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風險防范

2017-09-18 06:13李欣亮杜榮王巖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20期
關鍵詞:法治教育風險分析

李欣亮+杜榮+王巖

[提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信貸消費以其手續簡便、消費靈活的優勢逐漸被人們認可,尤其是被新生代大學生所青睞,然而新事物也帶來一系列新問題。本文介紹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的內涵、模式和校園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的法律性質、發展原因和存在的風險,提出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風險防范與法治教育具體措施。

關鍵詞:網絡信貸消費;風險分析;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現狀

(一)網絡信貸消費內涵及模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信貸消費悄然興起,出現了以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和蘇寧易購任性付為代表的網絡分期付款新型金融服務。這種新型金融服務以傳統電商為載體,很快進入了大學校園,并得到了學生們的青睞。這種新型金融服務是商家線上為大學生提供商品消費服務,同時又為大學生提供分期付款服務。這種多樣性的服務既解決了大學生對商品的實際需求,也解決了大學生網購資金緊張的問題。從商家角度說,商家雖然短期內沒有獲得商品價款,但長期來看,商家的經營效益卻得到了大幅提高,本質上體現的是商家營銷策略問題。這種線上服務是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的,大學生只需要在手機上就能輕松完成線上信貸消費的審批,對于大學生來說,這種方式很方便、很快捷,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方便。

當前主要有三類網絡信貸消費方式受到大學生歡迎。一種是銀行自己通過互聯網渠道或合作渠道提供信貸消費服務,即銀行將已有客戶的傳統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部署到網絡渠道,客戶網上辦理貸款并進行線上消費,例如移動銀行、微信銀行和電子銀行等;第二種是商家自己開辦信貸服務,即在銷售自營商品和第三方商家商品時,向有信貸需求的自有優質客戶提供經營范圍內的分期購物和小額消費信貸服務。例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和蘇寧易購任性付等;第三種是網絡信貸商家提供信貸服務,即向有消費信貸需求的客戶發放消費貸款,客戶再根據需求自由消費,例如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工銀直銷銀行和橙子銀行等。

(二)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情況調查分析。據調查,大學生中80%有網購經歷,這其中40%月均網絡消費超過100元,70%的網購商品是生活、學習用品。大學生可支配資金的多少影響著消費支出的多少,父母提供的生活費、學校發放的獎助學金和兼職勤工儉學賺取的報酬是大學生進行網絡消費支出的主要資金來源。大學生的日常消費主要集中在報考輔導班、資格證,購買衣服、化妝品,購買手機、相機、電腦,購買輪滑、山地車,戀愛支出,游玩、聚餐,創業支出等消費中。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實際上是純消費主體,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大學生根據自己生活、學習的需要,選擇了網絡信貸方式進行消費。網絡信貸消費雖然可以無抵押、無利息,但不是免費消費,貸款還是要償還的,50%的大學生選擇后續生活費還貸,25%的大學生選擇兼職收入還貸。還有極少數學生“拆東墻補西墻”,同時使用多個信貸產品,還貸到期時在這幾種產品中互借互還,這種情況嚴重增加了還貸風險,破壞了網絡交易秩序。

二、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的法律性質

(一)合同法視角法律性質分析。在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過程中,商家向大學生提供了消費服務、信貸服務,大學生以貸款的方式購買了商品,從合同法角度說,整個消費行為表現為買賣合同、貸款合同。兩個合同都直接明確了大學生和商家在交易中的權利、義務、責任,兩個合同也保障了雙方交易目的的實現。分期付款消費是網絡信貸消費的主要方式,其有效激發了大學生的消費潛能,滿足了大學生的消費欲望需求。絕大多數商家采取的是大學生信貸消費后未還清貸款前,大學生只享有商品的使用權,商家對售出去的商品享有所有權。無論是大學生了解商家、商家商品、金融服務、信貸消費風險等內容,還是商家要求學生提供身份證、學生證、輔導員等信息,都是為了降低交易風險,但雙方要盡可能地保護對方的信息,這是履行合同義務的要求。商品成交后,大學生可以正常使用商品,并按照合同約定,積極履行合同義務按期支付貨款,如果沒有按期支付貨款,大學生的行為就是違約行為,要承擔違約責任。所以,整個網絡信貸消費從頭到尾,每個環節都需要雙方積極履行合同義務,規避交易風險,確保各方合法經濟利益得到實現。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視角法律性質分析。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中,大學生基于客觀因素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其權益不可避免地受到直接或間接的侵害。大學生和商家在交易過程中要平衡好彼此間的利益關系,自覺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消費原則,確保各自的消費權利和經營義務得到實現。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畢竟還是網購,這避免不了因為網上商品的描述、圖片色差等因素造成大學生做出錯誤的消費決策,大學生提出退貨要求時,商家應予以積極配合。大學生在網絡信貸消費后,如果大學生向商家提出提前還貸的申請,商家不能認定這種行為是違約行為,不能要求大學生承擔違約責任。商家不得違背大學生消費意愿強制搭售商品,不得夸大商品價值、隱瞞商品風險,不得采用令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誘導大學生消費,不得限制大學生尋求第三方救濟,不得減免、免除自身應承擔的違約或侵權責任。商家應當自覺接受監督,主動承擔起投訴處理主體責任,保護大學生消費權利,維護網絡交易秩序。商家應該嚴防消費者信息泄露,保障大學生消費者信息安全。

