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黔北民間音樂存在的主要形式及特點

2018-01-24 21:22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民族音樂 2018年3期
關鍵詞:黔北號子山歌

■張 蕊(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黔北,即貴州的北部。通常情況下,遵義就是黔北的代名詞。遵義是黔、川、渝3省市接合部中心城市,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同時也是仡佬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有著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在遵義民間流行的音樂形式種類繁多,歷史久遠,無一度創作(作曲)與二度創作(演唱、演奏)之分。在表演形式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聲音表演、一種是器樂表演。

■聲音表演

也就是通過唱歌的形式進行表演。按照歌詞內容,可分為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歷史傳說歌和兒歌等7類。按照體裁不同,又可以分為山歌、勞動號子、打鬧歌、小調等。在表現技巧上,用字遣詞通俗生動,敘事抒情優美感人,寫人狀物形象逼真,音樂節奏鮮明流暢,多為口唱心記,世代相傳,經久不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的《赤水船工號子》 《鳳岡吹打樂》 《海龍薅秧歌》《高腔大山歌》 《黔北打鬧歌》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一)山歌

在黔北地區人們的勞動中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種民歌,有時抒發感情、消除疲勞,有時遙相對答、傳遞情意。因黔北地區山地較多,勞作時往往在山間對歌,故而稱之為山歌。對歌時,往往直抒胸臆,修飾較少,熱情奔放。多為即興表演,形式上質樸、短小,節奏自由,曲調易上口。一般為七字句,有短調也有長調,短調四句一首,長調數十句或上百句一首。語言通俗,形象鮮明,易學易唱,曲調高亢、婉轉,動聽悅耳。遵義山歌是黔北民間大歌系中的主要歌種。內容主要反映勞動和愛情生活。唱法有高腔、平腔兩種。高腔主要用假音唱;平腔則用真、假音混唱。新中國成立后,唱山歌從自發的轉變為有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在遵義農村傳播較廣,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二)薅秧歌

薅秧歌是黔北地區農民在除草護秧時演唱的一種民歌。演唱形式為一人提腔,眾人幫腔,也可以一人唱或幾人唱。用鑼鼓伴奏,也可清唱。腔調豐富,有號子、山歌、小調等數十種音樂成分。有一個調幾個變調,主要有平腔、高腔、落魂腔、鑼鼓腔、高粱腔、道士腔、老獨板、喊郎號、下河腔、紅花石、蓮花鬧、翻二黃等。薅秧歌是一種總稱,又可以分為薅秧歌、薅秧號子、雜拌等3類。音域很寬,旋律起伏較大,節奏舒展靈活,幫腔時多用假聲,高亢有力。凡七字四句的歌詞都可以填入演唱,歌詞多與薅秧或生產有關,也唱世俗生活、男女情愛、古人事跡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海龍薅秧歌》?!逗}堔堆砀琛菲鹩谇宕衅?,在長期傳唱過程中,不斷改進和豐富,融匯了遵義花燈、山歌、小調、陽戲、壇戲、四川號子等音樂成分,運用遵義方言的發音特點形成獨特風格,其歌音域寬廣,曲調豐富,感情奔放。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固定曲調的有40余種,其中薅秧號子20余種。50年代,經發掘整理搬上舞臺。

(三)赤水船工號子

赤水船工號子是一種在群體勞動中積聚、協調、統一力量,用于鼓干勁的民歌。黔北民間勞動號子較多,有船夫號子、石工號子、抬腳號子、打夯號子、拖拉號子、報路號子等等。曲調有20多種,多粗獷高昂,簡短有力。據了解,赤水船工號子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老船工回憶,以前在赤水河畔,時常會看到船工在拉纖或者劃槳時,由一人領唱,其他人幫腔合唱的情形。喊號子要求在節奏上鏗鏘有力,要喊出氣勢,高亢嘹亮。形式上可以分為吆二三號子、數板號子、倒板號子、嚎刀詞、大小斑鳩調、開船調、下水調、推船調等等。還有別具一格、節奏歡快、氣氛熱烈的端午龍舟號子。根據順水逆水、激流緩流、灘大灘小、船舶大小、載貨輕重、船工多少,唱腔和內容均可不同。歌詞內容豐富,多取材于船工的真實生活經歷,隨意編唱。

