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推廣從“閱讀救自己”開始
——徐雁訪談:從“服務型”向“學習型”館員的提升

2018-01-28 13:31李惠青顧丹華
圖書情報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書評圖書館員學習型

李惠青 顧丹華

(上海市青浦區圖書館 上海 201700)

隨著信息網絡化、文字數字化和各類高科技的應用,圖書館的社會地位、管理職能、服務模式和內容等推陳出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同樣的,這也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戰。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曾經說過: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而圖書館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則決定著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優劣[1]。無論從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還是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學會學習并且終身學習都應該成為圖書館員的職業要求。目前,很多圖書館在管理過程中,還是缺乏對館員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多側重于“服務質量”的提升。因此,很多非專業館員入館后,得不到正規系統的培訓,加上平時業務工作繁忙,知識獲取處于停滯狀態,思想上沒有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所以,圖書館員必須認清當前的形式,與時俱進,明確職責的同時適時進行角色的轉換。那么,在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圖書館員到底應該如何從傳統的“服務型”向與學習型社會相匹配的“學習型”轉換呢?而想要成為“學習型館員”又有哪些條件呢?本文根據徐雁教授的訪談進行整理,力圖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圖書館館員培養和提高這一實際問題。

1 “學習型館員”概念提出的背景

傳統的圖書館員側重于強化服務意識,把服務作為圖書館的工作重心,把服務看成圖書館的靈魂和生命,這可能就導致圖書館員只滿足于服務那些主動到館的讀者,而忽略了閱讀推廣的主動宣傳,無法吸引“潛在讀者群”?!皩W習型館員”的提出,不僅能彌補這一不足,它的內涵也值得我們探究。

徐雁教授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不僅在國家發展、組織成長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在個體成長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面對這些變革,學習技能、學習能力、學習型人才定位等因素決定著一個人素質的高低。

1.1 “學習型圖書館”是“學習型社會”的時代需求

1968年,美國著名教育家羅伯特·哈欽斯在他撰寫的《學習型社會》(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68年版)中提出了“學習型社會”的概念[2]。之后各領域開始了對“學習型社會”的研究。上世紀 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向學習化社會前進”的目標;90年代的世界終身學習會議上,“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被提出[3]。進入21世紀,江澤民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上號召“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4];2009年“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溫家寶在視察商務印書館和國家圖書館時也明確表示,“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5]。

1.2 “學習型館員”滿足“學習型圖書館”的社會期待

圖書館是書、報、刊和數字化知識資源的淵藪,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進行社會教育的責任。作為公眾集結閱讀、汲取精神食糧之所,在倡導“學習型社會”的號角聲中,社會大眾自然也對“學習型圖書館”的建設充滿期待。而從人員構成的角度出發,建設“學習型圖書館”則要求每一位館員與時俱進,早日具備“學習型館員”的人文特質。所以說,“學習型”概念的提出實際上契合了社會對“學習型圖書館”的美好憧憬。

具體來說,“學習型館員”的人文內涵概括了館員應具備的五大素養和能力,即職業素養、知識背景、工作技能、信息素養和學科前沿意識。對于“學習型”來說,愛崗樂業的專業主義精神是基本要求,只有滿足了館員的職業要求才能在職業生涯中追求提升。而知識背景和學科前沿意識則是“學習型”區別于“服務型館員”的專業性和知識性特征。館員博學雜覽的知識底蘊,和對學科前沿、研究熱點的把握是“學習型館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圖書館員要閱讀救自己,在全民閱讀推廣的轉型升級中,實現從“服務型館員”到“學習型館員”的提升。

2 “學習型館員”的時代特征

“學習型館員”顧名思義就是要會學習和善于學習,學習能力決定著人才素質的高低。那么我們就要思考,作為新時期的圖書館員,如何不斷學習、努力進取,加強自身專業水平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變化?

