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力“語言支援”,構建學本課堂

2018-01-15 18:59楊美芳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17年12期
關鍵詞:學本閱讀語言

楊美芳

【摘 要】對于閱讀教學,可從文章的“特色表達”“文眼關鍵”“想象留白”等方面施以“語言支援”,運用積累、比較、鏈接、遷移等手段,對文本語言的特色、觀察的視角、謀篇的策略等進行有效導學。學生在一系列“聽、說、讀、寫”的活動中實現語言的積累、內化、遷移,得到文學的熏陶和滋養,教學由此也真正走向了語文,走進了學生。

【關鍵詞】語言;支援;學本;閱讀

錢夢龍先生說:閱讀教學就是以文本為憑借的語言訓練。在確定了“教什么”這個語文教學目標后,教師要抓住教材中語言形式的“破解點”,對“怎么教”的路徑進行精心的選擇,即幫助學生實現語言的習得。

李維鼎在《語言支援: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為”》一文中指出:“語文課程的自身特點決定了這種‘幫助主要是‘支援;所謂‘支援,就是從旁對于主體發展以支持和援助,而不是自唱主角的‘傳授;語文教師的‘支援就是從旁對于主體的言語能力發展以‘語言支援?!毕旅嬉匀私贪媪昙壣蟽缘穆宰x課文《山雨》的教學為例,談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積累、對比、鏈接、遷移等“語言支援”手段,對文本語言的特色、觀察的視角、謀篇的策略等進行有效導學,以促進學生語言的習得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語言支援,明確“支”在何處

語文教學千頭萬緒,必須刪繁就簡,聚焦重點,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益。特別是略讀課,要實現一課一得,必須得對所選擇的“教什么”這個點重錘敲擊。抓關鍵處施以支援,才能實現習文得言的“事半功倍”。

(一)支在特色表達處

《山雨》按雨起、雨中、雨后的順序,用優美抒情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的山林雨景圖,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對山雨、對大自然的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

就內容理解而言,它對六年級學生來說沒有什么難度,但文章在寫作上卻很有特色。作者通過神奇的聯想和想象,從視覺和聽覺兩個維度來展現山雨的音樂美和色彩美。文章摹聲狀物細致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讓人讀之愛不釋手,也是學生學文習語的典范。于是筆者就把教學的重點定位在發現作家寫作的語言密碼上,并引入同一題材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賞析,感受不同作家的不同寫作手法。例如本單元中的《山中訪友》一課,作者將山中的一切當成朋友,通篇擬人化的寫法就很值得學生細細品味推敲。

(二)支在文眼關鍵處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概括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厘清全文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之間聯系的關鍵。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p>

細讀《山雨》一課,你就會發現“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這句話中的“神奇”一詞就是文眼。又如《索溪峪的“野”》《匆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等文章,文眼就藏在題目中;《懷念母親》《桂林山水》等文章,文眼就在篇首;《桃花心木》《生命 生命》等文章,文眼就在篇末。文眼往往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確定了文章的中心。教學時我們可以緊扣文眼,讀懂文章。

(三)支在想象留白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留有“空白”,一個省略號,一個轉折點,還有結尾之處,常常讓人覺得言猶未盡,正如古詩所云“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如能在此處拓展練筆,讓學生補寫或續寫,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情感體驗,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語言支援,重在“支”法得當

找到教學的“落腳點”之后,筆者就讓“從多角度感受一場雨的盛宴”這個目標貫穿于整堂課的始終,借助“語言支援”設計了如下“以練導學”活動。

(一)積累——書卷多情似故人

積累是學生形成語文素養的根本途徑和基本方法之一。積累語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修養,是促進語言發展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學習《山雨》這類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更是適用這種方法。

[片段一]導入新課

1.看到雨,我們的腦海中會想到哪些詞語?

細雨如絲 春雨綿綿 春雨如油

煙雨蒙蒙 斜風細雨 潤物無聲

滂沱大雨 暴雨如注 瓢潑大雨

急雨似箭 驟雨大作 大雨傾盆

2.古代的詩人又是怎么寫這些雨的呢?(交流出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大腦中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關于“雨”的詞語和詩句。通過導課正好可以喚醒他們大腦深處的記憶,反芻原有的積累。

[片段二]誦讀積累

(出示朱自清的《春》和紀伯倫的《雨之歌》中的相關片段)

1.三位作家,三種不同的觀察角度,為我們呈現了三場各具特色的雨,想把這么美的雨留在心中嗎?請美美地誦讀片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積累。

語文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習文”,“習文”的主要方式就是“讀”和“寫”?!皩憽庇质且浴白x”為基礎的,“讀”的質量決定“寫”的質量。筆者認為,對于這樣言意兼得的散文,絕不能像做解剖那樣層層剖析,最好能以“讀”代講,讓學生通過“賞景”“朗讀”把景色的描寫內化成自己的切身體會,在反反復復的誦讀中潛移默化地將這么美的語文文字根植在心中。運用積累這種“潤物無聲”的語言支援,學生既收獲了美的語言,又學得了一種表達美的技法,更感受了一次美的熏陶。

(二)比讀——遠近高低各不同

閱讀教學要學習課文言語的精準、妥帖,比讀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同樣是寫雨,但各有不同。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對春雨的描寫是這樣的。endprint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p>

