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化視閾中的文學地理學研究

2017-11-13 23:44杜雪琴
世界文學評論 2017年3期
關鍵詞:概論學科文學

杜雪琴

曾大興教授集多年之思,對所從事的文學地理學的實證與理論研究做了一個總結,集大成于《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3月版)。此書一經問世,便引起學界同仁強烈關注,現已第三次印刷。此書是作者自2012年3月起在商務印書館連續出版的第四本文學地理學專著,在理論創設與研究方法上有著諸多精辟見解,有必要加以細致閱讀并進行再思考??傮w而言,此書特點有三:一是“以我為主”之姿態,將“實證研究”作為其主要方法;二是“六經注我”之氣概,將“理論創新”作為其發展路徑;三是“中西融通”之理念,將“學科建設”作為未來面向。這三個特點,正是作者從事學術研究心路歷程之重要體現。作者談到自己從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經歷和體會時,有“從實證研究到學科建設”一說,以此對應作者從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三個十年”,或可對應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三個階段”。相信中國的文學地理學研究在與世界學術的不斷對話中,將在相互促進之中繼續前行;而文學地理學成為一門學科的理想,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實現。

一、“以我為主”之姿態:“實證研究”的方法

“實證研究”是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段膶W地理學概論》是一本理論色彩很濃厚的著作,但是作者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從實證到理論。具體來講,就是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得出一個結論,然后又通過大量的結論提煉出一個新的觀點、新的概念或新的理論。作者首次總結、歸納的文學地理學的六個方法(即“系地法”“現地研究法”“空間分析法”“區域分異法”“區域比較法”“地理意象研究法”)與“三個結合”(“田野調查與文獻考證相結合”“地理分析與文學分析相結合”“文字表述與圖表呈現相結合”)(15),均是以“實證研究”為基礎而得出的。誠如作者所言:“中國學者的文學地理學研究,不僅是對作家、作品、地名、地理環境、地理景觀、地理意象、地理空間等的研究帶有濃厚的實證色彩,即便是對理論問題的探討也帶有不少實證研究的色彩?!保?48)由此可見,“文學地理學”作為一門在中國本土產生的新學科,確實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方法論上的啟示,而這些方法的基礎便是“實證研究”。

《文學地理學概論》一書,處處可見作者對中國古代名著、典籍以及今人論著的引證、參考、借鑒、歸納、審視與反思。作者認為文學地理學研究在中國已有2 560年的歷史,將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片斷言說階段”(前544—1905)。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三百》中的“十五國風”,到《左傳》《禮記》《國語》《戰國策》《荀子》《管子》《呂氏春秋》《山海經》等,再到兩漢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魏晉南北朝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唐宋時期魏徵、朱熹、祝穆等的著作,均有涉及。二是“系統研究階段”(1905—2011)。援引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王國維《屈子文學之精神》、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汪辟疆《近代詩派與地域》等文章中的觀點。三是“學科建設階段”(2011— ),其中多處引用楊義、梅新林、陶禮天、鄒建軍等現代學者關于文學地理學的論述。書中對于經史子集、歷代學人著述中的精妙之思,可謂是多有引述而作為論證所需的證據、材料。作者認為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證”:“中國學術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征實’傳統,也就是講求實證?!袊鴮W者的文學地理學研究就有很濃厚的實證色彩。實證研究就是講求證據,就是‘拿證據來’,一切靠證據說話。不是從一個觀點推導出另一個觀點,不是用演繹法,而是用歸納法。所有的觀點都是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歸納出來的?!保?48)作者作為一位著名的詞學研究專家,他的文學地理學研究確實受到“征實”傳統的深刻熏陶,他的所有結論均是從實證研究中歸納而得之。在《文學地理學概論》第二章第三節“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關鍵要素”中,作者認為氣候是影響文學的關鍵要素,這個觀點并非憑空而設,而是經過反復論證與推敲而得。首先,有西方史料為證,法國18世紀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9世紀批評家斯達爾夫人的《論文學》以及其后丹納的《藝術哲學》,均談到氣候對文學藝術的影響。其次,有中國史料為證,南朝批評家劉勰《文心雕龍·物色》、鐘嶸《詩品·序》等作品即有論證。第三,亦有中國古詩為證,如周樸《塞上曲》、朱慶余《嶺南路》、李白《塞下曲》、《子夜吳歌·夏歌》等,說明氣候的地域差異影響到文學內部景觀的地域差異。又如第四章談到文學作品地理空間建構的幾種基本模式:“寒江獨釣型”“重九登高型”“西窗剪燭型”“人面桃花型”等,是基于對柳宗元《江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商隱《夜雨寄北》、崔護《過都城南莊》等唐詩中呈現的時空結構分析而得出。

