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改齋漫錄》版本考略

2018-01-28 13:31王作華
圖書情報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朱彝尊抄本圖書館

王作華

(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 蘭州 730000)

《能改齋漫錄》是南宋吳曾所著的一部以考證為主的筆記體著作,內容龐雜,考證翔實,所載內容涉及朝野典故、典制、詩歌、民俗、方言、文學藝術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端膸烊珪偰俊吩u曰:“曾記誦淵博,故援據極為賅洽,辨析亦多精核,當時雖惡其人,而諸家考證之文,則不能不征引其說,幾與洪邁《容齋隨筆》相埒。置其人品而論其學問,棄其瑕颣而取其英華,在南宋說部之中要稱佳本,則亦未可竟廢矣?!盵1]565

著者吳曾,字虎臣,臨川崇仁(今江西崇仁)人。生卒年歷代史籍均無詳載,據孫赫男《吳曾生平仕履考補》中考證:吳曾當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年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2]?!兑膱灾尽酚涊d,吳曾“博聞強識,知名江西,竟不第”[3]。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六月十五,布衣吳曾因獻所著《左氏發揮》,而特補右迪功郎。后任敕令所刪定官、奉常主簿、玉牒所檢討官、試太常丞、兼權吏部郎官等。吳曾一生未居要職,其上書時逢秦檜執政,故人多認為其諂媚、依附秦檜,甚為不恥。如余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中道:“其極乃至欲導檜為操、莽,可謂喪心無恥矣?!盵4]

吳曾著述頗多,有《能改齋漫錄》、《君臣論》、《負暄策》、《毛詩辨疑》、《左傳發揮》、《新唐書糾繆》、《得閑文集》、《待試詞學》、《千一策》、《南征北伐編年》、《南北事類》等論著,但僅有《能改齋漫錄》一書得以傳世,其余均佚。

1 《能改齋漫錄》版本與流傳

《能改齋漫錄》自成書以來,歷經宋、元、明、清,流傳至今,經歷毀版、增補、散佚等種種坎坷,其版本也隨之發生各種變化,內容也與原書有所不同。

1.1 宋本

據記載,《能改齋漫錄》宋本有四種。

(1)最初版本應是十八卷本,分為十三類。吳曾之子吳復紹興二十七年(1157)所作后序中稱:“俾復執筆記之,凡二千余條,以類相從,疏為十八卷,號能改齋漫錄,用藏于家”[5],由此可知,《能改齋漫錄》初刻本是十八卷本,由吳復整理、刊刻,并藏于家中。然而此版本卻遭到毀版,據宋周輝《清波別志》、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記載,吳曾所撰《能改齋漫錄》最初因內容不當遭到禁毀。京鏜在為《能改齋漫錄》所作的序中亦云:“往時仇家摘其中有一二不合載事,謂非所宜言,遂閟不傳?!盵6]1因此,《能改齋漫錄》的初版在刊刻后不久,即遭禁毀,而此版本也未流傳至今世。

(2)有二十卷增補本,內容分為十四類。南宋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記載:“能改齋漫錄二十卷,右吳曾虎臣所纂也。曰事始,曰辨誤,曰事實,曰沿襲,曰地理,曰議論,曰記詩,曰紀事,曰記文,曰類對,曰方物,曰樂府,曰神仙詭怪,曰詼諧戲謔,一一載之”[7]。關于宋版二十卷本的記載,僅有此處一條,且未見此本傳至今世。

(3)還有十三卷本,內容分為十三類,以一類為一卷。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記載:“能改齋漫錄十三卷,太常寺主簿臨川吳曾虎臣撰”[8]?!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杏袃商幱涊d,一是雜家類中,著錄為吳曾漫錄十三卷;一是小說家類中,著錄為吳曾能改齋漫錄十三卷?,F存版本中未見十三卷本。

(4)第四種版本是紹熙元年(1190)京鏜刪節本,十八卷,十三類。據京鏜所作序言:“今削其不合載者,而存其所不當廢者,刊諸成都郡齋?!盵6]6因此,京鏜刪節本雖然也是十八卷,但已非吳曾原版。此版本內容得以流傳至后世,但此版本原書亦失傳。

1.2 明本

元初以來,社會動蕩,刊本久絕,《能改齋漫錄》流傳甚稀。至明代,有人從內閣抄出殘本,此內閣殘本究竟缺了第幾卷,記載有所不同,明毛扆《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中記載:“能改齋漫錄十六本,吳曾,此書從內閣宋本抄出。內閣本原缺第二卷。今焦弱侯先生藏本完全者,以第一卷后半偽作第二卷。當以此本為正?!盵9]而《四庫全書總目》中卻記載:“此本乃明人從秘閣抄出,原缺首尾兩卷,焦竑家傳寫之本,遂以第二卷、第十七卷各分為二,以足其數,實非完帙?!盵1]564由此看來,明本多為從內閣抄出的宋本之殘本,因卷數不足,遂將存卷割裂開來,湊足十八卷。因此《能改齋漫錄》流傳至明代,已經不是京鏜刪節本的完本。

