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2017-12-20 08:12王敏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閱讀

王敏

【摘要】高中生在閱讀方面主要存在著“讀的少、不會讀、不愿讀”幾方面的問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改變學生閱讀現狀的重任。傳統的閱讀教學過于單一,目光大多只局限于課本,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是在教材的基礎上,以課內閱讀為依托,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最終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是河南省基礎教研室專項課題“高中語文教材外多文本的組織策略研究”成果的部分內容。課題立項編號:dwbyd17011106。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18-02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閱讀是什么?閱讀是從文字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認識世界的手段。閱讀在本質上是一種智力活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積累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笨梢婇喿x在現代學習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強調“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是語文學習中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四大能力。其中“聽”和“讀”是接收信息、是基礎,“說”和“寫”是運用和表現、是發展?!奥牎痹谀撤N意義上也是一種閱讀,“說”和“寫”則是閱讀的再造和創造。閱讀教學其實質就是是學生、教師、文章之間的對話過程。通過這種對話,學生可以獲取到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和再創造。這是一個學生個人知識體系建構的過程。它是所有知識學習的基礎和核心。但是,現實中高中生的閱讀還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存在問題:

1.學生課外閱讀量太少。一般高中學校沒有圖書館,即使有也極少開放,學生難以獲取自己喜愛的圖書刊物,《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課外閱讀量、閱讀內容就很難完成,更不用說大量閱讀了。

2.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國文教育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敝旖B禹先生說:“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包括閱讀知識的目標,閱讀能力的目標,也包括閱讀習慣,態度方法的目標?!蹦壳案咧猩毡椴粫W習、不善思考,淺嘗輒止;滿足于聽,人云亦云,不會逆向思維;羞于問人,自尊自大;懶于預習誦讀,常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會筆記,只聽不記,只記不聽;不會自我管理,缺乏長遠學習計劃,沒有復習總結的習慣,等等。

3.學生缺少閱讀的主觀意愿。教學方法的單一,學習目標的偏頗,遠離社會生活、過于簡略的語文教材內容,枯燥的訓練試題,一步步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泯滅了其學習積極性。對書本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自然就不愿閱讀。

目前,我校正在積極實施“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希望在教學實踐中找尋恰當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以“赤壁”意象為主題,整合課內外文本進行閱讀教學實踐

1.課內文本精讀——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語文課本選取的都是同類型文本的示例和典范,所以我們對課內文本選擇了精讀的模式。文本學習之前,先給學生提供了電影《赤壁》的視頻片段,以及“赤壁之戰”的歷史材料。以期學生從視頻中直觀的感受“赤壁之戰”壯闊的場景和三國時期眾多英雄人物的英勇氣概。鑒于影視作品多有演繹成分,我們再拿歷史材料佐證,完成文本學習之前的情感準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文本學習,我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探究、教師點撥的方式完成。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是通過導學案來實現的。導學案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字詞解析,幫助學生讀懂文本,完成第一層次的認知性閱讀;二是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材料,幫助學生“知人論事”,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完成第二層次的理解性閱讀。三是探究題目,主要涉及文本的表達技巧、語言特征、寫作風格等,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基本完成第三層次的評價性閱讀。課內文本的學習基本完成,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多文本閱讀,以期完成第四層次的發展性閱讀。

2.多文本的選擇——學生自主。對于課外文本的選擇權,我將其放給了學生,讓他們分組行動。但是并不是盲目的漫無目的的選擇。在學生行動之前,我對課外文本的選擇做出了范圍規定,需選擇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文體的文本,數量限制在六篇以內,同時還要提供相關資料。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和相關書籍積極進行準備,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六個文本:唐朝李白的《詠赤壁》、唐朝杜牧的《赤壁》、宋朝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元朝馮子振的《鸚鵡曲·赤壁懷古》、明朝方逢時的《古戰場赤壁感懷》,以及必修二課文蘇軾的《赤壁賦》。這六個文本設計四個朝代、六位作者,其中兩首絕句、一首律師、兩首詞、一篇賦,文體也算豐富。對于《赤壁賦》這篇學過的課文,學生給出的理由是“溫故而知新”、“舊文也可以讀出新意”。這些理由值得認可。

3.多文本的閱讀——目標導向。以課內文本為例,學生已經習得了部分詩詞閱讀的技巧?!皩W而時習之”,課外文本就應該用來實踐檢驗習得的技能。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寫作手法等角度對課外文本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組員提出疑問,小組內集思廣益,力爭解答疑問。同時給學生提出要求:課外文本和課內文本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比,有何異同?這一閱讀環節,目標明確、任務清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小組集體的學習力量,再加上背景資料的輔助,閱讀中的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學生也都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就感。評價是通過課堂展示來完成的。各小組抽簽選題,每組一篇文本,派代表登臺解讀,向全班同學展示該小組的學習成果。全班進行評選打分,確定最優的一組,給予精神鼓勵。在評價中融入競爭機制,能夠促使小組成員齊心協力完成學習任務。