(四)黔北打鬧歌

黔北打鬧歌是一種在薅苞谷(玉米)雜草時演唱的勞動民歌,又稱薅草鑼鼓。主要流行于黔北地多田少的高山地區。農戶之間相互換工鋤草,在集體勞動過程中,主人請來歌師,背鑼掛鼓,立于高坎或站在地邊,邊敲鑼鼓邊唱歌,以鼓點和鑼聲的快慢協調勞動節奏,用詼諧風趣的唱詞來鼓舞勞作情緒。這種打鬧歌,由號、歌、尾組成?!疤枴奔锤桀^,一般無歌詞,大多只有襯詞重復,曲調舒展、自由、高亢?!案琛奔闯鞲?,歌詞敘事說理、狀物寫情,節奏比較短促,常以兩小節、三小節分句,句間銜接自然?!拔病奔礋o歌詞歌尾,以曲為主,鑼鼓伴奏,鼓點分為快號、慢號、二慢號、快三錘和慢三錘等,曲調熱烈緊湊,獨具山野風韻。演唱時,歌聲加鑼鼓,時唱時說,說唱相間,連歌夾號,交替進行,和勞動場面相一致。唱詞有獨唱詞、合唱詞、問答詞;句型分五言、七言,也有字數不等句;襯詞重復疊合,語氣詞或擬聲詞較多。唱詞內容包羅萬象,隨機應變,逗樂取笑,褒勤貶懶,全由歌師(打鬧師)見子打子,信口開腔。表演形式近于大聯唱,從早晨開工時唱《太陽號》,到黃昏收工時唱《安五方》,共有60余個號頭。固定的歌詞有幾百首,信口編創的不計其數,有的歌師能唱幾天幾夜不重復。

(五)高腔大山歌

高腔大山歌也是山歌的一種,主要流傳在桐梓縣獅溪鎮一帶。那一帶高山林立,層巒疊嶂,此歌由此得名。其特點是音域寬廣,旋律性強,節奏自由,高亢遼遠,抒情味濃,屬原生態山歌。在唱法上,強調高腔特色。曲調音傳效果較強,在兩山之間都能形成相互應和的領隨場面。歌詞內容豐富,以七言句為主,主要展現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內心感情,同時也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地域風情。

(六)情歌

情歌是一種在黔北地區以表現男女愛情生活的民歌形式。在遵義地區,傳統情歌極其豐富,漢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都有自己的情歌,各具特色,交相輝映,曲調委婉,生活情趣濃厚,語言質樸雋永,比喻自然貼切。歌分為初識、詰問、熱戀、相思、結婚、送郎、苦情、逃婚等8個類別。這些情歌,體裁廣泛,內容深刻,概括了黔北各個民族的愛情生活。

(七)訣術歌

訣術歌是一種巫師神漢進行巫、儺活動時唱的歌曲。在黔北民間和邊遠山區較為流行。是巫師神漢利用虛構的超自然力量來實現人們某種愿望的歌唱形式。跟祭祀活動有很大的關聯性,其歌詞與活動流程都較為固定,歌詞內容仍舊保留著遠古時代的印記,對研究遠古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八)節令歌

節令歌是一種遵義農村廣泛流傳的,在節日吟誦或描繪時令的歌謠。這些歌體現了民族風情和傳統習俗,是勞動人民在漫長歷史歲月中根據自然氣候運轉規律總結出來的經驗之作。其歌詞通俗易懂、易記,有一定的功利性與文學價值。如《數九歌》:“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田中犁?!背浞挚偨Y了遵義地區的氣候變化特點和農業耕種之間的聯系和規律,生動形象,朗朗上口。又如《忌戊歌》:“二月初三山王生,不砍不挖不上山。三月初四土主生,不要挖土欺土神。四月初八田王生,不要犁牛把田耕。每月逢戊不動土,十天一戊要記清?!眲趧尤嗣窠K年勞作,為了爭取休息,產生了“忌戊”(不動土)習俗,借用神的力量換來10天一個休息日的權利,也反映了勞動群眾對神靈的崇敬與畏懼。

(九)禮俗歌

禮俗歌是一種舉行某種禮儀時說唱的歌謠。歌詞一般較長,多敘事、道情,表現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生相克、變更傳承,寄托了人們消災祈福、追求安樂祥和的美好心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遵義民間流行較廣的主要有《婚俗歌》《哭嫁歌》 《建房福事歌》 《送財神》 《請七姑娘》 《佛歌》 《喪事歌》等。這些歌,有的單獨成誦、有的有問有答、有的有領有和。歌詞優美,修辭講究,文學韻味濃厚。如流傳于綏陽縣枧壩鎮的《立房歌》,由掌墨師領唱:“先立東來后立西,榮華富貴雙雙齊;自此立起吉星照,子孫發達天賜你;列位尊牌齊著力,世代子孫中高舉?!迸c此同時,眾人抬上橫梁唱:“起……起……起!”現場氣氛熱烈場面歡快。