三、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快速發展的原因

(一)商家原因。網絡信貸消費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進行操作,而且可以在任何時間段進行消費,不受電腦、時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大學生購買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商家向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解決了大學生網購資金問題。有的商家針對大學生消費市場推出更大的信貸消費優惠政策,這是這種消費方式更受大學生喜歡的原因。商家不僅要求大學生提供的個人信息比較少,而且審核驗證信息的時間比較短,這也吸引了大量大學生消費者。隨著網絡信貸消費服務商家的增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些商家提出無擔保信貸,這對大學生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樣,一些商家提出在一定時間內的無息貸款,更是解決了大學生資金緊張問題,而且還降低了網購成本;即使一些資金不緊張的大學生,也會選擇這種免息的消費。正是網絡信貸消費準入門檻低、簡單快捷,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網絡信貸消費。endprint

(二)學生原因。大學生可支配的資金比較少,在沒有資金去購買所需商品時候,網絡信貸消費正好滿足了他們需求。許多大學生社會經驗少,缺乏思考,容易沖動,預見風險能力比較差,但卻喜歡利用這種新型消費方式去消費。大學生網購往往具有非理性特點,不能量入計出,進行合理的消費。網絡信貸消費手續簡便,審核時間短,大學生的購買欲望能夠很快就能得到滿足,所以大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消費方式。大學生接受能力強,好奇心也強,都想體驗一番,加上這種新消費方式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學生很快就會運用的得心應手。大學生消費心理還不成熟,攀比性比較強,隨意性比較大,消費欲望比較強烈,加上無需擔保、無需支付利息,快遞送貨上門,這種消費方式受到了大學生的喜歡。大學生網購風險意識差,對貸款利息、違約金等相關事項不是很詳熟,認為這種方式既方便又后付款很合適,所以一些大學生“不清不楚”地選擇了這種消費方式。

(三)監管原因。在網絡信貸消費監管方面,我國始終沒有一個職權完整的專門監管機構,好多監管職權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門,而各部門的職權交叉又不具體,這就容易出現監管真空,所以從事網絡信貸消費的商家像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當前,我國對商家的網絡信貸消費服務還缺乏有效的監管依據和行業標準,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而傳統的監管制度在互聯網環境下適用起來很不順暢,最終導致商家服務參差不齊,監管比較困難。

四、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風險分析

(一)法律風險。當前,我國有關網絡信貸消費管理的規范性文件比較少,而且位階也比較低,很多都是辦法或者標準,并非成文的法律,這些辦法和標準的法律效力比較低、約束性比較差,執行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這樣會造成風險的持續積聚,給金融市場帶來很大隱患。在對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進行管理時,辦法或標準的效力范圍、效力等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大影響了執行效果。當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個人信用、破產、社會保障等制度體系,這使網絡信貸消費管理工作難度很大,網絡信貸消費的潛在風險日積月累,越來越高。我國對于消費信貸合同中消費者的隨時解除權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合同沒有約定,大學生不可以單方擅自變更消費貸款合同的內容或直接解除合同,而商家有權基于自身經營效益考慮,可以隨時變更消費貸款合同的內容或直接解除合同,很明顯雙方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很多商家在審核大學生信息時,明知道許多大學生不具備還貸能力,仍然將其作為客戶來發展,為其提供貸款服務,這給商家和大學生都帶來了法律風險。