《文學地理學概論》一書,注重宏觀觀照與個案闡釋的相互結合?!昂暧^”之意義在于理論的整體凝視,“個案”之內涵在于典型案例之深入、深化;只有有了“宏觀”的透視功能,方能深入到“個案”之探究;而超越了“個案”的深化之后,方能進入“宏觀”之觀照。此書注重“整體”與“個案”的兩相交融:在第一章整體設計之后,一章一章的逐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個論點至少有三個以上的論據作為支撐;因而,“整體”與“個案”之間,相互貫通、相互闡釋、相互補充、相互轉化,從而能夠有效交融并達到創新之境。作者在闡釋“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時指出:“學術界關于文學家籍貫的考證成果雖然不少,但是并未完成對所有文學家籍貫的考證,因此我們在確定那些未經考證的文學家籍貫時,要盡量做到兩點:一是把內證(即文學作品本身的敘述)和外證(即有關史料)結合起來,二是把文獻考證與實地調查結合起來。要逐一進行細致的甄別,防止出現差錯?!保?2)對一位文學家籍貫的“考證”,并不是“孤證”研究,而是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的“考證”,講究內部與外部研究的結合,既要考慮到文學作品中的敘述,也要考慮到相關史料的研究,除了這些文獻資料的考證之外,還有必要到文學家的籍貫所在地進行實地調研,從作品到作家,再到作家所生活的地理環境,三位一體進行立體考察,最終才能完成對一位文學家籍貫所做的“考證”。這正是作者所強調的中國文學“征實”傳統之體現,全書正是在此主旨之下反復思慮、考證、推敲,同時進行中與外的互釋、古與今的鏈接,因而顯得內容豐富,有理有據,不能不令人信服。

作者在細致入微的“實證考據”之下,為文學地理學研究打下了堅韌牢固的根基,并跳出舊有的邏輯與框架,依據文學地理學發展的軌跡以及研究歷史、現狀等,創構出一個過去、現在、未來相鏈接的學科建設框架。作者之熱情、執著、靈感與智慧亦不斷從字里行間迸射出來,讓我們洞悉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的精神境界與學術追求,這是一種不同于西方科學思維的體認方式。而文學地理學研究的未來前景,亦將在與西方世界的持續對話中,獲得一種新的生命、新的力量與新的意義。

由是觀之,作者對于這些有著深厚生命力的經典名著的深刻剖析,以及將之運用于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其實是對一個民族精神內核的生動闡釋,也是對一個民族文化命脈的把握與傳承,其間始終洋溢著的是一種民族的智慧,一種本土文化的自信、自強與自立,以及一個民族內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六經注我”之氣概:“理論創新”的發展路徑

自19世紀西學東漸以來,西方文化無孔不入地影響著中國文化,占據著中國的學術陣地,中國學者全盤引進西方的話語、概念、學科等,可以說是唯西方理論馬首是瞻,導致中國本土文化喪失固有的思想原創力和理論把握的能力。而在全球化時代文化趨同的浪潮中,《文學地理學概論》建構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范式,以本土文化作為基礎進行理論研究,其對于文學地理學研究歷史進程的梳理與論述,不僅準確尋找到中國文化原創力的觸發點,而且與現當代文論相鏈接,達成了新舊連接、中外貫通的新體系。作者在“自序”中有言:“本書從內容到體例都是我設計的”,“書中的多數概念和觀點是我首次提出,全書的話語體系也是中國式的。內容、體例、多數的概念和觀點,還有話語體系,這些能不能成立,均有待于專家和讀者的評判,有待于時間的檢驗”(1—2)。作者對于文學地理學的未來發展亦有新的展望:“文學地理學就是在中國本土產生的一個學科,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創造’。這個學科建成了,就是中國對世界學術的一個貢獻?!保?1)《文學地理學概論》正是在此語境之下得以出版,極具創新意義:它是中國學界第一本系統性的文學地理學理論著作,是“文學地理學學科的一份獨立宣言”,是“一份文學地理學學科的頂層設計”,也是“一部文學地理學的教科書”。同時,它也是一部凝聚中國智慧與西方學術于一體的文學地理學研究專著。

