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發展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運用

2018-01-06 09:42劉美娟
考試周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例題教學最近發展區小學數學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其中非常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新課改最核心的目標之一,引領著教育的發展方向。由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原理,近年來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明顯,那么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最近發展區”的認識以及研究也將更好的有助于小學教學的更好進行和學生的更完善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例題教學;練習教學;操作教學

數學是個體驗思維的過程,要想教師的“教”能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學”,在數學教學中,如能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也體現一個老師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要求。

一、 “最近發展區”在例題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情景創設,包括問題情景:首先要考慮學生生活中現實問題、熟悉的事例,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產生共鳴、產生興趣,體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

案例1:“角的度量”

(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孩子們,請看屏幕。(出示第1個傾斜度比較小的滑梯)玩過嗎?(出示第2個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個?(大多數同學說“第2個”。教師出示第3個傾斜度很大的滑梯?!暗?個?!笨墒?,大多數同學馬上笑著改變了主意——“第2個”。)

師:(笑著)有人笑了,笑什么?

師:這三個滑梯的不同之處在哪兒呀?

生1:三個滑梯有高有矮。生2:有胖有瘦。生3:有寬有窄。

師:(驚訝)不過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之處,那需要有數學的眼睛才能看得出來。

生:(齊聲)角度!

師:(抽象出三個角,隱去兩個角,留下第2個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適呢?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了。(板書:量角的大?。?/p>

縱觀下來,這次的開場,全班人每個人都在聽,都參與進來,很明顯的也都在思考。對于角的度量,學生一般無從下手,因為學生沒有找到學習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教師可以在知識與生活之間增加層次,為學生在“現有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之間架設階梯,讓學生可以用已有生活經驗去理解新知識,使知識進行遷移和掌握。也說明了,最近發展區的應用,首先應該是以興趣為前提,只有想學才會去思考,思考了才能有最近發展區。

二、 “最近發展區”在練習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最近發展區”的運用落實,可表現出問題的直觀化,學生興趣的提高、深究、成功的體驗、表現出易懂神態等;直觀現象、圖形分析理解、實驗實踐、已有知識、生活實例、生活經驗、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探索活動的過程都體現出了“最近發展區”的運用內容。

案例2: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師:請大家量量∠4、∠5是多少度,把度數標在角上。

(學生安靜地量角,標角)

師:三個角的度數我們都知道了,∠5大于∠4。如果不量,你知道不知道∠5大于∠4?

(有的學生說“知道”,有的說“不知道”。教師隨手在∠5的對邊上畫出足球球門。)

(學生臉上流露出驚喜的神情)

師:哈哈,足球運動員就知道,他們總是盡可能把足球帶到球門前,離球門越近,角度就越大,射中的可能性就越大。德國足球博物館里就放著一個量角器,表明他們射門角度的精準。

從案例分析,以生活中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情景創設,把已有知識經驗再現出來,一是縮小“差生”的現實水平與潛在水平的差距。二是通過符合認知過程的探索活動過程,準確定位“最近發展區”。三是使“優等學生”不會因已有知識的再現而覺得多余,并體會學習發展中“自我生成,自我建構”的成功體驗。

三、 “最近發展區”在操作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問題分析、理解的引導,應對學生現有水平進行分析,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施分層教學。在分組學習活動、個人輔導,以學生現實水平分析為依據,找到適合的“最近發展區”。理解分析、解決問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注重學科間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也是為學生學習活動搭建理解平臺,搭建“最近發展區”。

案例3:“計算器的使用”

師:既然人們發明了這么好的計算器,我們就應該更好地運用它。那現在我們都會用了嗎?那我們來挑戰一下自己,好不好?

(師板書:22222222×55555555=)

師揭示辦法——祖傳秘方,我們來交流一下,2×5,22×55,222×555……

(師板書)

2×5=10

22×55=1210

222×555=123210

師:要不要再往下算啦?

生:不用,我們發現規律了。從1往后寫到因數的位數,再倒過來寫,最后加一個0。

師:剛才這個同學說得特別好,他說:為什么是這樣的一個規律???來,一起把這個結果說出來。(1234567876543210)

師:對呀,太奇妙了!為什么呢?(停頓,學生思考)

生:(驚訝地)哇?。@訝之后又開心地笑了)

從該案例分析,以“挑戰題”打動學生的心靈、調動他們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讓他們感到有趣、有挑戰性,從而激起他們好奇、好勝的心理,使他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經過問題情景創設及操作活動,學生體驗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算一算,按一按,想一想的創設為學生探討解決問題搭建了理解平臺,讓學生自然的跳躍即“最近發展區”,掌握新知。

數學教學支架的架設,實質上是把啟發式原則具體化和形象化。架設支架時,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駕馭教材,掌握教材的內部結構,了解新舊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要以學生思維活動和學生“想”為依據,設計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又不會讓他們感到高不可攀的問題。這樣的深度和跨度,可以觸及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傊?,教師的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參與的動機,使學生能提高參與能力和參與動機,最終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小學數學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王家聰.“最近發展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2004年第10期.

[2]蔣智東.“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導下的數學教學案例一則[J].江蘇省蘇州市陸幕高級中學,215131.

作者簡介:

劉美娟,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例題教學最近發展區小學數學
提高初中數學例題教學效率的有效探索
如何實現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的有效性
探解題方法悟價值取向
結合一堂考核課試論經典小說的品鑒與賞析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例題教學的有效性探索
論促進幼兒“最近發展區”的路徑選擇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