又如紀伯倫的《雨之歌》中這樣寫雨。

我是根根晶亮的銀線,神把我從天穹撒向人間,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萬壑裝點。我是顆顆璀璨的珍珠,從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來,于是清晨的女兒把我偷去,用以鑲嵌綠野大地?!?/p>

兩個片段,題材相同,風格卻迥異。朱自清用寫實的手法通過視覺感官直接寫了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文字清新樸實,讓人感受到一股恬淡自然的田園風。而紀伯倫則是通過豐富的想象,用比擬的手法、大量的比喻、華美的辭藻,讓這場雨下得酣暢淋漓。兩個片段,兩種風格,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于是在教學中,筆者大膽地引入朱自清和紀伯倫的這兩個片段,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發現作家寫作的語言密碼。學生也在賞讀的同時明白,原來寫同一種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效果完全不一樣。

(三)鏈接——為有源頭活水來

劉發建老師在談到課程建設時,曾說過一句讓筆者記憶猶新的話:“單靠一本語文書,神仙也教不好語文,天才也學不好語文?!闭\如陸游在總結自己一生的創作經驗時所說的:“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遍喿x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鏈接一些與文本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對語言形式了解得更為全面。

不過,資料的鏈接也要進行精心的安排。首先要“適用”,即貼近學生需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中由課外引入相關資料,學生通過仿寫,為語言的習得“打開另一扇窗”。其次是“自然”,注意鏈接介入的時間,不生硬,不做作。在《山雨》一課的教學中,先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寫作方法,再引入名家的兩個片段進行比較,發現異同,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水到渠成。

(四)遷移——絕知此事要躬行

“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用”。學生在感受了一場雨的盛宴之后,對“視覺”“聽覺”這些新的作文角度充滿了極大的興趣。于是,筆者設計了一個練筆作業——選擇一個或者多個角度,寫一寫大自然中你聽到的聲音或看到的自然現象。于是,各種聲音、各種自然現象在學生的筆下誕生了。

一生這樣寫道:“夏日的風也更壯觀,總是借著別人來完成屬于自己的樂聲。你看,滿樹的葉子都在翻白眼,那些瘦小的枝干被吹得不時向它彎腰致敬。那“沙拉——沙拉——”的調子扯得老響,就像一個大沙錘……”

另一生這樣寫:“如果說夏天的雨是一個血氣方剛的西北漢子,那么春天的雨就一定是從古老的水墨畫中走來的溫婉的江南女子。她不似夏雨般酣暢淋漓,總是那么輕輕柔柔、密密細細,她淅淅瀝瀝地敲打在青灰色屋瓦上,仿佛奏著一曲古老的樂曲,時而柔和,時而縹緲,時而悠遠,仿佛在訴說著婉轉的心聲……”

兩位學生用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夏日的風和春天的雨,為讀者呈現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界。

“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首先,遷移要找準“生長點”。以上練筆設計,出發點是感受描摹狀物的不同方法,落腳點是滿足學生語言表達的需要。其次,遷移要形成“方法鏈”。如筆者設計的練筆是在學生比較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才能有法可循、有話可寫。再次,遷移要力求“大視角”。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僅憑教師在課內的講授也是不夠的,所以,語文教學應從封閉單一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教導學生樹立開放意識,實現開放式教學,為學生的知識遷移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三、語言支援,立足“支”活學生

“學本課堂”的核心在于倡導“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讓給學生”“把核心素養教給學生”。有效的“語言支援”就是通過有效的對話優化語文課堂上的訓練,輔以教師有效的引導、指導,通過“聽、說、讀、寫”等手段,充分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有限的時間內落實“先學后教”“多學少教”的“生本”理念。

(一)知——把握“學情起點”

“知己知彼”是軍事戰略,也是教學策略。一堂成功的課,教師除了“吃透”教材外,更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對“學情”的掌握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保證?!渡接辍芬徽n的設計,在“學的起點”上關注了三個方面:六年級學生原有知識的積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本人的選擇。

(二)導——目標“循序漸進”

終極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分階段目標分塊推進的。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有層次的設計和有序的組織,順學而導。例如《山雨》一課的教學目標預設如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寫作方法。為此,筆者設計了四大板塊逐步推進。板塊一:反芻積累,喚醒沉睡的記憶;板塊二:對比閱讀,體會寫作的特色;板塊三:誦讀品味,實現言語的積累;板塊四:磨煉神筆,實現寫法的遷移。

(三)練——導學“張弛有度”

好的導學設計,應該體現教者對文本的深度加工、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應該是語言形式的綜合運用,應該切合學生的個性表達?!渡接辍芬徽n的教學中對于兩個名家片段的欣賞和對比,讓學生跳出教材讀語文,為他們打開了一個文本以外的“語文大世界”。

整堂課借助“語言支援”,通過讀、說、品、寫等多種“練”的手段的整合運用,以練導學,以練促學,使學生在高效、多元的言語品讀過程中實現了語言的積累、內化、遷移,得到了文學的熏陶和滋養,使得教學真正走向語文,走進學生。

參考文獻:

[1]李維鼎.語言支援: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為”[J].語文學習,2007(9):4-7.

[2]丁慶軍,孫曼曼.關注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習得——以蘇教版五下《秦兵馬俑》為例[J].江蘇教育,2015(5):55-56.

(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小學教育集團 313000)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本閱讀語言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整體·聯系·學本
淺談“學本”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觀B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