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時代感為突破點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017-11-30 19:03顧小輝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7年10期
關鍵詞:突破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顧小輝

[摘 要]學生時代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對某一特定社會發展時期的認知、情感等心理反映的綜合,它由歷史感和現實感構成。學生時代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內在一致性,可以作為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突破點,從整體上推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學生時代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突破點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8006902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必須統籌兼顧,不可偏廢其一,也不能“各自為戰”。學生時代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內在一致性,在歷史教學中可以作為突破點來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何謂學生時代感

1.時代

“時代”在列寧看來“指的是歷史上的大時代,即依據某種特征為基礎劃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時代”是“指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某個時期”。這兩種定義都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確定“時代”的概念,時間上均指向過去,比如青銅時代、奴隸時代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與“時代”有關的詞語的內涵卻并非如此,比如“世界正處于信息時代”“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等。這里的“時代”顯然都是在強調當前社會所處的發展時期,時間均指向當下。因此,筆者認為,從社會發展角度看,時代是指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某個時期,既可以是指向過去的歷史階段,也可以是指向當下的社會發展時期。

2.時代感

處于一定時代條件下的社會事物必然帶有其所處階段的特征,能反映其所處時代的特色。這種情況下,我們說某某事物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時代感。同時,時代是一種客觀存在。人類的意識對某一特定時代會有或主動或被動,或強或弱的一些認識、情感等心理上的反應。當一個人把這些信息以某種方式表現出來時,我們說這個人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所以,時代感有兩種內涵:一是某一社會事物所具備的能反映特定時代狀況的特點,二是人們對社會發展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整體環境(尤其是指社會環境)的認知、情感、思維等心理反應的綜合。從其時間指向上看,人們對過去歷史階段狀況的反映體現為歷史感,對當下社會現實狀況的反映體現為現實感。本文所論述的時代感內涵主要是第二種情況。

3.學生時代感

時代感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意識并非先天固有,而是后天形成的。在當前階段,人們對社會發展的某一特定時期的認知與情感,尤其是對已經發生過的某一歷史時期的認知與情感(即歷史感),更多時候是通過學校教育、大眾傳媒等形式培養的。本文所述的學生時代感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對某一特定社會發展時期的認知、情感等心理反應的綜合,由歷史感和現實感共同構成,二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二、學生時代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內在一致性

1.學生歷史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一致性

從學生時代感形成的過程來看,歷史感是基礎,現實感是最終歸宿。歷史感形成的前提是對歷史史實的感知??陀^歷史已經發生,是不可逆的,我們只能借助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狀況的一些痕跡(如遺跡、歷史文獻等)或者史學成果等史料來間接地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閱讀與分析相關的史料信息,從史料中感知歷史的概況,并將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置于其所處的時代條件下,思考其中的緣由,分析其產生的歷史影響。除此之外,由于階級立場、觀察角度、個人經歷等原因,對同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認識和評價,會出現觀點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史料。這就需要學生對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釋或者適當的評價。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產生正確、強烈的歷史感。由此,學生在提升其歷史感的同時,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相應的培養。而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增強則會進一步推動其在之后的歷史學習過程中形成更加強烈的歷史感。所以說,學生歷史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2.學生現實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一致性

不管是研究歷史還是學習歷史,多數時候都是在面向過去,但是其真正的歸宿卻是現實生活。歷史學家馬克·布諾赫說:“……古今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對現實的曲解必定源于對歷史的無知?!币虼?,學生對當下其所處時代的深刻認知和強烈的情感必然源于其對過去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深刻認知與強烈情感。在前面,學生必須結合當下時代特征,對現實社會或者個人生活中引起廣泛關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做出合理的解釋和判斷,提出解決問題的原則和方法,“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關注歷史,運用史料將歷史置于歷史環境中觀察、思考、解讀,又聯系現實生活,在現實環境中觀察、思考,為國家和社會進步、個人發展出謀劃策,彰顯了學習和探究歷史應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產生了強烈的現實感。與此同時,學生的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也有相應的提升。而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增強也會推動其更加關注國家、社會的發展,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所以,學生現實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也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學生時代感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學生時代感可以作為整體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突破點。

三、以學生時代感為突破點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

在人教版歷史選修四第一單元第一課《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教學中,認識和評價秦始皇的歷史過錯是本課的重難點內容之一。在這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筆者進行了以學生時代感為突破點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嘗試。具體過程如下。endprint

1.展示史料,感知、思考歷史,培養歷史感

大興土木是秦始皇在歷史上主要的過錯體現之一,也是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也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集中體現。

材料一 阿房宮、萬里長城、秦始皇陵與秦直道的示意圖(圖略),同時輔以適當的文字介紹。

通過示意圖展示秦朝四大工程,一是可以快速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二是可以使學生對秦始皇大興土木的行為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感知。

材料二 秦時全中國人口約二千萬左右,被征發造宮室墳墓共一百五十萬人,守五嶺五十萬人,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萬,筑長城假定五十萬,再加其他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五。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實非民力所能勝任?!段臑憽吨袊ㄊ泛喚帯?/p>

(秦始皇)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贍其欲也?!稘h書·食貨志》

材料三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妒酚洝っ商窳袀鳌?/p>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馀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妒酚洝な蓟时炯o》

(1)根據材料二指出秦朝大興土木對當時社會發展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興建長城與驪山皇陵二者的目的,說明歷史上秦始皇修建長城的合理性與過錯。

學生通過閱讀史料,思考秦始皇的行為在當時歷史階段的目的和社會影響,比較其過錯行為的不同之處,對秦始皇大興土木的行為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理性的認知和了解,形成了一定的歷史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

材料四 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便構成為基礎 。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3)概括并運用材料四中的觀點解釋秦朝大興土木為何導致其快速滅亡。

通過概括材料中的觀點,讓學生知道“物質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的唯物史觀;通過運用此觀點解釋“秦朝大興土木為何導致其快速滅亡”可以加深對“物質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這一唯物史觀的認識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對秦始皇大興土木行為和秦朝快速滅亡的認知和理解,強化了其歷史感,又提升了學生的史料理解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

2.以史為鑒,聯系現實,提升現實感

活動探究1:曾經的萬里長城、驪山皇陵是秦始皇的“罪惡”,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如今的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的驕傲,推動了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反差”?

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秦始皇的過錯行為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不同的社會影響,可以使學生對秦始皇的過錯行為有更全面、理性的認知,強化了其歷史感,而引導學生關注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的現狀,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現實感。同時,該探究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時空意識,增強了其歷史解釋的能力、歷史唯物主義觀念和家國情懷,有助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活動探究2: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創立及其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在當時乃至在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卻因暴政而迅速滅亡。這對當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啟示?(可以引導學生從關注民生和政策的科學性、整體性等角度思考)

在這一活動中,引導學生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并將之運用于認識、思考社會生活,加深了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關注、認知和情感,培養了其現實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也得以彰顯。

[ 參 考 文 獻 ]

[1]劉金質,梁守德,楊淮生.國際政治大辭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2]馬克·布諾赫.為歷史學辯護 [M].張和聲,程郁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歡
突破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找準高中數學突破點,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學科有效教學的研究
新形勢下探究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高考對學科思維素養的創新考查
淺談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突破點和側重點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想說愛“你”很容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