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

2017-09-27 00:14萬普群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21期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

萬普群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探究性的學習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點,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的去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便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是自主的、開放的和具有實踐性的,學習的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教學策略的調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由于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探究性思維的培養,很明顯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故此,本文對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便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

一、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還不懂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他們的學習還處于好奇和模仿的階段,對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還要靠教師來傳授。尤其是進入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此時他們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此時教授學習方法是最佳的時期。圍繞學生學習的環節,教師要逐漸的教授學生怎樣去預習、聽課、課后做作業、高效復習和考試等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觀察、質疑、發問和討論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辨別能力。學生在懂得了這些學習方法就能在自己的學習中有所應用,學習有的放矢、有方向感,同時還能進行學習方法的自我創新,有利于探索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時,要預先給學生布置預習的作業,并詳細描述怎樣去預習,即學生要自己將這篇文章朗讀三遍,并將里面不認識的字和詞用筆標出來,對于不理解的句子也要做標記。教師在進行講課時就要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通過檢查朗讀來進行檢測,然后在進入授課階段,提示學生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勾畫的疑點和難點,提高聽課的效率,并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踴躍的發言和提出疑問,以便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知識。此外,教師為了更好的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會課后布置學生描述一處景色的作業,鍛煉學生寫作的能力,同時考察學生是否能在這篇文章吸取了精華的知識,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通過教師這樣的安排,久而久之學生就習得了學習一篇新課文的學習方法,并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從而培養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創設教學情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

課堂的高效教學主要以教師的引導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要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感受,借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發問并得出最終的結論。激發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拓展和探究,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以期獲得更多的知識。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體驗感,并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授《蜜蜂》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入課堂的教學,“有哪位同學能說出蜜蜂的飛行方向是什么樣的?”,通過提問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的聽教師講課,激發了學生聽課的欲望。當教師在講完課程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此時還會有的學生提出其它的問題,例如“蜜蜂釀的蜜就是我們平時在超市買的蜜對嗎?”,“被蜜蜂蟄到了會不會中毒?”“蜜蜂還有其它的作用嗎?”。這些問題的提出反應了學生認真思考了這篇文章,并試圖通過學習得知更多的科普知識。此時教師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回答,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并對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以刺激其它的學生進行效仿。

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學生從課本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要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去接觸更多的知識,才會有更大的收獲。進行教學的實地觀察不僅能鞏固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進行求知欲的探索。例如,教師在教授《荷花》這篇文章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去實地觀賞荷花的美景,在實地的觀賞中體會文章對荷花的描述,相信學生會有與眾不同的收獲和感觸。學生們就會按照課文的描述來和實地看到的荷花進行比對,在比對中體會作者對荷花的感情。此時,教師要在一旁對學生進行指導,啟發學生除了看到課文中描述的景色外,還要去探究和荷花有關的特點,例如荷花生長的環境,荷花的特點,歷來人們對荷花的贊美等方面知識的探究,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情趣,以便收獲更多的課外知識。觀賞完畢后,教師還有布置學生寫觀后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寫出屬于自己的“荷花”,從而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

四、教師和家長進行階段性溝通,營造學生學習的家庭環境

小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才能有所成效,這就需要家長、教師、學生三者的共同配合,才能有利于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欲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此,教師要階段性的和家長進行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溝通,取得家長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支持,并配合教師共同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構建和諧的環境。必要時家長也要配合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檢查工作中來,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得培養對于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從而自主的進行獨立的學習。因此,教師、家長要努力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意識,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性,推動他們養成自主探索學習的習慣,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于秀芝.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科學中國人[J].2015,(5):282.

[2]趙菊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學周刊[J].2013,(1):84-85.

[3]董愛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學周刊[J].2014,(1):107.

猜你喜歡
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
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的應然訴求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究性拓展實驗
由一道習題引發的探究性學習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家庭習得環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