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幾點建議

2017-11-17 18:53許貴華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小學策略

許貴華

摘 要:當今的小學語文教育與生活之間是密切相關的,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合理開展審美教育,擴展學生的思想,制定有效的心理教學方案和課堂輔導模式,讓學生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幫助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鍛煉自身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素養,積極的面對學習和生活。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方法和課堂模式提供幾點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審美教育 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重視生活素材和教育學習的銜接,必須把課堂與生活實際有效地結合起來,讓語文的教學內容不再單調,與此同時,加大課堂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生活化模式”的教學,讓學生對生活態度和學習方法有自己的觀念和見解,讓學生提早的適應多變和多元化的社會,全方面綜合發展。

1、加入小學語文課堂審美教學,豐富課堂審美教育活化性內容

在小學審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了解語文,讓學生激起學習語文的興趣,感受多元化的語文“活化性”課堂,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快樂、尋找樂趣、感受到幸福感和滿足感。教師要增強課本文章的教學內容,加入日常審美技巧的教學,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必須讓學生了解語文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習語文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優勢,才能避免學生出現厭倦學習和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讓學生帶入情感和生活化的實際問題有效地思考,引導學生學習,才能構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審美教育課堂。為了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審美觀,全身心地融入社會中,提高審美能力,積極地面對生活,教師一定要嚴格教育學生,讓學生懂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往往和心境相關,擁有高效的審美能力對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審美能力會影響人的行為和生活狀態,積極的心態能讓人充滿活力,從而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

小學語文的審美教學,能讓學生正視語文科目的學習,加強自學能力。而且,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積極的正能量和美學境界,注重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意識培養,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并在生活中積極、樂觀地幫助他人,發現美、感受美,享受美,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審美世界”的學習中,正確的培養心理健康意識和理念。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認真負責,并注重交往技巧,把寬容、勇敢、自信、樂觀、積極生活的中華名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不斷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的元素,提升審美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播放審美紀實或者大自然的教育記錄片,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常理,開動靈活性的思維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發現美學元素,更好地理解語文課文,優化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是一個漫長而需要掌握方法的過程,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不斷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讓學生形成堅持到底的意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相信自己的信念,從而鍛煉學習的堅強意志,加強審美體驗和經歷,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保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全方面地提高心理素質,學好語文。

2、優化小學語文課堂審美方法,完善課堂審美教育豐富性知識

學習語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積極開展審美教學活動。教師要知道,小學語文的“審美教學”,能帶給學生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身心健康全方面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發揮探究性意識,把“學”與“用”相結合,不斷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獲取美學元素,陶冶情操。小學審美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師把語文教材和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從生活中尋找有利于學生思考和學習的教學元素,并合理地融入到語文課堂的教育中,讓學生感受到“審美元素與日常生活相融合”課堂的趣味性,達到情景結合的有效模式,充分發揮審美教育的實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多看一些情感紀錄片,比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靈雞湯》、《我愛我家》等的綜藝節目,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故事和人物經典傳奇,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觸發學生的心靈,看到世界里存在的真情實感,了解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從而激起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審美素養的追求。

在小學語文審美課堂的教育中融入審美元素教學的課程內容能提高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教師要注重審美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審美價值”的正確含義,讓學生有意識的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并主動解決,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細微的細節并感受美麗的時刻,提高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和探索生活的意識,自主探究語文的內涵和精髓。而且,語文既是一門可以靈活運用的學科,又是一種情感豐富的語言,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明白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動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的力量,告訴學生,要學好語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審美能力,一日復一日的積累經驗,不斷總結和更新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融入到語文的情感交流中,強化審美能力,才能發揮情感教學的極大優勢,綜合提高心理素質。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運用一些輔助教學的工具和材料,結合日常審美教學元素,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合理地選擇語文素材,選擇生活中關于美學的教學課件,播放相關教學視頻和教學資料,方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活化了語文課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了學生的生活技巧。

3、加強小學語文課堂審美內容,保證課堂審美教育高質量方案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主要依據課本知識內容給學生做講解,而小學生處于青春懵懂的階段,對新鮮事物的感知力比較強,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如果教學不注重教學題材,就會給學生造成學習語文的困擾,封閉了學生的思想,阻礙了教學進度,而且這樣的語文課堂知識有限,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甚至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厭倦,無法激起學習語文的興趣。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越來越注重“多元化”和“實際化”,語文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化和自由性,因此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和發現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另外,教師對于語文素材的選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不能馬虎了事,更不能選擇與語文教學中無關的內容,要結合日常審美元素和方向,合理結合課本文章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美、發現美,找尋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思考的專業素材,配合審美方向,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課堂模式,淘汰傳統教學方法,避免教學缺陷,讓學生感受到“審美化”語文教育的魅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制定出有效的語文審美課堂教育方法,利用活動課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更多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自主探索新知識的動力,從生活中探索美的能量,從而掌握更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在學習語文文化知識的同時,擴充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審美能力。此外,審美課堂教學結構對于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強化語文課堂的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心理學習素養和審美技巧,加強對日常生活中的美學感受能力,讓學生養成愛學習、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積極的生活,并適當開發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讓學生有虛實結合的思想,從生活中不斷發掘美。教師還可以給同學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加強對自然界的美學感受,比如運動經驗、興趣愛好等,讓學生擴展思維能力,提高生活技巧,在緊張的學習中學會放松壓力,緩解心情,培養學生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擴展審美空間,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提高審美能力,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總而言之,小學是人生中重要的階段,是學習生涯中的起點,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心態,提供高質量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對學生展開全面的審美教學,不斷豐富小學語文課堂內容,在課堂中融入情感的同時,加深學生印象,引入多元化、多方面的教學素材供學生學習和思考,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技巧,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袁文智.淺談電教多媒體在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2,(12):95.

[2] 程秀珍.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中的意義[J].科教導刊,2015,(4):55.

[3] 王春輝.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途經和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15,(5):46.

[4] 童國安.明確課標要求,落實審美教育[J].考試周刊,2014,(20):78.endprint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小學策略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