徐雁教授指出現代社會各種新興技術的發展,使知識傳播與積累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讀者的信息需求與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日新月異,公共圖書館的傳統業務己開始急劇轉型,當下圖書館所提供服務的內容與形式都是傳統圖書館時代無法比擬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量擁有廣博知識和專門學識的專業館員,將越來越多地隱身于后臺,進行著館藏存量文獻的整合、加工和研究工作,把信息流知識化,把文字記錄文獻化,必將成為未來“學習型館員”的主要崗位職責。

了解未來崗位職責,合理規劃職業生涯,要求館員不斷明確自身定位,并積極提升技能,在現階段把握自己,帶著緊迫感地抓緊人生的重要時機,把挑戰當機遇,轉危機為良機,成功實現職業生涯的轉型。而實現轉變的關鍵即在于通過閱讀學習,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能充分適應未來崗位職責需要的“學習型館員”,完成從傳統的“服務型館員”向未來“學習型館員”的轉變。

面對新技術涌入帶來的改變,優秀的“學習型館員”應當具有以下五個特征來應對時代的挑戰。概括起來為:①重視閱讀,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理念不動搖;②追求創意,善于在業務實踐中不斷挖掘新元素;③服務第一,真誠保持與用戶的溝通和互動;④勇于進取,自覺站在社會新文化與時代高科技的最前沿;⑤志存高遠,從學習型起步成長為一專多能的研究型人才,最終“讀為基礎,想為主導,落實到寫”。

3 全民閱讀浪潮下的閱讀推廣與館員轉型

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連續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多個重要文件。圖書館員在“全民閱讀”工作中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全民閱讀推廣的大環境下,針對圖書館員在閱讀推廣工作中從服務型向學習型升級,徐雁教授同樣給我們提出了指導和建議。

他指出所謂“全民閱讀”,包含著社會各階層的民眾都應該擁有閱讀的環境、閱讀的資源、閱讀的條件等語境,而“全民閱讀推廣”,則意味著在創意、策劃有關閱讀推廣活動時,應始終牢記在“為什么要讀”的基礎上,面向社會各階層的民眾“推廣閱讀”和“推廣讀物”。而小微化的分類讀物推廣和精準式的分級閱讀推廣,則是“全民閱讀推廣”的兩個重要抓手。我堅定地認為,“閱讀推廣”一定要從引導孩子看優秀繪本圖書開始,要從引導學生讀文學名著和科普好書開始,要從“書香家庭”、“書香校園”和“學習型社會”抓起,采用“三位一體”全民閱讀推廣方略。具體來說,在今后一個時期內,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引導閱讀推廣工作的轉型。

首先,轉變推廣理念是根本。從以往側重在倡導“閱讀情意”的培育,轉向夯實“閱讀價值觀”的廣泛人文基礎,如閱讀需要、閱讀興趣、閱讀愛好等。

其次,調整推廣方法是重點。從努力追求“全民閱讀推廣”領域成就的全面開花,向不斷爭取“分眾閱讀、分類閱讀、分級閱讀、分地閱讀、分時讀物指導” 的方法轉變。

最后,重視讀者“自主”閱讀的定位是要義。以“讀者自主型閱讀”為基礎,努力開創“館員導航式閱讀”的新局面。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轉型,需要從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出發,充分體現圖書館的職能和館員的專業素質。坐擁圖書館書城的在職館員們,應努力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強化自己對書、報、刊、網的文獻情意,著力培養自己的“專業主義精神”。期待各位館員惜緣、惜時、惜福,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努力以“服務型”圖書館員為起點,自覺地向“學習型”和“研究型”館員提升,不僅要把“人間天堂”的知識驕子角色做實做好,而且要做得更有創意,更有激情,更有特色!

4 開展館員書評進行閱讀推廣實踐的思考

愛讀書并善于寫書評是“學習型館員”的基本素養,也應該成為從事閱讀推廣的館員的基本業務能力。圖書館員在閱讀與寫書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自我,向“學習型館員”邁進,更能體現圖書館這一職業的價值,推動“學習型圖書館”的發展[6]。但我們發現,現實中常常出現館員閱讀與館員書評嚴重分離的情況,閱讀后能寫出優秀書評的館員還是寥寥無幾。針對館員書評及薦書,徐雁教授也指出了特別的注意事項。

徐雁教授首先指出讀中外名著佳作、古今經典好書,愛讀書善作書評,是“學習型館員”的基本素養。書評是“圖書評論”一詞的簡稱,是指對圖書內容、裝幀形式等方面,進行主題揭示、內容分析和價值評判后所寫的議論文章。書籍內容的知識性、科學性、學術性、思想性等,以及書籍形式上的,包括書衣、版式、字體、字號等要素在內的整體裝幀的藝術含量和技術含量等,都是撰寫書評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所謂“價值分析和評判”,就是通過書評作者的解讀、鑒賞、分析、批評等手法,對書籍的整體價值作出好壞、正負等比重方面的評估。因此,書評往往為讀者選書、作者寫書和編輯出版圖書提供借鑒。

