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漁歌的保護路徑研究

2018-01-24 21:22鄭國棟欽州學院人文學院
民族音樂 2018年3期
關鍵詞:京族欽州市漁歌

■鄭國棟(欽州學院人文學院)

漁歌,與我國各民族、各地域所流傳的傳統民歌一樣,是沿海漁民在日常生產勞作和生活中為表達自己情感或配合勞作需要而自發創作的歌曲,相比其他傳統民歌,漁歌在其歌詞內容、旋律、曲調等方面都具有比較鮮明的“水上”特色,其伴隨著漁民的勞作產生,是勞動與音樂完美結合的產物。本文擬從當地政府和民間愛好者兩個角度剖析漁歌的保護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析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漁歌的保護路徑。

■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漁歌的藝術特點概述

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包括欽州、北海、防城港3個地級市,擁有總長達1595km的海岸線,世代所居的漁民產生了璀璨且獨具北部灣地區特色的漁民文化,其中漁歌是較為引人注目的一項。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欽、北、防3市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經過長期的交流和融合在生活習俗和文化方面存在較大相似性,由此所產生的近現代所創作的漁歌也有許多共通之處。但由于歷史上三地漁民的移民來源地有很大不同,所以流傳下來較早期的漁歌分別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共同構成了廣西北部灣地區漁歌的獨有特色。

欽州市的漁歌當地人一般稱之為“海歌”,流傳于欽州市的犀牛角鎮、龍門港鎮一帶沿海地區,用當地方言“海察話”(又稱海獺話)演唱,曲調婉轉悠揚,聽起來使人感到形式獨特,形象生動。

北海市比較典型的漁歌又稱“咸水歌”,主要流傳于北海外沙島、地角港到僑港鎮一帶,用當地白話方言演唱,這種白話相比北海白話更接近廣州話,帶有廣東江門、江洪話口音。但由于長期受廉州話和廣西內地白話的影響,其語音、語調與粵語又有所差異,喉音較為濃重。曲調分唱、嘆兩種:“唱調”常常用于勞作之余和喜慶節日,比較奔放悠揚;“嘆調”則常常用于婚嫁之日,善于直抒胸臆,表達內心情感。

防城港市最有代表性的漁歌當屬流傳于所轄東興市京族三島上的京族“海歌”。京族是一個漁業民族,他們的先民大約在16世紀初陸續從越南海防追逐漁獲遷移到無人居住的京族三島上。京族民歌包括海歌、小調、舞歌、祭祀歌等4大類,受生產活動的影響,不少歌曲都與海有關。

■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漁歌的保護現狀

(一)欽州市漁歌的保護現狀

近些年來,欽州市在傳承和保護“海歌”方面做了許多的努力和嘗試。欽州市宣傳部、文聯、群眾藝術館和非遺中心等官方機構在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和每年的“非遺日”等節慶時間里組織舉辦了多次大型活動。通過舉辦這些大型活動,不僅培養了一批傳承的“海歌手”,而且能夠使“海歌”這一藝術形式更加深入人心,激發當地群眾自發傳唱和創作的意識。如2015年1月由欽州市宣傳部和文聯牽頭在犀牛角鎮沙角村舉辦了“海歌”對唱聯誼會;2015年11月由欽州市組織排演的海歌采茶戲《幸福女孩》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首演和公演;2016年4月欽州市首屆山(海)歌比賽在欽南區歡樂農莊湖心舞臺舉辦,選出了新一代的“歌王”,使“海歌”進一步深入當地人心?!昂8琛庇稍瓉碇饕鱾鞯刂饾u擴展到全市范圍,借助“非遺進校園”的契機,非遺中心的演員把“海歌”這一獨具海邊特色的藝術形式傳播給廣大的中小學生,使這一獨具海邊特色的藝術形式有了更好的傳承基礎;2017年4月21~30日,欽州市非遺中心在犀牛角鎮中心小學開展“海歌”培訓班,讓群眾對海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唱出沿海漁民辛勤勞作的苦與樂,唱響群眾對小康生活的新希望,使觀眾深刻感受到“海歌”的獨特魅力;2017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由欽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欽州市教育局主辦,欽州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的欽州市青年藝術人才山(海)歌培訓班在欽州市群眾文化藝術館的多功能廳舉行。參加培訓班的學員要求熱愛欽州民歌,懂得欽州壯話、白話、海察話、客家話等(不少于一種語言),且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民間文藝工作者和學校音樂老師或優秀青年音樂表演及創作人才。本期培訓人員共有48名,年齡在20~40歲,男女各占一半比例,多數是來自欽州市3區2縣的中小學老師,其余的是各相關從業部門和業余愛好者,為欽州“海歌”的保護和傳承打下了較好基礎。

(二)北海市漁歌的保護現狀

北海市在“咸水歌”的保護和傳承方面近幾年也做了諸多工作。如專門設立北海咸水歌疍家婚禮傳習基地;北海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在2010年已經公開出版一本書籍《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薈萃·民間音樂卷》,完成了對北海所轄地區民間音樂的梳理并形成便于傳承的書面材料,書籍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咸水歌的整理和分析,為普通群眾學習和研究咸水歌提供了重要的載體。2017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壯族三月三”期間,以“壯族三月三·海風珠韻濃”為主題舉辦了多場文藝演出,其中“咸水歌”演唱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3月30日至4月3日,由潿洲島旅游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潿洲島三月三旅游文化節”在廣西最美海島——北海潿洲島舉辦,合浦公館木魚、老楊公、山口杖頭木偶戲、疍家婚禮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活動上精彩亮相,吸引游人無數,其中疍家婚禮已經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里面一個最能體現特色的環節就是“嘆家姐”,屬于“咸水歌”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防城港市漁歌的保護現狀

