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2018-03-05 21:25閆衛紅
新校園·中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措施核心素養

閆衛紅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正確設立教學目標、引領學生有效建構與運用語言、以“語用”學習帶動思維發展等途徑改進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措施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更好地改進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個性化、有素養的學生,成為當前教育的首要任務。語文課堂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陣地。2017年秋季,教育部統編教材全面鋪開使用,用好統編教材,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成為語文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正確設置教學目標

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置存在以下問題:目標設置貪多求全;三維目標被割裂;目標缺乏本篇文章的獨特價值。

正確設立教學目標是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關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設置教學目標時貪多求全,涉及文章內容、寫作思路、語言特點、主旨、閱讀方法等方方面面,這種面面俱到的教學目標導致的結果是一面也達不到。例如,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昆明的雨》是一篇自讀課文。有的教師把此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梳理感悟中心主旨;了解散文特點等。這樣設置教學目標就犯了貪多的毛病??此葡胍I著學生多學一些知識,其實學生哪一方面也沒有深入下去。

教師在設立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保證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與訓練,做到每課一得,從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個層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以貫徹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可以把《昆明的雨》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說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情感。

語文學科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通過語言文字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是悄然無聲、浸潤式的,語文學科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的,所以語文課既不能上成品德課,也不能上成歷史課,符合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不能割裂開來單獨進行,應該是立體式的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文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017年秋季在全國推廣使用的部編版教材,在“閱讀”板塊中采用的就是“雙線組織結構”。教材在原有人教版教材以“人文主題”組織單元結構的基礎上強調“語文要素”的有序貫穿,以保證“語文綜合素養”的基本訓練,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為了能指導一線教師用好新教材,部編版《教師教學用書》的“閱讀教學”在每一課的“課文研讀”中都包含“素養提升”部分,明確指出本課教學包括的基本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或者是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

二、立足文本,讓學生充分自主閱讀,有效建構與運用語言

有效的閱讀教學,就是把教學目標滲透在文本教學過程中,最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系列交流活動,都要尊重文本自身的意蘊。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均要立足文本,所有閱讀得出的結論都要回到文本中尋找依據與支撐,不能讓學生“跟著感覺走”或者照搬教學輔導資料上的答案。教師必須引領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潛入語言文字深處,“手不離書,言必有據”,這既是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要求,又是語文思維訓練的要求。為了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 精心設計朗讀教學,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朗讀是讓學生“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展語感的實踐活動”,朗讀教學歷來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注重朗讀,如播放錄音、教師范讀、學生個別朗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輪番上場,課堂上書聲朗朗。但很多時候,隨意性大,而且缺少有效的朗讀指導,學生并沒有在原有朗讀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或者說沒有新的生成,收效甚微。

如何通過朗讀教學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領悟作者的真實情感,進行有效教學呢?首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每次讀都要設立一個目標,都要有評價或指導,讓學生明確前進方向。精心的朗讀教學設計來源于教師對文本的精深研讀,既能把教材讀“厚”,讀出自己的個性化解讀,又能把教材讀“薄”,讀出學生的需求。教師在設計朗讀教學時,力求做到小、精、妙。小指切口小,時間短;精指完整而有深度;妙即為詩意化活動。其次,朗讀教學中要明確教學指向,讓學生明確讀什么,怎么讀,給學生具體的指導,讓學生有法可循,有據可依。

2. 有效落實學習“圈點勾畫”

多種形式的朗讀,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由于默讀的表現形式受局限,于是流于形式,淺嘗輒止,沒有實效。尤其是在公開課上,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將默讀邊緣化。其實,信息時代里,默讀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閱讀方法,能夠快速篩選有用信息,學生真正學會默讀,將會終身受益。

進入初中后,學生默讀時必須追求質量的提升,在閱讀速度和思考深度上都要有所突破,進而培養學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在默讀中,教師應給學生可行性的建議和指引,其中“圈點勾畫”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這種邊閱讀邊標記的閱讀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記憶效率。例如,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植樹的牧羊人》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圈點勾畫梳理文章結構。在篇幅較長的課文里,教師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做好示范,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關鍵詞語”“重點語句”。

閱讀教學一定要關注文體,以教材為本,以學生為本,以語言實踐為本,讓學生習得語言、習得方法、習得能力。緊扣文本語言,遵循編者意圖和單元目標,以“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為教學手段,引領學生潛心閱讀,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通過“語用”學習帶動思維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學習過程中一直伴隨著思維的發展。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和關鍵內容。閱讀訓練中的概括情節、理清文章思路和分析歸納等都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良好思維訓練的語文學習才是高質量的語文學習。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落實思維訓練,“感性語文教學”必須轉向“理性語文教學”。例如,七年級上冊《陳太丘與友期》一文,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加上旁白角色和細節想象,促使他們對課文仔細研讀。再深入一步,還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若你是元方,怎么應對?作者是怎么敘述這一場景的?

缺少思維訓練的語文課培養出來的學生是無法滿足新時代需求的,也不符合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要通過“語用”學習帶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實踐。如猜讀課文,學生通過猜課文情節,鍛煉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正確引導學生多元化理解文本,有些文章的主題并不是單一的,要從發散思維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發學生的多元化思考,讓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文章,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對不同文本進行比較歸納,如同一主題不同寫法的文章比較,同一寫法不同主題的文章比較,不同藝術形式展現同一素材的比較等。

參考文獻:

[1]張聰慧.教學目標的失當與得當[J].語文建設,2015(12).

[2]談永康.語言學習離不開思維發展[J].語言文字報,2017(12).

注: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進的研究”(JCJYB17011713)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措施核心素養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