充滿了安全感,不再感到孤獨寂寞、害怕恐懼,從而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

2.教學親情繪本,強化社會意識

留守幼兒是社會中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正處在身體和心智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親情繪本圖文并茂、故事情節性較強、貼近幼兒生活,涉及內容廣泛,繪本《我爸爸》《我媽媽》讓幼兒們懂得媽媽和爸爸是最愛你的人,無論他們在不在你身邊,他們永遠愛你?!恫虏挛矣卸鄲勰恪贰赌ХㄓH親》等讓幼兒理解和體會父愛與母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愛;故事《小紅帽》《小兔乖乖》等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通過生動有趣的社會性發展繪本,將親情、禮貌、孝順、誠信、和諧、尊重等優良意識的社會種子撒進他們的心中,潛移默化地促進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

3.強化生活自理,樹立自尊自信

農村留守幼兒父母不在身邊,為了彌補遠離父母給幼兒帶來的親情缺失,幼兒園教師承擔起幼兒的第二任父母。以寬厚平和的心態關注幼兒的心理成長,從內心深處理解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溫暖,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讓幼兒感到老師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幼兒園是溫暖的。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環節,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重點對留守幼兒進行吃飯、穿衣、睡覺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訓練留守幼兒系鞋帶、疊被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同時,通過婦女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親子游戲“好娃娃”“爺爺奶奶的小幫手”,讓幼兒在家練習掃地、抹桌子、倒垃圾等,以增強幼兒的自理能力,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光榮與快樂,從而在生活中樹立自尊和自信。

4.架起溝通橋梁,傳遞濃濃親情

兒童時期正處于渴望親情,對家長有著強烈依戀的時期。良好的牢固的親子關系的確立,需要濃濃的親情,需要共同的語言和價值觀。對于遠在他鄉的父母,幼兒園通過親情書信、親情視頻聊天、親情電話、QQ、微信等途徑,架起幼兒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橋梁,將彼此的生命編織在一起,消除了彼此因為分離所產生的隔閡和冷漠,加強家長與留守幼兒的親密關系,促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進而有利于留守幼兒建立起對他人以至對社會的信任,消除留守幼兒的孤獨感,學會了與他人如何相處,增強與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留守幼兒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開發社會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幼兒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政府、村社、街道等部門也應該高度重視,積極投入到關愛留守幼兒的工作中,通過完善留守兒童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留守兒童樂園等公益機構;成立留守兒童志愿者、留守兒童代理家長、留守兒童知心姐姐等愛心服務隊,建立長效機制,在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游戲等方面給予特別的、常態化的關愛,促進農村留守幼兒健康快樂發展成長。

關愛留守幼兒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對于家庭、幼兒園和全社會來說,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幼兒園作為留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場所,應該站在留守幼兒終身發展的高度,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幼兒的社會環境,整合家庭和社會資源,構建面向留守幼兒的完善的社會育人體系,共同促進留守幼兒良好社會性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市長壽區教師進修學校,重慶市江津區白沙幼兒園)

猜你喜歡
社會性親情幼兒園
永不凋零的親情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展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偽親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話親情
從社會性弱勢群體自身心理角度談接受科技知識
社會性交互及其在三維虛擬學習環境中的實現
社會性軟件在網上交互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