《文學地理學概論》的理論創新,來源于“自己設計自己”的理念。作者談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學地理學研究的道路時說,他得益于1985年看到的雷禎孝先生的《人才學概論》,雷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提出“自己設計自己”的觀點,此后一直啟發著作者的學術思維,鼓勵著他在學術道路上做前人所未做之事,自己設計自己的道路,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如今,作者集多年之功,身先士卒地設計了一份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的宏偉藍圖。他說:“如果我們能夠給予文學地理學一個準確的定位,再根據這個定位,做好它的頂層設計,然后根據頂層設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做,一步一步地努力前行,那么這個學科在中國建成,就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保?62)全書九個章節在全景式的透視之中,以“實證研究”作為基礎,構建了一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宏大框架。該書有一個總體的研究思路。第一章“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定位”明確提出,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圍繞這一總論,作者接著發問“‘文學地理學’究竟是什么?”“是一種研究方法,還是一種研究視野?或是一個學科?”(6)從而在此基礎上確定其未來研究面向問題。第二到第六章,均在解答第一章“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問題:“地理環境只能通過文學家這個中介來影響文學,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表現和結果只能通過文學作品體現出來,文學只能通過文學接受者這個中介來影響地理環境,地理環境與文學相互作用的結果則是文學景觀與文學區的出現?!保?)于此,分別形成“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文學擴散與接受”“文學景觀”“文學區”等六章。第八章“文學地理學研究方法”、第九章“文學地理學批評”,歸納與總結了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方法。附錄“文學地理學學術史略”,更是詳細梳理了中外文學地理學發展的歷史,并闡述文學地理學研究在中國的特點及不足,以及文學地理學科在中國誕生的原因。此書在古今中外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勾勒的宏偉藍圖,確是中外學界所從未有過的,可以說開辟出了一片沃土,而后來學者將會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文學地理學概論》的理論創新,也得自于“六經注我”之氣概。作者還談到雷禎孝先生影響他的另一個觀點:“不要總是講孔夫子怎么說,黑格爾怎么說,關鍵要看你自己怎么說?!弊髡哒J為,雷先生的這個觀點用中國古人的話來講,就是不要滿足于“我注六經”,而要做到“六經注我”。也就是說,要善于利用古今中外的知識成果,在學術上有新的建樹?!段膶W地理學概論》中確有一種“六經注我”之宏大氣概。主要體現在中西融通視野之上,其論證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較視閾之中進行,在論及某一觀點時首先談及在中國的研究狀況,同時結合西方文學地理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進行對比分析,并且在批判反思之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如在談到文學接受的地域差異時,不僅談到古代戰國時期荀況對于“雅言”的理解,更聯系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以及德國哲學家康德《自然地理學》中關于“鑒賞的偏離”的觀念。隨后又以屈原作品在漢代的接受情況為例,劉安、劉向、揚雄、王逸等南方學者對屈原作品的評價很高,而在北方的評價則有褒有貶,班彪、班固對此不以為然,司馬遷、賈誼則同情與贊美之。作者由此得出結論:“文學接受的地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最好不要發生如康德所講的‘鑒賞的偏離’?!b賞的偏離’即‘鑒賞的偏見’。班彪、班固父子對屈原作品的評價,就是一種‘鑒賞的偏離’。如何消除這種偏離?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司馬遷、賈誼那樣,親自到作品產生的地方進行田野調查,親身感受作者寫作該作品的地理環境?!保?28)由此可見,其文字有中國也有西方,有古代也有當下,有引用也有說明,有議論也有論述,有接受也有批判,有抒懷亦有期盼,常常引經據典、議論風發、文采斐然乃至氣勢磅礴。作者對于文學地理學學科的構想,其可貴之處就在于有自我之立場,在于細探精髓,在于疏通經絡,在于貫通古今、連接中西,并在歷史對證、文化對證、邏輯對證和生命對證中,形成頗具根基、頗具深度、頗具活力和魅力的學理及話語建構。

《文學地理學概論》正是得益于“自己設計自己”的理念而誕生。作者在中西跨文化比較之中以中國文化作為主導,以此反思自我民族文化的優劣,并將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為我所用。誠如學者言:“在走向交往對話的時代,中國的詩學研究要有大氣象、大智慧,只有加上中國的、東方的文學經驗,才能形成多元共構的世界性系統?!贝搜杂欣?,只有深度開掘中國文化中最深層次的智慧,并在與西方文化互證、互釋、互補、互通之中,才能轉化成自我乃至世界永恒的精神智慧財富。曾大興教授所做的,就是以中國文化作為主體,將具有東方神韻的豐沛智慧注入到人類的總體智慧之中,其中所體現的“六經注我”之氣概可見一斑。于是,文學地理學才會具有古今貫通之現代品格,才會涵蘊中外共享之世界價值,因此而執著于走向世界文化之林。