(二)信用風險。我國在大數據征信方面的法律仍是空白,沒有統一的授信評級標準、風險控制標準和授信額度。目前,商家不能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央行征信管理體系內的個人信用資料,只能自身采取措施對大學生信用風險進行防控,這樣既增加了商家的成本,也不能有效地防控風險。大學生被某些商家的虛假廣告誘導,進行了網絡信貸消費,然而消費后,虛假商家提出了高額的貸款利息,使大學生遭受很大損失。一旦大學生信貸消費額度超過了自身的還貸能力,就可能會出現違約不還貸或逾期還貸現象,給自己帶來信用風險。大學生不能按時還貸造成商家資金難以回流,維持市場運作的資金鏈很可能斷裂,最終會使商家資不抵債,瀕于破產。

(三)經營風險。商家為追求規模和數量,對大學生的信貸消費資格審核和驗證相對寬松,這嚴重影響放貸質量,為商家埋下風險隱患。大學生涉世未深,容易受到廣告誘惑,進行超前消費,然而大學生自身還貸能力有限,一旦網絡信貸消費超過了自己實際負擔能力,就會出現逾期還款或逾期不還款,就會給商家帶來資金困難,影響到正常經營以及商家利潤。大學生很容易就能獲得同學的個人資料和信息,可以將這些信息在商家平臺上注冊消費,導致欠下的債務難以償還,最終給同學的信用記錄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五、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風險防范與法治教育

(一)加強信貸監管。政府多個部門應協同監管網絡信貸消費,實現系統化、日?;娜^程監管,規范網絡信貸消費的業務模式和經營行為。加快制定有關網絡信貸消費的法律制度,對商家可以經營的業務種類和范圍做出詳細規定,為網絡借貸消費提供一個有序發展、良性競爭的環境。商家要提高風險意識,全面審核大學生的基本信息、信用狀況、還貸能力,嚴格甄別大學生信貸申請信息,剔除虛假信息,避免不良貸款發生,減少自身經營損失。充分利用各類信用數據庫,積累有效的消費信用評價信息,與央行征信體系形成有效互補。每個商家都要建立預警體系,注重對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監控。

(二)加強契約精神教育。契約精神是法治社會、誠信社會的客觀要求,人們無論是在行為上還是思想上都要時刻秉承契約精神。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主體,應鼓勵他們把契約精神與法治精神相融合,生活中自覺履行契約義務、承擔契約責任。權利意識是樹立契約精神的前提,大學生應該主動樹立權利意識,尊重他人權利,正確行使自己權利。大學生在網絡信貸消費中,要正確認識權利、尊重權利、行使權力,努力踐行契約精神,誠信消費,在自己的消費權利得到實現的同時,也能夠履行合同約定,積極償還貸款,確保商家實現經濟利益。大學生在申請網絡信貸消費時,要尊重權利,提供的信息資料要真實可靠,不僅要提供自己的真實信息,而且不能在同學、輔導員或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商家。

(三)加強消費觀教育。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消費觀念,消除攀比、超前的不健康消費心理,量入計出,合理消費。大學生應該知道哪些消費是學習、生活必需的,哪些消費是超過家庭承受能力的,堅決杜絕鋪張浪費,毫無目的的消費。大力提倡艱苦風斗、自強不息的優良作風,引導大學生樹立勤儉意識,注重理性消費、生態消費,反對娛樂性、享樂性消費。學校和家長要時刻掌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導向,及時教育那些有不良消費習慣的大學生,消除他們享樂主義思想,鼓勵他們文明、健康、合理的網絡消費。消費中,教育大學生消費數量、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的適度,避免大手大腳、不假思索的無價值的消費;教育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一定要端正消費觀念,自覺抵制不良誘惑,追求積極、健康、向上的消費。

(四)加強金融法律知識教育。大部分學生在網絡信貸消費前會考慮商家的經營狀況、社會認可情況和自身還貸能力,但大學生們缺乏對商家資質的查詢,不了解信貸利率高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大學生缺乏金融知識。大學生應該多途徑、多渠道主動學習網絡金融法律知識,提高對網絡信貸和金融商品的認識,增強風險意識、權利意識和契約意識,維護自身正當利益,避免因為網絡消費而受到損失。大學生通過學習金融法律知識,樹立規則意識,能夠辨別自己行為的后果,能夠在網絡信貸消費中自覺履行合同,不侵害商家利益。學校和家長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信貸消費知識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交易風險意識,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網絡消費。

主要參考文獻:

[1]余興園,邵琪.大學生網貸引發高校思政教育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5.2.

[2]曹卷.網絡消費法律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學位論文,2011.

[3]黎四奇.我國網絡信貸風險規制法律問題研究[J].法律科學,2014.4.

[4]劉益燈,陳璐.論網絡消費法律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endprint

猜你喜歡
法治教育風險分析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探析企業會計電算化的風險及防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