現存明代抄本有三部,其中一部小嫏仙館舊藏明抄本藏于上海圖書館,另外兩部分別藏于復旦大學圖書館及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

1.3 清本

時至清代,考據學興盛,以考證為主的筆記體著作《能改齋漫錄》受到重視,被多次刊刻,因而版本較多,有抄本、刻本、活字本等。這些版本大都是以明人內閣殘本、后由焦竑充作十八卷本為據進行刊刻的。

現存《能改齋漫錄》清代版本有十幾種:清錢氏述古堂抄本,清陸之榮、陳壯猷跋,存十六卷(一、三至七、十一至十八),今藏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清趙氏小山堂抄本,清丁丙跋,十八卷,卷五至十二配清抄本,卷十三至十八配趙氏星鳳閣抄本,今藏南京圖書館;清乾隆三十六年盧文弨抄本,盧文弨抄并跋,清孫志祖簽注,存九卷(一至三、七至十二),今藏國家圖書館;清乾隆間臨嘯書屋活字印本,一是清張紹仁校并跋本,今藏武漢大學圖書館,一是傅增湘校本,藏于北京圖書館;《四庫全書》本,分為文溯閣抄本、文津閣抄本及文瀾閣抄本,藏于甘肅省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清武英殿聚珍本、《墨海金壺叢書》本、《守山閣叢書》本,藏于全國各地多家圖書館;清抄本,清陳昱校批并跋,藏于國家圖書館;清抄本,李子玉跋,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另有清抄本藏于山東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

2 館藏《能改齋漫錄》版本考

2.1 館藏《能改齋漫錄》版式及版本

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所藏《能改齋漫錄》十八卷,2函8冊;版框(高×寬)為20.2×14cm,半葉9行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開本大小25.4×16.3cm;封面題“朱竹垞太史藏本,能改齋漫錄,臨嘯書屋?!?。首有王士禎(寫作王士正)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冬日序,次有乾隆乙未(1775)汪秉鈞之序;序后為能改齋漫錄總目;目錄后為正文十八卷;卷末有紹興二十七年(1157)吳曾之子吳復之后序。此本內容分為十三類,依次為:事始、沿襲、辨誤、事實、地理、議論、記詩、記事、記文、類對、方物、樂府、神仙鬼怪。

王士禎(1634~1711),本名士禛,字貽上,又字子真、豫孫,號阮亭、漁洋山人,謚文簡,山東新城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授江南揚州推官,官至刑部尚書。

王士禎,《能改齋漫錄》序中寫作“王士正”。據《清史稿》記載:“士禎初名士禛,卒后,以避世宗諱,追改士正……三十九年,復諭曰:‘士正名以避廟諱致改,字與原名不相近,流傳日久,后世幾不復知為何人。今改為士禎,庶與弟兄行派不致淆亂。各館書籍記載,一體照改?!盵10]9954因此其本名為王士禛,在其去世后,為了避清世宗雍正胤禛之諱,被改名為“王士正”。至乾隆三十九年,又改為“王士禎”。因此,自雍正至乾隆三十九年期間的書籍中,其名字均寫作“王士正”。

王士禎工詩,與朱彝尊并稱“南朱北王”。其詩講究“神韻”,流派較正。正如《清史稿》所言:“士禎姿稟既高,學問極博,與兄士祿、士祜并致力于詩,獨以神韻為宗?!盵10]9954

王士禎一生主持風雅五十年,著述頗豐。其著作大概有三十六種二百七十余卷,以《帶經堂集》、《漁洋山人精華錄》、《居易錄》、《池北偶談》等最為著名。王士禎也是一位藏書家,藏書之處曰池北書庫,經其大力購買、多方抄錄,至《池北偶談》成書之時,已有藏書數千卷。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滴跏四辏?679),應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編修《明史》。后充日講起居注官,入值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三十一年(1692),乞假歸隱還鄉,著書立說直至終老。

朱彝尊詩、文、考據俱佳?!肚迨犯濉吩u曰:“當時王士禎工詩,汪琬工文,毛奇齡工考據,獨彝尊兼有眾長?!盵10]13340著述很多,撰有《曝書亭集》八十卷、《日下舊聞》四十二卷、《經義考》三百卷,輯選《詞綜》三十六卷、《明詩綜》一百卷。同時,朱彝尊亦是著名的藏書家,在藏書和目錄學方面頗有建樹,其藏書處曰“曝書亭”,極富盛名,擁有藏書八萬卷,乃其殫心竭力搜集而來。

