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創編對學前教育教學的意義探析

2018-03-05 21:25王婉瑩
新校園·中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舞蹈創編學前教育意義

王婉瑩

摘 要: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提升幼兒的氣質,使得幼兒的成長富有藝術氣息。本文主要探討了舞蹈創編對學前教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從而探討提高幼兒創新實踐能力以及促進學前舞蹈教育不斷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舞蹈創編;學前教育;意義

舞蹈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形式,使人們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具有良好的觀賞性及藝術性。在學前教育教學中,舞蹈教育越來越受到相關工作者的重視,教學水平也逐漸得到提升。舞蹈創編作為舞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增強幼兒的創新意識,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意義

通過學前舞蹈教育教學的開展,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加強幼兒的審美能力。所以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找出更適合幼兒發展的舞蹈教學途徑,這對促進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舞蹈教學對幼兒的生理作用

舞蹈的節奏感特別強,需要肢體動作進行藝術表達,而幼兒由于年齡小,比較好動,且具有較強模仿能力,所以舞蹈教學適合幼兒學習。與此同時,幼兒學習舞蹈,對其骨骼發育非常有利,可以矯正其體態,鍛煉其肢體和腰背的靈活性,增強其身體的柔韌性,提升其身體素質,所以舞蹈教學對幼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 舞蹈教學對幼兒的心理作用

舞蹈需要在音樂下伸展自己的身體,而音樂具有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幼兒在音樂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向上、開朗大方的品格。同時,舞蹈由多個動作組成,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幼兒反復地鍛煉才能逐漸地掌握,因此舞蹈學習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幼兒長時間、重復地學習,有利于培養幼兒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另外,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幼兒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進行舞蹈的創編,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3. 舞蹈教學對幼兒美育的作用

美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舞蹈教學是對幼兒實施美育的一種重要途徑。這主要是因為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包括對舞蹈動作的觀賞、舞蹈音樂的觀賞以及舞蹈服飾的觀賞,長期學習舞蹈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提升幼兒的氣質,為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4. 舞蹈教學對幼兒能力培養的作用

學前階段是幼兒身體發展的關鍵階段,舞蹈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發展,同時還會對幼兒大腦起到刺激作用,激活幼兒的思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此同時,舞蹈是一個團體活動,在團體活動中,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除此以外,通過舞蹈教學,還可以使得幼兒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提升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幼兒舞蹈創編的原則

想要提高幼兒舞蹈創造能力,教師還應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則:

1. 個體性與整體性兼顧原則

一些教師創編舞蹈的過程中,只重視個別幼兒,將其作為“培養對象”,忽視了幼兒的整體性。教師應遵循個體性與整體性兼顧的原則,不僅僅培養“明星”,還應關注幼兒群體的整體性,應從全體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出發,有效開展舞蹈創編活動。

2. 持續性和階段性相統一原則

智力活動的開展分不同階段展開,這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所以在舞蹈創編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這一客觀規律,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計相應的舞蹈內容,突出不同階段幼兒的個性與共性,使得不同階段的幼兒都能夠獲得相應的發展,獲得更多的舞蹈知識與技能。

3. 先進性與實效性相呼應原則

幼兒身心發展深受社會生活條件以及教育條件發展的制約,所以想要讓幼兒成為一個有良好思想觀念、知識文化的社會成員,還應使得幼兒接受良好的教育。舞蹈創編也是如此,應遵循先進性與實效性相呼應的原則,創設出更益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作品,這樣才能使得舞蹈的創編更有意義。

三、在學前教育中加強舞蹈創編的有效措施

1. 了解幼兒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

為了提高舞蹈創編的效果,教師應加強對幼兒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了解。學前階段的幼兒肌肉能力較差,節奏感以及控制力較為薄弱,所以教師在為幼兒創編舞蹈時,動作不宜復雜,節奏不宜過快,編排不宜過長,強度應安排得當。同時,學前階段的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所以為了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可以從幼兒好奇的事物入手。例如,幼兒對“騎馬”非常感興趣,教師在創編舞蹈時,就編入“騎馬”的動作,包括搖籃步、揚鞭手等。除此以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幼兒喜愛的動物形象,使得幼兒對舞蹈動作更好地理解以及接受。

2. 加強對幼兒的觀察以及了解

舞蹈的創編還應盡量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這就要求教師應加強對幼兒的觀察,應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并編入舞蹈中,使得舞蹈更加富有童趣,反映幼兒的生活。教師在觀察生活時,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將其作為舞蹈創編的依據,通過巧妙的編排,設計出更多具有藝術性的作品,使得幼兒能夠享受教師創編的作品帶來的樂趣。教師除了要觀察生活,還應不斷提高轉化素材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不斷提高作品的質量。

3. 提升教師的舞蹈能力以及音樂修養

教師的舞蹈能力以及音樂修養對舞蹈創編具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舞蹈能力以及音樂修養。首先,教師必須具備全面的舞蹈能力,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舞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是理論儲備能力,具體有舞蹈編排能力、表演能力。音樂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音樂,使得舞蹈在音樂的襯托下更具表現力。另外,教師還應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能夠將舞蹈的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幼兒,明確舞蹈教育的目標,面向全體幼兒,實現舞蹈教育的寓教于樂,不斷促進舞蹈教學水平的提升。

4. 掌握舞蹈創編的方法

教師還應掌握舞蹈創編方法,為舞蹈創編提供基本條件。舞蹈創編主要包括五個環節,即構思、題材、結構、編舞和構圖,這個五個環節是舞蹈創編的基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充分掌握。在構思環節中,需要教師尋找感知,即要體會幼兒的豐富內心世界,為舞蹈創編提供靈感,然后根據內心的想象,將生活素材升華為舞蹈素材,實現藝術轉換;在題材環節中,內容應反映生活,同時還應反映教師的審美情趣以及審美理想;在結構環節中,應注意首尾呼應,結構自然、緊密,滿足人們的欣賞規范;在編舞環節中,一般要滿足幾個要求,即直觀、生動、活潑以及具體,動作以及幅度適中,滿足內心身心發展需求。

四、總結

舞蹈創編作為學前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舞蹈創編,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舞蹈創編方法,科學、合理地編排舞蹈,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為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實現我國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筱.試述我國學前舞蹈教育現狀及發展新方向[J].戲劇之家,2018(15).

[2]劉念念.幼兒園舞蹈教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以湖北省荊門市為例[J].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4).

[3]張芳.幼兒舞蹈教育與創作的研究[J].華夏教師,2017(11).

猜你喜歡
舞蹈創編學前教育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幼兒舞蹈創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學生舞蹈創編能力培養的策略初探(一)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探究式教學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