從館員書評受眾的角度來說,“館員書評”屬于“大眾書評”范疇。即為專業以外,適合中等文化程度讀者閱讀的普通圖書所寫的書評。主題上以文史類讀物為主,題材上偏向傳記、小說、通俗讀物。當然也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技術各門類的普及讀物等?!梆^員書評”站在知識傳播的出發點,面向大眾進行的公益性、義務性的閱讀指導和讀物推廣文體,其文風應當具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的特點,以便讀者依據各自的閱讀需求選擇圖書,體現的是“為書找人,為人找書”的圖書館存在價值和服務理念。

徐雁教授又進一步提出了書評寫作的幾個要點:

(1)客觀性。要客觀反映被評價書籍“是什么”。書評作者對所評價書籍的描述,主要分為外在物質特征和內在內容特征。前者所包括的內容與目錄中著錄的部分大致相同,即對所評圖書的題名、責任者、出版時間、出版地點、出版者、頁數、開本、定價等的介紹;后者則是對所評圖書的篇章結構、題材、主題、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簡要敘述,這又與書目提要的性質較為接近。

(2)互動性。要向讀者解答被評價書籍的種種“為什么”。諸如書籍作者為什么要寫作此書?此書的內容結構為什么是這樣的?這樣的內容結構是為了反映什么主題?還要分析該書的審美效果或論證效果,如對讀者有什么感染力和說服力?為什么能取得如此效果?總之,就是對閱讀感受的分析、強化與深入闡述。這種感受首先是書評作者通過對所評書籍的閱讀而獲得的,然后再將其用文字描述出來,以期對讀者的閱讀產生某種影響。

(3)專業性。要全面回答被評書籍到底“怎么樣”。評價功能的發揮,是建立在描述功能與解釋功能的基礎之上,往往是書評作者在超越所評審的對象基礎上作出的一系列價值判斷。具體內容包括:對被評書籍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或學術價值等方面作出判斷,對該書的讀者審美接受,對精神文明效益的預測三要素。由論點、論據、論證構架起來的對所評書籍的基本評估,是整篇書評文章的“點睛之筆”。最后,在評論過程中,要善于依據一定的價值觀、評價標準,勇于提出被評書籍的意見。一篇有章有法的書評,往往能發一般文化程度的讀者所未發,或高屋建瓴,或鉤隱掘微,或慧眼識珠……幫助讀者提高被評價圖書的閱讀鑒賞和認識水平,在較高水平上,實現導讀好書和閱讀推廣的傳播功能。

5 結論和展望

信息時代瞬息萬變,圖書館正面臨轉型發展,無論是對圖書館還是對圖書館員都有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館員要不斷健全自身的學習人格,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動搖,并將工作與自身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促使自己由“服務型”逐步向“學習型”轉化,才不至于被時代淘汰。與此同時,圖書館也要深入開展對“學習型館員”的培養,強化競爭和激勵機制,激發館員自主學習能力,加強館員閱讀與館員書評的理論研究,讓更多館員借助這一平臺,拓寬閱讀視野,提高薦書能力,在做好讀者服務工作的同時,逐步向“學習型”館員提升。

[1] 楊麗英.淺論如何讓圖書館成為青少年“讀好書、好讀書”的好去處[J].中國科技博覽,2013(20):229-230.

[2] 徐 雁,蔡思明.時代理念·人文內涵·專業主義精神——論“學習型館員”與“學習型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2011(5):3-9.

[3] 潘瀏銳.論終身教育思想和學習化社會[J].教育教學研究,2011(11):126-127.

[4] 鐘 杰.試論如何建立學習型圖書館[J].林區教學,2007(1):121-122.

[5] 蘭 霞.未成年時期閱讀推廣研究[J].考試周刊,2016(85):174-175.

[6] 考 敏.館員閱讀與館員書評聯動模式立體路徑的建設[J].科技經濟導刊,2016(26):103-106.

猜你喜歡
書評圖書館員學習型
高校圖書館員之歌
書評
書評
近二十年圖書館員職業倦怠研究述評——以心理資本的視角
五環節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楊聯陞《漢學書評》出版
《重讀〈石頭記〉》書評
做學習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長
Wiz云筆記在圖書館員知識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論解決圖書館員排班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