汪秉鈞(1715~1782),字玉樞,號學蘧,廩貢生,候選訓導,浙江桐鄉人。出身于桐鄉名門汪氏家族,曾祖汪文桂,祖父為汪熹,父親汪上坤。曾祖汪文桂 (1650~1731)與其弟汪森 (1653~1726)、汪文柏(1659~1725)為汪氏三子,是當時桐鄉的風流人物,以詩書文才聞名海內,又有經濟實力廣交文友、招徠賓朋,因此聲名遠揚。傳至汪秉鈞一代,家族依然興盛,大多頗有文采。汪秉鈞著有《碧山詩稿》一卷。

根據此本版式、序跋、牌記等,可斷定本藏為清乾隆間臨嘯書屋活字本。此本原是朱彝尊家藏本,后由王士禎從朱彝尊處借出并抄錄,再由汪秉鈞付之刊刻。王士禎在《能改齋漫錄》序中稱“偶從朱竹垞太史借鈔此本”[5];查朱彝尊《竹垞行笈書目》,可見記載“能改齋漫錄十五本”[11];根據汪秉鈞序可知,此本乃王士禎從朱彝尊處抄錄之本,由其曾祖汪文桂所藏,又散失,后汪秉鈞“偶遇此書于他處,以其所喜者易之”[5],方得以刊刻。

2.2 館藏《能改齋漫錄》鈐印及題記

此本鈐印有二,一是“李生孟符”陽文方章,鈐于書首手書題記之后及正文首卷卷端;一是“凥(居)易堂”陰文方章,鈐于序首、目錄后及每卷卷端?!袄钌戏辈貢鲁鲎越兾髅死钤廊鹬?。

此本有手書題記兩則。

書首扉頁有李岳瑞手書題記一則,內容為:“此書凡八冊,每半葉九行行廿一字,與武英殿聚珍版叢書行款相同,審系活字版排印,封面但署臨嘯書屋,不知為孰氏,前后無序跋不可考矣。疑為某叢書中零本,篋中聚珍版書適闕此種,以此補之。宣統十六年臘月二十五日記,入冬久晴不雪,昨晚微霰,頃復開霽,奈何?郢云舊史”,題記后鈐有“李生孟符”陽文方章。由此可知,此書曾為李岳瑞家藏本。

李岳瑞(1862~1927),陜西咸陽人,字孟符,號春冰,別號春冰室主、惜誦,光緒九年(1883)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后任工部員外郎、總理衙門章京。李岳瑞是清末維新變法期間的重要人物,也是陜西近代著名藏書家,其藏書總數量尚不可知,但于1964年被陜西圖書館購入1萬余冊。著有《春冰室野乘》、《悔逸齋筆乘》、《郢云詞集》、《國史讀本》等。

本書目錄后還有一則手書題記,內容為:“此仿聚珍本,字大行寬,排版工整,優于武英殿所印也,老年遮目,孰愈于此”。

3 結語

南宋吳曾所著《能改齋漫錄》內容豐富、考證精核,史料價值自不必言,其版本及內容歷經宋、元、明、清,幾經周折、變換,遭遇毀版、散佚,經過增補、抄錄,方能流傳至今。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藏乾隆間臨嘯書屋活字印本《能改齋漫錄》,版式疏朗,字大行寬,保存完整,刷印精美,實屬善本。又有近代陜西名人李岳瑞手書題記一則和其“李生孟符”藏書章,更增加了本書的藝術性,使得此本更加珍貴、更具有收藏價值。

[1] 永 瑢,紀 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三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 孫赫男.吳曾生平仕履考補[J].歷史教學,2013(4):59-65.

[3] 洪 邁.夷堅志·支乙[M].北京:中華書局,1998:808.

[4]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0:882.

[5] 吳 曾.能改齋漫錄[M].蘭州文理學院圖書館藏乾隆間臨嘯書屋活字本.

[6] 吳 曾.能改齋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60.

[7] 晁公武,趙希弁.郡齋讀書志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47.

[8]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43.

[9] 毛 扆.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M].北京:中華書局,1985:16.

[10] 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1] 朱彝尊.竹垞行笈書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80.

猜你喜歡
朱彝尊抄本圖書館
簡論安大簡《詩經》抄本中的訛誤等問題
金石同契 共好結納
——朱彝尊與書法篆刻家的交游
真訣竅與假訣竅
圖書館
叫你不告訴我秘方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去圖書館
《麼經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經白史》新發現抄本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