(十)祀典歌

祀典歌是一種黔北地區舉行請神、祭祖、祝壽、求子、還愿、悼亡靈等隆重祭祀活動時演唱的歌謠。其特點是:獨領眾和。主要流行于仡佬族和土家族地區。遵義仡佬族在逢年過節祭祀家神時都要演唱《祭祀古歌》。這種歌謠音調口語化,無恒定節奏。仡佬族和土家族在儺儀中的祀典活動,既要設儺堂拜神驅邪,又要在儺事活動中祝壽、還愿,演唱儺戲和花戲。唱腔多為一唱眾和形式,幫腔在句末,唱段之間用鑼鼓銜接,唱詞結構多變,形式比較自由,方言土語和諧音的運用頗具特色。另一種是流行黔北多數地區的“哭喪歌”,為說唱形式,是生者對死者表示哀悼、頌揚和思念之情的祀典歌。老人死后,從燒落氣錢、奔喪、停靈、燒包袱、寫靈牌、守靈、入棺、捆喪、出喪、送靈、蓋棺、燒靈房等整個喪禮過程,孝子都要嚎哭??迒嗜艘话銥榕?,歌詞格調低沉哀婉,多用反復、排比、襯托等手法表達生死離別之情,哭聲揪人心肝,催人淚下。

(十一)兒歌

兒歌,也就是兒童傳唱的歌謠,古稱“孺子歌”“小兒歌”。兒歌按照功能分,大致可以分為游戲兒歌、教誨兒歌、訓練語言能力的繞口令等。有兒童自編自唱的,也有成人為兒童創作或教兒童唱的。黔北傳統兒歌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游戲歌,兒童在做游戲時所唱的協調動作或記數的歌和教兒童做某種動作的歌;二是事物歌,成人教兒童記住某種事物;三是催眠歌,成人對兒童唱的搖籃曲;四是繞口令,將聲母、韻母或聲調容易混同的字組成反復、重疊、繞口、拗口的句式,以訓練口語能力。黔北兒歌豐富多彩,童趣盎然。在表現手法上,多用擬人、擬物、比喻、夸張、頂真等修辭,句式長短變化自如,讀來朗朗上口。

■器樂表演

在黔北地區比較流行的樂器可分為打擊、彈撥、吹奏等3類。打擊樂器有大鑼、小鑼、馬鑼、包鑼、云鑼、鐃、鈸、小镲(鉸鉸)、碰鈴、梆子、堂鼓、小鼓、板鼓、撥浪鼓、銅鼓、漁鼓、蓮花落、金錢板、月牙板、木魚;彈撥和拉弦樂器有琴(古琴)、琵琶、柳琴、月琴、箏(古箏)、三弦、揚琴、二胡、板胡;吹奏樂器有簫、笛、蘆笙、嗩吶、箎、塤等。民國年間,銅鼓、箎等樂器相繼失傳,但傳入京胡、大阮、中阮等。20世紀30年代起,民間樂器被引入吸納到歌舞活動中。1949年后,增加腰鼓、大鼓、海笛(小嗩吶)、管子、喉管等。蘆笙、口弦等民族樂器最具特色。蘆笙流行于苗族、仡佬族、彝族地區。仡佬族為5管蘆笙,苗族為6管。有大、中、小3種,大的3米多(1丈)長,小的只有10~20厘米 (3~9寸),其音色明亮渾厚,和聲豐富,悅耳動聽??谙以谏絽^和少數民族地區流行。鑼鼓等打擊樂器使用最廣泛,有鑼鼓曲牌流傳,打擊者必須熟記。民間樂隊為婚、喪、嫁、娶、祭祀演奏,主要以鑼、鼓、鈸、镲、嗩吶、簫、笛等樂器為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吹打樂。

在黔北地區單獨存在的吹打樂形式較少,多與唱、跳等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出現。其中,鳳岡縣吹打樂較為著名。鳳岡吹打樂是黔北地區較為典型的一種地方民間音樂,一般在節慶和婚喪嫁娶活動中使用。以嗩吶為基本樂器,配以盆鼓、鉤鑼、大鈸等樂器于一體的民間吹打形式。在鳳岡縣民間流傳較為廣泛的,可以分為南部天生橋、中部太極洞、北部瑪瑙山等3個譜系,各自形成獨特風格。一般來說,吹打樂以嗩吶、大號(又稱過山號)為吹奏樂器,以鼓(盆鼓)、鑼(大鑼)、鈸(錢鈸)、鏤子(馬鑼)為打擊樂器。表演形式較為豐富,有分有合,一般都有百余人參加,陣容龐大。演奏樂曲從民歌民謠中提煉出來,旋律簡明樸實、生動活潑,讓人易學易會,老少皆可參加。主要曲調有婚慶類、喪葬類、慶典類。

■結 語

綜上所述,黔北地區有著豐富的民間音樂形式,且大多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民間音樂特點,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無論是聲音表演,還是器樂表演,其內在文化內涵還是一脈相承、彼此聯系的,都是黔北地區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是遵義各族人民在特定時空和地域的生活狀態中所呈現出的一種文化現象,涵蓋了遵義人民對自身文化價值存在的認同與態度。

猜你喜歡
黔北號子山歌
吶喊中的精神力量——東臺弶港漁民號子
山歌還要妹起頭
山歌
我家的“號子”
黔北務正道地區鋁土礦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與富集規律研究
茶山號子的藝術特征與傳承
唱起號子走漢江
苗山歌
黔北山鄉水稻飄香
黔北花海春耕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