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提問行為的研究

2018-03-14 08:20趙娜
北方文學 2018年3期
關鍵詞:提問

趙娜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互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漢語課堂中亦是如此。通過設計教師提問的觀察量表并觀察對外漢語課堂、記錄數據,分析量表中的數據,可以發現課堂的不足之處,并對癥下藥,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提問;對外漢語課堂;量表分析

目前,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對外漢語課堂中的教師提問行為逐漸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提問方式和角度不但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參與度,而且影響著課堂氣氛和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設計觀察量表→課堂觀察→量表分析→提出改進意見”這一方法來了解他人的教師提問行為,總結和吸取經驗,促進學生的漢語學習。

一、教師提問觀察量表

(一)相關概念

教師提問觀察量表是從教師教學維度下的對話視角出發,圍繞觀察目的,針對教師提問行為確定若干個觀察點,從而用于課堂觀察的一種觀察記錄工具。

(二)操作要求

課堂觀察量表的操作比較簡單,主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觀察者必須要事先跟授課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征得授課教師的同意。在溝通之后,觀察者要提前預習授課內容,為自己更好地進行課堂觀察做準備。

第二,觀察者進入課堂觀察時,必須以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為前提,應在課堂中選擇合適的觀察位置和觀察角度,從而有利于課堂觀察的展開。

第三,觀察者在進行課堂觀察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高度關注課堂活動,認真地記錄課堂行為,真實地反映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情況。

二、應用案例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漢語課堂中的提問情況,筆者觀察了真實的漢語課堂,并采用量表的形式簡單地記錄下來,以便之后的分析。

(一)課堂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一下所觀察課堂的情況:第一,教師情況:教師有半年的漢語教學經驗。第二,學生情況:學生是老撾留學生,在中國學習了半年漢語,水平為初二。第三,課堂情況:學生人數為6人,屬于小班成人教學;選用的教材是《漢語會話301句》;課型屬于復習課。

(二)觀察量表的內容

在此,筆者是從教師教學維度下的對話視角,通過問題類型、挑選回答問題方式、停頓、教師理答方式這四個觀察點設計教師提問的課堂觀察量表。通過觀察和分析本節課,筆者課后將量表的數據做出來,在這里就不做展示了。

(三)量表數據的簡單分析

從筆者設計的提問觀察量表中,可以明確地看到各個觀察點的頻次及所占比例。接下來,筆者具體地分析一下每一個觀察點。

第一、從問題類型上看,以描述性問題為主。描述性問題主要是教師在向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提出,回答時,學生只需要作回憶性的重述。如問“第一個句子,怎么用‘是……的說?”,學生只需要將剛學過的內容套入到這個句子中去,不用進行深入的思考。

第二、從挑選回答問題方式上看,其方式多樣。挑選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與教師的習慣、問題的類型、課堂剩余時間等因素有關。因此,這一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要與課堂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第三、從停頓上看,以沒有停頓或不足3秒、停頓過長為主。停頓也稱候答時間,在課堂提問這一師生互動的活動中,這是極其重要的。如問“‘那兒怎么讀?”,所需要的候答時間較短,學生不需要做任何的思考,憑自己的記憶就可以回答。

第四,從教師理答方式上看,一般情況下,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回應,多以贊揚、鼓勵、引導為主。該教師對個別問題及答案進行了重復,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

根據量表,總體上可以看出在該課堂中,教師提問在教學環節占了很大的比重,這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位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符合新課型的要求,并具有鮮明的特色,可以對課堂提問的觀測和改進起到借鑒作用。

三、不足及建議

通過觀察這一節漢語課,仔細地分析了量表中的數據,發現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出以下歸納。

(一)課堂中的不足

1.問題類型不完善

問題類型體現知識點的難易,可以看出教師的提問水平。本節課,教師沒有設計綜合型問題。綜合性問題不僅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考察學生整合并運用各類知識的能力,這種問題便于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了解。但這里并不是說,漢語課堂中的綜合性問題越多越好。筆者的意思是: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適當地設計一兩個綜合性問題,進而調動學生的整合和概括思維。

2.挑選回答問題方式欠妥

一個班里,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其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盡相同。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般要先提問全班,之后觀察學生,根據問題的層次及學生的水平指定學生來回答。在指定學生的時候,也要注重公平。本節課,教師挑選回答問題方式中有3次是“提問前,先點名”。這一方式有失妥當。因為“先點名,后提問”這一行為,一方面,會導致被點名的同學由于擔心未知問題而緊張,有可能出現不知所云的結果;而另一方面,沒有被點名的同學開始放松,不去思考問題,導致其無法很好地掌握該知識點。

3.對候答時間的掌控不太合理

提問后,教師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候答時間。候答時間的長短與問題層次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這一節漢語課堂中,教師“提問后,學生無回答”出現1次。事實上,不是學生不會答,而是不認識句子里的生詞“榴蓮”。但是,該教師并沒有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而是一味地給予候答時間。另外,出現了兩三次如下情況:由于學生丙沒有掌握好所學知識,被教師點名回答問題后,不會作答。教師沒有耐心地等待幾秒,也沒有去引導這個學生,而是直接告訴答案或者是換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的存在表明了該教師對候答時間的掌控不太合理,有待改進。

4.教師理答方式不恰當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完畢以后,并不代表著這一問題的結束?!敖處煹睦泶稹辈攀俏猜?,教師的理答方式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等構成直接的影響。本節課,教師3次打斷學生,這一做法是非常不恰當的。學生丁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讀錯了一個字音,該教師立即打斷學生,開始糾正讀音,糾正之后讓學生丁繼續回答。此時,他回答得很結巴,就是因為教師打斷了該學生的思路。教師應該將錯誤記下來,等學生回答完畢后再進行統一糾正。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表揚;而當學生回答得不太理想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不可對學生不予理睬。因此,該教師的理答方式有一些不恰當之處。

(二)改進的措施

1.注重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學設計的最后一步,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作為新手的對外漢語教師,更要重視課后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下演練、錄像等方式,觀察并分析自己的課堂,發現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課后要反思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比如,在以上課堂中,有1次,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不作反應,教師不知道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學生不了解,沒有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所以在備課時并沒有考慮“榴蓮”這個詞學生是否認識。教師要收集、整理、和這些問題,總結經驗,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地進行課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主動向前輩請教

作為新手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是事實,但是不能以此為借口。教師要主動和有經驗的教師溝通、交流。同時,在征得他們的同意之后,可以去旁聽他們的課,做到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因此,教師要主動向別人請教,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教,不斷積累經驗,進而完善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

從上文可以看出,教師課堂提問觀察量表對于研究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的提問行為具有重要作用。我們要合理、有效地運用它,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促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對外漢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張譯.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提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3]侯玉桃.高校教師課堂提問質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4]張季.數學課堂中教師提問觀察量表的應用及其評價[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6(1).

[5]吳曉紅 高霞.課堂觀察量表的應用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S1).

[6]李金釗.課堂教學公平觀察量表的設計及觀察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7]李營.課堂觀察量表設計中的偏失及改進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3(5).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猜你喜歡
提問
幼兒園教學提問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措施
調查學生前概念的幾種方法
新聞記者采訪提問及傾聽技巧
談談提問在高一年級數學課堂上的運用
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