三、“中西融通”之視野:“學科建設”的未來面向

曾大興教授以文學地理的角度為我們開啟了文學研究的另一扇窗戶,展示了又一方更為開闊高邈的天地。他執著于在學術園地進行踏實、細致的統計工作,沉潛于系統的、哲理的分析,解開了一個又一個文學與地理之謎。文學研究已然成為他的一項虔誠的事業,其生命意識與學術世界已經融為一體,其傾盡心血執著于打通中西文化之命脈,并將其內在的靈魂與精神流注于字里行間。因此,他對于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倡導和推動是積極的,熱情的,極其務實的,包括《文學地理學研究》《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氣候、物候與文學——以文學家生命意識為路徑》在內的諸多著作,均是其腳踏實地、銖積寸累的研究力作。

跨世紀以來,曾大興提出了眾多命題,如“建設與文學史雙峰并峙的文學地理學”“氣候影響文學”等,都是全球化語境之下中國文化現實生存的宏大課題,他在系統查閱中外文獻信息以及進行專業性分析之時,始終保持著一種豐盈充沛的學術生命力,保存著一位虔誠學者對于文學的豐富、高潔的想象力。作者葆有激情、極富創意地進行系統研究與學術設計:“2011年4月19日,筆者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文學版)發表了《建設與‘文學史學’雙峰并峙的‘文學地理學’》一文。該文對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研究任務和發展目標等,作了一個初步的界定?!保?05)他為著一個宏偉的藍圖而不懈奮進:“把文學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使它成為從屬于文學這個一級學科的可以和文學史雙峰并峙的二級學科,是我多年來的一個愿望。我之前所做的一切實證性研究,包括對文學家的地理分布的考察,對文學作品的地域性與空間結構的考察,對文學與地理環境之關系的考察,還有對文學景觀的考察等等,都是在為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做準備?!蔽膶W地理學學科的建設勢在必行:“文學地理學的方法的成熟,有待于文學地理學學科的頂層設計與整體建設?!保?)正是基于這種聰慧、睿智、長遠的認識,作者一直在為文學地理學學科的建設而苦苦追尋著、思索著、運作著,前期為此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與田野調查等工作。這種設想并不是空穴來風,并不是憑空想象,而是集中了中國的詩性智慧與西方的文化素養,并立足于當下的文化視野和理論高度,同時又返回到具體的歷史文化語境而得出;其中既有一個高瞻遠矚的理論視野,又有著作者自我的切身領悟。

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設為什么勢在必行?為此,作者細致分析了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特點:中國的文學地理學研究在世界上是最早的,研究成果是最多的,注重實證研究,已形成多學科參與的格局,青年學者成為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主力軍。他認為文學地理學學科不在西方而在中國誕生,其原因在于:一是中國的疆域廣大,二是有博大深邃的思想背景,三是中國學人天人合一、時空交融的境界追求,四是有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在從事研究,五是中西方的不同文學創作觀念與文學批評觀念所致。(447—462)作者正是在中西文化的雙向交融之中,對紛繁復雜的現象、材料加以條理清晰地梳理、挖掘和深刻剖析,縱貫古今而取精用宏,努力追問和推究其中隱藏的深層意義,從而推導出自己的結論。作者對此有著美好期待:“文學地理學學科的建設過程,就成了與世界學術交流、碰撞的過程。通過交流、碰撞,把已有的學術成果和學科建設信息傳播出去,這也是對世界學術的一個貢獻?!保?1)《文學地理學概論》這本書,有一個完好的頂層設計,體現了一種前無古人的雄韜偉略,集中了經史子集、歷代文人學者著述中的嘉慧菁華之思,且貫通“古今”、連通“中西”、接通“內外”,可以說是作者用生命與意志所做出的“文學地理之學”,作者身體力行地帶領著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同仁們在此條道路上努力探索、不斷實踐,相信文學地理學學科在不久的將來終會建成。

