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安東尼?赫克特《冬天的烏鴉》與《黑暗與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的對比研究

2018-03-14 07:36楊納讓董良慧
北方文學 2018年3期
關鍵詞:動靜結合畫面感戰爭

楊納讓 董良慧

摘要:安東尼·赫克特在二戰期間被迫強征入伍,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經歷使他的精神受到折磨,多年后仍然會在夢中驚醒,因此,他的詩的主題多涉及戰爭。赫克特的詩通過場景的描繪給人呈現一種畫面感,并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動景與靜景的結合,更充分地去展現詩的意境并表達作者的情感。本文將對《冬天的烏鴉》和《黑暗與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進行對比,從詩的畫面感的呈現、色彩的運用、動靜景結合等藝術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

關鍵詞:畫面感;動靜結合;戰爭

在《冬天的烏鴉》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戰后雪地里白骨成堆的場景,一群烏鴉在樹枝上嘰喳,反映了戰爭的恐怖以及前途依然黑暗、希望渺茫的場景。在《黑暗與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這首詩中,作者指出在上帝看來黑暗與光明都一樣,無論人處在黑暗中還是光明中,上帝都看得見,并且上帝都會在扶持人們。通過對這兩首詩進行對比分析,將會進一步加深對安東尼·赫克特及其藝術與思想的研究。

一、畫面感的呈現與色彩的運用

在《冬天的烏鴉》中,作者將背景選在寒冷的冬天,在皚皚白雪上堆積著尸骨,雪的顏色和尸骨的顏色都是白的,這種白色給人一種莊重、凄涼的感覺,大自然中的一切似乎都很平靜,此時一群烏鴉在雪白的樹枝上嘰喳,仿佛在開會一般,在這樣了無生機的背景下,烏鴉顯得如此活躍,然而烏鴉的每一次叫聲都讓人不寒而栗?!袄杳鞯谝荒ɑ瘖y的粉紅,讓它們格外開心”,破曉時分,天邊的粉色仿佛是人工裝飾上去的,與周圍凄冷的景象顯得格格不入,這粉色本是朝霞的粉,在作者看來卻沒有一絲美感,黎明的到來只是讓恐怖延續,讓悲傷蔓延。

全身黑色的烏鴉與白雪和白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幅畫面以白色和黑色為基調,色彩簡潔明亮,形成反差,粉色為點綴,在這種陰冷的氛圍下,粉色也仿佛多了一絲凄涼的感覺。這首詩中作者勾勒的整幅畫面遼闊幽遠,氛圍莊嚴肅穆、蒼涼悲戚。作者用凝練的字句引讀者走進詩中的場景并細細品味,令讀者盡情暢想與體驗,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黑暗與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這首詩中,作者將光比作拖曳的絲綢隨著橄欖樹慢慢垂下,隨著杯中見底的素酒漸漸消失。夜的灰影漸漸地氤氳、蔓延,夜幕降臨。作者在此處勾勒出一幅光明與黑暗交替轉換的畫面,光線由強變弱,直至消失,然后夜幕漸漸襲展開來,色彩由亮變暗,時間從白天靜靜地轉到黑夜,使人感到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有序運行。

遠處零星的燈光使得這幅畫面又多了些柔和的色調,使人感到溫暖。它們守候在夜空中等待著晨曦第一縷曙光的到來,而后漸漸變暗、消失。此時光線由暗變亮,色彩在靜靜地轉換,夜晚漸漸褪去,光明緩緩而來,自然中的一切在正常進行,畫面柔和且安詳。作者的整幅畫面,光線由強變弱再變強,作者用簡潔凝練的語言給讀者描繪了一幅自然界中時間交替的畫面,色彩簡潔素雅,光線柔和靜謐,不管是夜晚還是白天都給人一種安靜清幽的美感。

二、動景與靜景的結合

在《冬天的烏鴉》中,烏鴉的吵鬧聲與周圍萬籟俱寂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白雪、白骨、平靜的海面,這些靜景中透射出凄涼絕望的氛圍,讓人不禁想到死亡,樹枝上吵鬧的烏鴉表面上似乎給這幅畫面帶來了生機,有了些動感,然而烏鴉仍然與死亡有著某種聯系。無聲的寒風似乎更加凜冽刺骨,破曉的天空在靜靜地審視著眼前的一切。詩人將靜景與動景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映襯,相輔相成,通過意象構造的場景,使詩的思想和情感顯露出來,于憂傷、悲涼的氛圍中,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在《黑暗與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中,大自然從白天慢慢轉向黑夜再轉到白天,這一切安靜有序地進行著,沒有受到外界的紛擾,從一個景漸漸地轉到另一個景,使讀者仿佛親眼看到光線從亮變暗再變亮的過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作者前半部分的詩讀來令人感到平靜、柔美。而后半部分作者將逐漸消失在晨曦中的燈光比作被白天亮光遮蓋的年老者冰冷的表情,作者由景及人,表達了無論人在怎樣的處境,大自然仍然按規律在運作,并不會有任何改變,尤其作者用老人的表情作意象,給人營造出一種蒼老無力的感覺,無論在黑暗還是在曙光中,人們都無力改變身邊的任何事物,只能靜靜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字里行間透露著一種憂傷與悲涼。