京族因為在中國屬于少數民族,其生產生活風俗習慣都具有獨特的特色,因此作為能夠直觀表現其特色的京族民歌得到了本民族甚至社會各界學者的關注,對京族民歌的保護也得以較好進行,“海歌”作為其中重要一部分自然也得到了保護。其中《京族民歌選》 《京族白話情歌對唱》 《京族喃字史歌集》等書籍是作者認為較為全面記錄京族民歌的書籍。除此之外,社會各界、相關學者對京族民歌的研究論文則更多,2017年4月,由市社科聯黎春玲副主席親自記譜、編曲、演唱,京族獨弦琴傳承人王能、蘇海珍伴奏,京族字喃傳承人蘇維芳、蘇凱校編字喃的中國京族原生態民歌首張專輯出版發行。另一個最重要的傳承京族海歌的載體是京族每年的“哈節”,“哈節”是京族特有的節日,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邊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興旺、五谷豐登?!肮笔蔷┱Z譯音,含有“歌”“請神聽歌”的意思,每年的“哈節”上都有哈哥、哈妹唱歌,所演唱歌曲有民間傳說、哲理佳話、愛情故事等,內容很多都與海有關。京族哈節于2006年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依托于京族哈節的平臺,2010年10月在東興市江平鎮城北社區建立了京族民歌傳習基地,每月逢十三、二十三為圩,凡圩皆唱,人數少則幾十,多則千余,歌圩唱歌多以男女對唱為主。

■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漁歌的保護路徑探析

漁歌是在漁民傳統作業環境中應運而生的一種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社會生產條件不發達息息相關。傳統漁歌中很多抒發相思之苦的歌曲,是因為原先的漁民出海一次往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沒有任何條件能夠與家人互通音信,但現代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使這些原先看來不可能做到的事變成了現實,漁民的漁船變得更加先進,原先要航行10天的里程現在可能2天就可以到達,互聯網和衛星電話的發展更是讓漁民隨時隨地都可以跟家人取得聯系甚至互相視頻,加之流行音樂對世界各地的席卷之勢,使得傳統的漁歌處于今天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在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今天,漁歌作為一項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亟待我們做好保護和傳承。筆者認為,可通過對學校教師、非遺傳承人和作曲家等重點群體提供經費扶持、政策鼓勵等推動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漁歌的保護和傳承工作。

(一)培訓學校教師,加速漁歌進校園

自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后,各地的文化部門切實加強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活動力度,欽、北、防3市也不例外。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漁歌進校園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進校園活動一般由當地的非遺中心或群眾藝術館來承擔,但這些部門人員相對有限并且承擔著自己的日常工作,面對數量眾多的學校,顯得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學校的音樂老師由于以前體制的原因,大多對漁歌知之甚少。正因如此,學校教師未能在漁歌的保護與傳承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政府的相關部門可出臺培養音樂教師的相關政策,幫助音樂教師了解并掌握當地漁歌的知識和技能,把音樂教師培養成一支漁歌文化傳承的生力軍,加速漁歌進校園的進程。

(二)支持非遺傳承人,調動保護積極性

非遺傳承人作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力量,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國家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為非遺傳承人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一定經費支持和機制保障,但這還遠遠不夠。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的一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每年拿到的經費支持在1萬元左右,與解決傳承人基本生活問題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傳承人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賺錢養家,而投入到漁歌的傳承和普及方面的精力也就非常有限。因此,為進一步調動非遺傳承人參加漁歌等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活動的積極性,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繼續加大經費支持,做好機制保障,以更好地保證非遺傳承人把投入到漁歌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將最原汁原味的漁歌普及到民眾當中。

(三)鼓勵作曲家創編,幫助漁歌上舞臺

當今,漁歌的保護與傳承之所以會處于相對尷尬的地位,與其自身曲調較為單調、無伴奏襯托、曲目過于短小有著密切關聯。要讓漁歌能更多地進入到大眾的視野,與現代科技、音樂元素、時代文化對漁歌進行深度融合創編非常關鍵。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一些鼓勵相關學者、藝術愛好者和作曲家對漁歌進行現代創編的政策,既保留原汁原味漁歌風采,又能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讓漁歌更多地走上舞臺,提高其在人民群眾的認知度、傳唱度和認可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興盛”。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魅力瑰寶,漁歌是漁民生產生活的濃縮藝術,作為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相關部分、學校教師、非遺傳承人、相關學者、藝術愛好者和作曲家應努力探索、積極創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整合身邊的有效資源,為漁歌的保護和傳承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歡
京族欽州市漁歌
廣西京族舞蹈語言的審美意韻
京族喪葬音樂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呂錚錚美術作品
淺談汕尾漁歌在校園的傳承與創新
例談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的區別
天籟之音海邊來
芻議京族醫藥文化保護與傳承
論京族舞蹈的原生態美學特征
秋浦漁歌
欽州市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