《文學地理學概論》實在是一部難得的中西融通之原創作品。誠如高旭東教授所言:“文化對話的重要性、文化比較反省的重要性,在我們當下顯得尤其重要。也就是說,各大民族要想彼此溝通,彼此了解,彼此達成諒解,就必須進行比較反省,相互取長補短,進行融會,而不是互相沖突對立?!薄段膶W地理學概論》正是與西方文化密切進行對話的結果,并不是固執于自我文化的傳統,更沒有對西方文化全盤接受,而是在對中西文化進行宏觀的比較、總體的把握以及深刻的反思基礎上進行。因此,它是一部開創性的理論之作,學者評價:“《文學地理學概論》作為一部開創性的文學地理學導論性質的著作,涵蓋了文學地理學的主要的、基本的研究領域,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薄按藭菍ξ膶W地理學學科做通盤考慮的第一書,這對于一個尚在建設中的學科具有突破性意義?!彼且徊繉嵺`性的理論之作:“如果實證研究不充分,學術基礎不扎實,文學地理學學科是建不起來的。這個道理就像建房子。如果地基不夯實,建筑材料準備得不充足,房子是沒法建起來的?!彼且徊烤哂腥宋年P切的理論之作:“文學地理學研究文學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可以恢復人們對于大自然的記憶,幫助人們重建與大自然的聯系,培養人們對于大自然的親和感,進而達到保護大自然的目的;文學地理學研究文學與人文環境的關系,可以啟發人們對于現實人文環境的思考,喚起人們改善現實人文環境、優化現實人文環境的熱情;文學地理學研究文學地理景觀,則可以為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甚至直接參與地方文化的建構?!保?59)它更是一部開放性的理論之作,指示著未來之光明前景,誠如作者所言:“這本書雖說是集中了我多年來關于文學地理學的思考,是我多年來從事文學地理學的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一個總結,但是說到寫作的初衷,乃是為了提供一個供大家討論的文本。我相信有了這本書,今后就會有第二本、第三本,而且一本比一本好?!保?)有學者預言:“《文學地理學概論》在填補中國文學地理學界概論類著作空白的同時,也必將引發一輪文學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教材寫作的高潮?!庇诖舜_信,《文學地理學概論》只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它的獨探玄珠,它的廣博識見,它的靈感智慧,它的氣韻流貫,它的高遠追求,它的精神氣場,必將在促進世界文學地理學的發展以及建立本土化學科的過程中,發揮更多實質性、創造性的效用。

不可不聯系作者的《氣候、物候與文學——以文學家生命意識為路徑》(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一書,朱壽桐教授評價說:“他極富創意地進行‘文學家的地理分布’的學術設計與系統研究。我知道這是一個絕對前沿性的課題,那時候的學者正在被大而無當的文化研究所激發,很少人像他這樣踏踏實實地從一個具體的文化(文化地理)視角別致地打開,細致地統計,潛沉地分析,試圖解開中國文學的地域差異之謎。他是一個將文學的文化研究落到實處的實干專家,當然也是集詩學研究、史學研究與文化地理學研究為一體的實力派學者?!逼渲兴灾疤ぬ崒崱薄凹氈隆薄皾摮痢薄皩嵏伞薄皩嵙ε伞钡汝P鍵詞,正是作者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格。而《文學地理學概論》體現的創新精神、研究方法與學術理念,亦是此種精神之再延伸,可見作者為人之熱情、真誠、博厚、豁達,為學之勤奮、嚴謹、敏銳、通達,自始至終是一致的。作者深刻把握了中國文化智慧之命脈,并在中西文化比較視野里進行審視與反思,于此,《文學地理學概論》可謂是另一部博學、深思、嚴謹的原創性著述,其以“實證研究”作為基礎,以“理論創新”作為發展路徑,以“學科建設”作為未來面向。其中不僅對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歷史進行了回顧,而且也明確了其未來發展的方向;不僅激活和培育了一種自主創新的原創能量,而且在現代世界的視野中有著一種精深渾厚的文化底氣和民族自信力。在此過程中,作者始終堅守中國文化之立場,借助西方文化這一他者為鏡來觀照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堅信中國文化有著優秀博厚的現代價值,甚至具有西方文化取之不盡的資源,這就是文學地理學學科為什么只會在中國而不是在西方誕生的重要原因。全書淋漓酣暢之文氣,風發靈動之議論,詩意盎然之抒懷,殊堪可感!其中浸潤著的嚴謹而豁達的治學理念、哲理精微的生命體驗,追求學術之真精神、真價值的人格魅力,以及對于未來學術走向的卓越性預見,不能不令人感佩之至!

注解【Notes】

① 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303—330頁。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猜你喜歡
概論學科文學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我們需要文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藝術概論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藝術概論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