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求以詩詞為主的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10-21 06:12劉彩霞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課程資源詩詞

劉彩霞

【摘要】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以詩詞為主的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選擇名家經典節日詩詞形成教材內容;固定授課時間、授課時數,保證教學效果;強化誦讀,加強積累;多開展實踐活動,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 詩詞 小學語文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49-01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各民族民眾集體創造、約定俗成、口傳心授,傳承和延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中國傳統節日越來越被淡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則是越來越少,以至于眾多國人感慨“過年沒有年味,過節沒有節味”。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大大降低,尤其是少年兒童都不知道中華傳統節日有哪些,他們熱衷于西方的圣誕節、萬圣節、愚人節,而對傳統文化則知之甚少。2005年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習教育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笨墒强傆^小學語文課本,關于傳統節日的文章寥寥可數,學生了解到的有關知識零零星星。傳統文化的傳承在于青年兒童,如果能在小學時期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勢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續和傳承,而積淀了豐厚傳統文化的傳統節日詩詞則有利于達到這一目的。本文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以詩詞為主的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根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選擇名家經典節日詩詞形成教材內容

以詩詞為主的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并不是簡單的搜集幾首詩詞進入語文課堂,而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將一些富有特色的詩詞經過搜集、分析、整理,形成主題明確、特色鮮明、有助于學生學習、傳承傳統文化的教材補充到語文課程資源中來。節日詩詞浩如煙海,選擇適合小學生理解程度,而且能夠反映傳統文化精髓,這就需要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教師必須經過慎重的思考、篩選,不僅要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要儲備相當的傳統節日文化和課程實施的技能——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教育內容呈現、教育指導等,這樣才能根據一定的主題思想選擇一定數量的節日詩詞,形成語文課程。如根據主題“春節”的節日時間、節日習俗、節日內涵、節日文化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清】孫雄《燕京歲時雜詠》(煮臘八粥 過年踩高蹺)、【元】程文?!都涝钤姟罚涝睿?、【元】趙孟頫《歲月》(除夕家家爆竹 戶戶焰火 氣勢如虹)、【清】蔣士銓《歲暮到家》【唐】高適《除夜作》(除夕思鄉 團圓)、【宋】趙師俠《鷓聘天﹒丁巳除夕》【宋】蘇軾《守歲》(除夕守夜 團聚)、【唐】孟浩然《田家元日》、(正月初一祈豐年)【宋】王安石《元日》(正與初一萬象更新)、【宋】孔尚任《甲午元旦》【明】文征明《拜年》(正與初一歡慶 拜年)、【唐】張祜 《正月十五夜燈》(宋)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元宵花燈盛況)等經典詩詞,使學生充分了解春節(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的盛況、習俗、人倫親情、社會活動及祈福祝愿等傳統文化。它們表征著中國人民淳樸善良、重視親情、以和為貴等精神品質,也表達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價值取向。節日經典詩詞情感豐富,意蘊深遠,有離愁別緒,有田園之樂,有凌云壯志,有親情倫理,有愛國愛民之情懷,有家?;顒又毸椤瓕W生感受其境、其情,有助于體會其中蘊涵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積淀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傳承中華文明。

二、固定授課時間、授課時數,保證教學效果

小學高年級段選擇一個學年段,每周抽出一節語文課作為傳統節日詩詞的固定教學時間,這節課或訓練誦讀節日詩詞,或開展傳統節日的實踐活動,或展示學生一周的誦讀結果,或有重點地進行講授節日詩詞佳作——教師按照教學目的,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教學——包括課前預習(節日傳說、節日習俗、詩詞作者的寫作背景等),課堂上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突出重難點(詩詞含義、表達的情感、蘊含的節日文化),課后拓展(相同主題詩詞的積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經過反復讀、品、鑒、賞之后,對傳統節日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經過這樣高效、集中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節日的主題、意義、內涵、文化有了比較全面、比較清楚的了解,從而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涵養。

三、強化誦讀,加強積累

圍繞節日主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在一段時間內按照同一節日主題搜集整理一定數量的詩詞,每周固定一節誦讀課,課內研討、賞析、吟誦,課外拓展、理解、背誦,課堂上也要堅持少講,淡化內容的講解,要多讀,多背,加強朗讀和背誦的訓練。經過一定時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詩詞,學生對詩詞中的文與道,有所觸動了,教師再對其進行講解、梳理,使學生達到豁然貫通的效果。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時期,尤其是在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比較均衡發展的高年級段。而蘊含了優秀傳統文化,意境豐富,語言精妙,涵意雋永,節奏明快的名家節日詩詞,作為這一階段誦讀的基本內容是必要的。教師充分利用這一時期,讓學生多讀,多背,讓學生在誦讀中積累,在積累中領悟,在領悟中內化,于內化中傳承。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強化教學效果

實踐活動不僅能調動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和學習傳統節日文化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組織學生調查身邊的節日民俗,學寫春聯,剪窗花,端午節與家長一起包粽子,中秋詩詞配樂朗誦;配畫、吟唱喜歡的節日詩詞;通過講座、演講、報告、知識競賽、主題班會、征文、手抄報等形式,把傳統節日文化傳承給學生;穿插播放央視十套播放的系列節目《我們的節日》視頻;還可以利用學校社會實踐或文化周活動時間組織傳統節日的服飾、飲食、交往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走進傳統節日,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用傳統節日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自豪感。

團圓祥和的春節、紅紅火火的元宵節、慎終追遠的清明節、憑吊屈原的端午節、豐收喜慶的中秋節、敬老孝親的重陽節……傳統節日詩詞中的生動描繪,反映出人們健康的生活情狀心態、美好的理想和人際關系的準則,蘊含了中華民族敬老愛幼、勤勞善良、與人為善、憂國愛民等優良品德,承載著美好的民族情感。這些節日文化歷經歷史長河已成為一種美的風范、善的追求、 真的指向,是全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對學生的陶冶教育是不可低估的。用這些傳統美德來教育和規范學生的言行,可以培養學生感知有品味的文化,陶冶健康的文化趣味,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追求。作為語文老師,如何將民族傳統文化有層次、有系統、有廣度、有深度地融入語文教學中,成為語文課程資源是責無旁貸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王枬,黎天業. 傳統節日在基礎教育中的課程價值研究[J].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47(1):80-83.

[2] 高文艷. 傳統節日與語文教學[J].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 2010 (s1) :82-84.

[3] 李利. 喚醒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后感.學周刊, 2011,(25):59-59.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784).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文化課程資源詩詞
詩詞書法作品
【詩詞篇】
背詩詞的煩惱(下)
背詩詞的煩惱(上)
傳統節日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研究
傳統節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