4.思考探究——思維的碰撞。學貴有疑。質疑,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也是一種優秀的習慣,更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在探疑中進步。這一環節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各小組提出未能解決的閱讀中的疑問,請其他小組支援解答;二是質疑,即小組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自由提問,請展示小組進行解答。第一部分是基礎部分,是閱讀學習的基本完成階段。第二部分是提升部分,是學生積極思考后的結果,是思維碰撞后的進一步提升。

5.寫作訓練?!安粍庸P墨不讀書”。閱讀是一個“納”的過程,將知識內化于心;寫作是一個“吐”的過程,將思想付諸筆尖。由閱讀到寫作,在這“吐納”之中,方能成學習的一個完整循環。這一次多文本的訓練是圍繞著“赤壁”這一意象來進行的,我將寫作訓練的題目定為《赤壁情結》。

三、實踐反思及經驗總結

這一個以“赤壁”意象為核心的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從教學準備到最終完成,耗時較長,單課堂教學就占用了4個課時,教師和學生更是用了大量的課下時間進行準備。時間消耗遠大于傳統的單文本教學。但是學生通過多文本閱讀訓練,掌握了基本的課外閱讀的技巧,開拓了視野,完善了知識體系,付出時間也是值得的。不過本學期之后的教學時間就要重新進行規劃。如果要長期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的學期計劃、學年計劃、甚至學段計劃都要進行重大變革。這次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使用了美國著名教育家史密斯的四級閱讀教學法:(1)認知性閱讀,它體現為能夠認識課文的字、詞和通讀全文;能夠復述大意;能夠照課文注釋回答問題。這是一種復述型的閱讀層次,它只需獲得課文的大概印象和作字面上的了解。(2)理解性閱讀,又稱做闡釋性、說明性閱讀。教師引導學生解釋詞語、分析段落、揭示主題、是理解的指導;導引學生尋求作家的思想和風格、聯系作品的社會文化背景,也是理解的指導;教給學生語言規則、介紹文學知識,還是在理解水平上進行指導。理解性閱讀水平是閱讀教學必須達到的目標。(3)評價性閱讀,又稱做批評性和鑒賞性閱讀。評價內容有課文的內容價值、表達技巧和風格、課文的社會作用和時代意義、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傾向,要求表達出個人的見解。(4)創造性閱讀,又稱擴展性、延伸性或發展性閱讀。其標志是能夠離開課文提出新問題、發現新見解、做出新答案。這一教學法使閱讀教學的目標明確,任務清晰。任務設置時需要考慮難度由易到難。學生在清晰的任務驅動下,一步步按照由易到難的階梯順序完成閱讀訓練,避免了畏難情緒的出現。

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特別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讀思結合,讓閱讀實效高效。閱讀必須和思考結合。一個文本是一個“情感場”,閱讀就是一番審美體驗。審美體驗追求感性和理性的和諧統一,是聯想,想象、領悟、理解、創新的相互滲透,是感受力、想象力,自覺、靈性等的完美融合,是靈魂的愉悅。

2.培養質疑能力,讓學生在探疑中進步。質疑,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也是一種優秀的習慣,更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皩W起于思,思源于譯?!彼未韺W大師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彼侮懢艤Y也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薄氨M信書則不如無書”,“學者不可不深思慎取”,不迷信書本,不迷信老師,不迷信權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最后才能達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3.勤寫讀書筆記,打造高能人才?!安粍庸P墨不讀書”,這是徐特立同志關于讀書的一句名言。堅持寫讀書筆記,必將“匯報汩汩清泉”。誠如葉圣陶所說,“怎樣寫出好文章,不單純是方法、技巧的事,其根本還在于寫作主體的學識修養和文化底蘊”。寫作歷來有“厚積薄發”之說,其基礎是“積”——蓄積豐富的學養,目的是“發”——形成貫通、創劃的能力。寫作是一個由“納”而“吐”的過程,在這“吐納”之中,可以見出“內功”修養的深厚與淺薄?!?/p>

思考、質疑、寫作,應該也必然要與閱讀相互交融,這樣的閱讀才是真閱讀。關注這些要點的閱讀教學,也才會是成功的閱讀教學。多文本閱讀教學將語文課堂的容量擴大了無數倍。在“大語文”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利用多文本閱讀教學的方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帶領著我們的學生走出課本的桎梏,引導他們關注生活、關注時代、關注古今中外,這才有希望實現語文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魏松根.中有千千結:高中語文群文閱讀[M].延邊教育出版社,2016.

[3]寧永元.中學閱讀教學課內外結合的策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5.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閱讀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以讀促寫”與“以改促寫”英語寫作教學對比研究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