三、揭露戰爭的殘酷

在《冬天的烏鴉》中,作者描寫到一群烏鴉在樹上開著殯葬業者的會議,在人死后烏鴉會來啄食肉體,在作者看來它們就是殯葬業者?!把┑厣巷@現著遍地顱骨的風景,寧靜的海穿越了整個社區”,遍地白骨與雪的顏色融為一體,使得天地間處處彌漫著死亡與恐怖的氣息,寧靜的海蜿蜒于社區間,然而水面沒有一絲漣漪,此刻除了烏鴉之外,世間萬物都處于靜默死寂中,氣氛壓抑凝重,令人窒息?!斑@里有一種深刻的、不可磨滅的智慧”,人類沉浸于慘無人道的殺戮混戰顯得愚昧無知,相對于人類而言,作者認為烏鴉是有智慧的,它們似乎以旁觀者的身份靜靜地看著人類的“表演”,它們的“開會”又似乎在嘲諷著自以為是傲慢無知的人類。

“它們說,‘明天,重復著一個謠言,在染白的枝杈間”,烏鴉佇立在覆蓋著雪的枝頭,大自然迎來了新的一天,然而人類的“明天”仿佛一個謠言,人間到處充斥著戰亂與死亡,遲遲無法看到“希望的明天”?!岸L,一種無聲的荊棘,檢查著細節,讓一個軟綿綿的承諾,把我們的氣息帶走”,無聲的寒風如荊棘般刺痛世間萬物,人類在戰爭面前顯得如此脆弱,隨時都可能成為死亡的俘虜。作者通過對這些冰冷意象的描繪,表達了戰爭的恐怖以及人類的絕望與無奈。

在《黑暗與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這首詩中,作者將白天的光比作輕盈細膩的絲綢,氛圍寧靜祥和,給人某種希望,然后時序轉換,白天漸漸消失,夜的灰影漸漸地氤氳、蔓延,氛圍突然變得壓抑凝重,猶如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周圍一片黑暗,無法看到前路的希望。隨著晨曦第一縷曙光的到來,夜晚的點點燈光漸漸被晨曦的光線所掩蓋,在漫漫長夜的等待之后,便是光明與希望。在經歷過戰爭的黑暗與痛苦之后,人們雖然蒼白無力,卻平靜真實,最后終于等到了希望。

在舊約詩篇第139章中寫道:“我若說,黑夜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確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既然黑暗和光明在上帝看來都一樣,那么人們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上帝都看得見,上帝的手都會去扶持人們,救贖人們。人們要學會去忍耐眼前的苦難,去等待希望的到來。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關于如何面對苦難的看法,既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頑強抗爭,而是默默地去忍耐并等待上帝的救贖,這才是一種大智慧。

四、結語

在《冬天的烏鴉》中,作者描繪了戰爭后的恐怖場景,尸骨遍地,哀鴻遍野,在《黑暗和光明在你看來都一樣》中,作者不僅描繪了戰爭的殘酷與現實的黑暗,而且給出了一種面對苦難的方法,那就是忍耐眼前的苦難,等待上帝的救贖,等待希望的到來。他的詩并不是直奔主題,而是通過場景的描寫讓人們慢慢去體味其中的情感,他所塑造的場景給人一種畫面感,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并結合色彩的搭配,給人視覺上的沖擊。詩人將動景與靜景有機結合起來,使得畫面靈動清幽。詩人用詞簡潔凝練,于細節處展現出作者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黃家修.英美詩歌鑒賞[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李正栓.美國詩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安東尼 · 赫克特著.張纓(譯).冬天的烏鴉[J].譯林,2014 (5):5.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動靜結合畫面感戰爭
未來戰爭我們最強
被風吹“偏”的戰爭
巧設“主問題” 賦予古詩詞教學畫面感
他們的戰爭
論電影配樂之畫面感——電影《功夫熊貓》配樂視聽作用力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