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積極應對消極以積極消除危機

2017-10-21 06:12丁瓊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心理危機干預

【摘要】積極心理學強調以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干預,將積極心理運用與中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對于中職學生的個人潛力挖掘、心理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出發,對于積極心理學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意義和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積極心理 心理危機 干預 中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177-02

積極心理學是在消極心理學上發展起來的,主張心理學以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機能為等為出發點,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心理危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成績大多偏中下等,家庭教育存在著不足。學生的心理危機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教育教學中利用積極心理學的觀念引導學生的心理向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

一、挖掘積極要素,激發自我防范意識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積極心理狀態的個體具有更為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在面臨危機、逆境和復雜的環境變化時能夠更高的應對。因此應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中職學生心理進行有效干預,激發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和危機防范意識。在教育過程中心理教師應多多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變化和心理環境改變,針對于學生心理狀態的改變適時的進行引導調整,挖掘學生的積極要素,干預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方向。

例如,二年級結束的學生即將面臨實習和就業的問題,在這個階段學生普遍處于心理焦躁的狀態中,他們對于未來所面臨的新環境既有所期待又存有畏懼,對于工作的期望與自己的實際能力不相符,心理狀態逐步向消極的情況發展。在此期間,教師可開展就業心理專項培訓,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教師針對性地開展了三個活動:一是就業知識講授,教師對就業前景和往屆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以使學生對就業有整體的了解,避免學生產生茫然無措或者畏懼的心理狀態;二是個人潛能挖掘,教師可組織學生完成職業技能測試并以班級為單位讓學生之間互相發掘優點,以使學生產生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感;三是自我壓力釋放,組織心理壓力釋放活動如“大風吹”、“自由想象”等緩解學生此階段的心理壓力。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針對學生此階段可能面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引導學生當感覺心理壓力過大時可向周圍同學求助或與教師進行談心,增強自我防范和調控意識。

二、使用積極療法,確保心理干預效果

積極心理學倡導喚醒人類的積極品質,在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過程中,教師針對于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重點挖掘,以學生的能力品質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的心理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借助積極的心理療法進行個體性針對性的引導培訓,保障心理干預的效果。例如,班級里有位同學成績一直很優秀,在某次大型考試時成績不佳,從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質疑,學習效率也大不如前,一段時間過后該學生的狀態低下,對于學習提不起興趣、日常的班級活動也消極應對。針對該同學的情況,教師可利用積極療法進行有效引導。首先,結合該生的成長檔案分析該生的潛在能力和心理特點。該學生成績一直都很優秀,說明其學習能力很強但是缺乏面臨挫折的自我調控能力。其次,結合潛在能力開展心理積極調控。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談心,引導學生回憶自己以往的優異成績并告訴該生各科教師對他的積極評價幫助該生重拾自信心。同時給該生講述面臨挫折而主動奮起的故事,啟發學生的主動轉變。在進行積極心理治療后,定期與學生進行談心,確保心理干預效果準確到位。

三、培養積極人格,實現心理根本轉變

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心理素質不到位,積極人格沒有得到健全和發展。積極心理學認為任何人的個體都具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表現出一系列積極的特質,而消極的一面正好與之相反。當積極的一面占據主導地位時,就會表現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正能量的表現,從而更容易形成積極人格。因此,在教學中可有意識地糾正學生的心理導向。如在進行《情緒管理能力》一課時,以“焦慮”的情緒為例分析積極人格的培養方式。學生自主討論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焦慮,在產生“焦慮”情緒后自己會產生什么反應。有的學生回答出“做事匆匆忙忙、不計后果”,而有的回答“做事更加有條不紊,既快且穩”。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正是消極和積極人格作用的結果,教師強調積極人格產生的重要意義并在課堂上組織活動鍛煉學生的焦慮積極心理。給出學生一百個口算題,看誰能夠在一分鐘之內算得又快又準。讓學生適當調控自己的心理狀態,觀察心理對于口算結果的影響。借助積極心理導向和心理活動,學生能夠對積極心理狀態的影響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向著正向、積極的方向發生根本轉變。

四、結合常規教育,建立動態干預機制

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不是一朝一夕的心理教育或者簡單的幾節心理課就能產生的,而是需要教師、家長、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學生心理動態干預機制。學??稍趯W生的入學初期就為每位同學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時刻關注學生的能力和心理狀態變化,并適時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以家長反饋和學校觀察為主建立學生心理監管機制。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學校應對學生心理健康引起足夠的重視,建立動態監管干預機制,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足夠的條件。

五、結語

受成長環境、個人能力和知識閱歷的影響,中職學生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以積極心理學的方式為導向對于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實時監管調控是解決心理危機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林海明, 孟亞芹. 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探究[J]. 勞動保障世界, 2015(9).

[2]吳小紅. 中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探析[J]. 神州旬刊, 2015(11).

[3]戴吉, 戴嘉佳.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應用[J]. 無線音樂, 2011(1).

作者簡介:丁瓊(1984.2-)漢族,浙江臺州人,福建省郵電學校人事科副科長兼心理健康教師,主管護師。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心理危機干預
積極心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弱化權勢,和諧共生
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以及應對策略淺析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專業化干預
積極想象在音樂治療中的運用研究
警衛官兵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構建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促進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