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2017-08-22 22:37梁理明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7年7期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有效教學小學語文

梁理明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詩詞的學習有助于小學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升語文能力。文章針對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采用解讀字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比較閱讀法等,改革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29-02

古詩詞是一種格式具有一定規律、富有韻律美的文體。古詩詞流傳至今,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仍值得我們學習。小學生正處于他律轉向自律的階段,其是非觀和道德判斷標準還未形成,古詩詞教學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的道德認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豐富語文知識,提升欣賞品位與審美情趣。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現狀

目前,語文教學的評價制度仍以考試分數為主,很多教師功利化教學意識較強,在對古詩詞進行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思,背誦一些??荚娋?,領悟作者的基本感情,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教育。有些教師又過于注重對古詩詞的拓展教學,與課文相關的內容都想讓學生了解,反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主次安排,對教學內容的不合理選擇浪費了課堂時間,無法給予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機會。

二、解讀字詞

古詩詞中的字詞是作者經過琢磨后選擇的,寥寥幾十個字就能夠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和意義,每一字一詞都能體現出作者的用心良苦,甚至有人形容好的古詩詞一字值千金。所以學習古詩詞,有必要從古詩詞的文字學起。

例如,詩歌《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詩中巧用一至十的數字貫穿全詩,對于識字不多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依據數字順序便于記憶,讀來朗朗上口。

再如,《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王安石先后用了“到”“過”“入”“滿”等字代替,最后才定下“綠”字,讓“綠”作使動用法,給詩句帶來了動感和色彩感,文字上也增添了視覺美。學生雖然認得此字,卻不會欣賞此字的妙處,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引導,把字單獨拿出來讓學生思考,然后放回詩中,讓學生體會其妙處。

古詩詞中常常引入不同意象,作為作者的情感寄托。比如月指代故鄉親人,鴻雁南飛或北飛會令人想到游子在外未歸的惆悵,紅豆寓意相思,“柳”字因與“留”同音而常用在惜別情景下……這種用字方法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和深刻體驗,也使古詩詞極富藝術感染力。隨著學生對古詩詞的知識積累不斷增加,教師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從古詩詞的字詞中尋找這些有意義的意象的共性,從中掌握古詩詞的解讀技巧。

三、利用情境教學法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成熟,難以體會到古詩詞中傳達的思想情感,因而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古詩詞一般都比較淺顯,多以寫景、童趣、喻理為主題,所以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古詩詞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

寫景詩詞的學習重點是通過抓住意象來抓住內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曉》一詩,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與詩歌相配的插圖:開滿桃花的枝頭上站了幾只鳥,空中還有幾只燕子在飛翔。然后將學生引入情景中,問學生這是什么季節?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畫面中有哪些事物?天空中和地面上有什么現象?等等。讓學生自己從花開中推斷季節處于春季,從鳥啼聲中知道是早晨,從濕潤的土壤和堆積的花瓣中推斷出剛剛下過雨,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古詩所描寫的景象。接著將學生引入課文中,以早晨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聽到鳥叫聲,看到夜里下過的雨把花瓣打落在地上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詩人在一夜好眠后對春天的喜愛和美好的心情以及花瓣被春雨打落產生的憐惜之情。

教授寫童趣的古詩詞時,教師要呈現出兒童的動作、情態、語言和心理,突出童真,將學生帶入詩詞情景中。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中,描繪了一個農村五口之家的生活場景,幾乎一句詩就是一個小場景。教師可以結合詩文與圖像,一一指出每一個小場景:低矮的茅草屋略顯簡陋,溪水邊上有青草,兩位大人在互相逗趣,大兒子在溪水東側揮汗如雨地鋤地,二兒子正在專心編織雞籠,小兒子是最淘氣的那個,正躺在溪邊剝蓮蓬。在3個孩童的場景中,小兒子的描寫用了“最喜”和“亡賴”兩個詞,突出作者最喜歡兒童這種天真活潑、單純幼稚的天性,從而感受到作者對這種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哲理詩詞則需要通過詩句中景、物、事的特點,聯系生活實際推敲出來,品味出詩詞的理趣。比如教學于謙的《石灰吟》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石灰這一物體:簡單的一塊石頭,平時又堅硬又不好看,不知道有什么作用。而通過于謙的描寫,可以知道原來石灰巖經過烈火焚燒之后會變成白色的石灰?!耙羟灏自谌碎g”體現了作者對石灰的贊揚,進而推測出作者將自己比作石灰巖來表明志向:即使經過千錘百煉和烈火焚燒,也要保持清白的為人處世準則。

四、巧用比較閱讀法

將比較法應用到對古詩詞的閱讀賞析中,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閱讀和思考古詩詞的能力,擴展學生建立聯想對比的思路,進行有創意的閱讀、有質量的賞析,達到深刻認識古詩詞的效果。比較閱讀法可以比較不同詩詞中不同意象共同表達的情感,也可以比較不同詩詞中同一意象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具體教學中,主要是根據教學重點進行課內外古詩詞比較、作者風格比較、主題比較、寫作對象比較等。

例如,古詩《春曉》和《春夜喜雨》都是對春天的描寫,并且都提到了春雨。教師可以在教學《春夜喜雨》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春曉》,將兩首古詩進行對比學習和復習,在學習新詩的同時溫故而知新。如通過學習《春曉》時對詩句中“雨”“春”“花”等意象的認知,再看到《春夜喜雨》也有同樣的意象,可以推斷出作者表達的是對春、雨、花的感情。詩中“好雨”一詞可以知道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下文也是刻畫雨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的特征,以及想象著雨后花團錦簇的景象,全文表達了對春雨、對春天無限的喜愛。而《春曉》雖然也表達了對春雨的喜愛,同時又對滿地的落花多了一些惋惜之情,進而感嘆春光的短暫。這樣一對比,學生感受到了,雖然同一意象可以表達同樣的感情主線,但是在不同的字詞組合下細究,又會有不同之處。

五、注重古詩詞積累

前文提到,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積累越來越少,因而需要教師的重視來改變這一局面。學生覺得背誦難,那么就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幫助學生找到背誦的竅門,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實現“腹有詩書氣自華”。

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要以學生體會和領悟詩詞中的內涵為前提,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詩詞的魅力并產生深刻印象,從而在學習過后自發記下印象深刻的詩句,再將其他詩句連貫背誦下來,那么背誦整首詩就輕而易舉了。平時還可以舉辦一些古詩詞朗誦比賽、默寫比賽等,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調動學生的背誦興趣。

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接觸一些詩詞的韻律節奏,幫助他們背誦、記憶。比如《春曉》中兩句的最后一個字“鳥”和“少”都押“ao”的韻,這對上下句的背誦能起到提示作用。教師甚至還可以讓學生簡單學習平仄區分,以節奏感來促進背誦,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平仄為“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學生如果能夠把握清楚這個節奏,背誦起來就能輕松很多。

參考文獻:

[1] 夏陳玲.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編輯:楊 迪)

猜你喜歡
古詩詞教學有效教學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