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如畫
——金志遠、徐孅伉儷藝術展”前言

2018-04-23 02:01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 2018年6期
關鍵詞:志遠中國美術館畫派

吳為山

展覽名稱:江山如畫——金志遠、徐孅伉儷藝術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8年9月6日- 9月16日 展覽展廳:3、5、7 號廳

展品數量:100 余件

金志遠 《船歸魚滿倉》 中國畫 40cm×74cm 1963 中國美術館藏

金志遠、徐孅 《歌聲蕩漾稻船歸》 中國畫 173.8cm×103cm 1962 中國美術館藏

金志遠 《韶山松長青》 中國畫 74cm×39cm 1976 中國美術館藏

金志遠 《云臺春色》 中國畫 44cm×66cm 20世紀8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20世紀以來,中國畫的發展一方面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于技法層面拓展出新,另一方面,在風云變幻的歷史情境下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在為社會服務的藝術理想中,不斷顯現出中國畫的濟世之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文藝方針的指引下,藝術工作者開始以畫筆謳歌社會主義新中國日新月異的新發展、新生活、新氣象。以傅抱石為首的新金陵畫派,進行了二萬三千里的寫生壯游活動,他們直面社會生活,圖寫山河新貌,掀起了社會主義新山水的創作高峰。新金陵畫派作為20世紀重要的畫派,從寫生出發,深入生活,把握時代精神的脈絡,以中國畫傳統技法與筆墨意韻來表現新中國新風貌,在藝術實踐方面成功摸索出中國畫由傳統向現代演進的發展之路。金志遠、徐孅伉儷長期在江蘇美術界工作,深受新金陵畫派領軍人物傅抱石等老先生藝術理念和技法的影響,并在畫院工作期間與宋文治、魏紫熙等畫院畫家們共同寫生,集體創作,互相影響。作為新金陵畫派新生力量,他們志同道合,才情橫溢,在藝術道路上互相促進,互相砥礪,意趣相同但個性各異,以大量藝術創作豐富了新金陵畫派的理念和內容。

金志遠 《煙雨江南》 中國畫 105cm×38cm 1983 中國美術館藏

金志遠、宋文治 《劈山引水》 中國畫 93.5cm×55cm 1958 中國美術館藏

金志遠 《戰鐵山》 中國畫 123cm×94cm 1973 中國美術館藏

金志遠 《學習》 中國畫 96cm×77cm 1964 江蘇省美術館藏

兩位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軌跡有諸多相似之處:幼年即熱愛繪畫并有機會得到親友師長的培養;成年后先后由組織分別保送至中央美術學院調干班和華東分院國畫系深造,受到名家大師的親炙,無論是繪畫技藝還是藝術思想上都博取古今,廣開視聽,獲得了長足進步。金志遠、徐孅的藝術創作生涯和新中國幾乎是同步的,他們在時代變革的洪流中,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創作理想,將畫筆指向生活,面向時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作之中。他們在青年時期即具畫名,這一時期的作品,如金志遠的《鬧元宵》《采菱》《毛主席在山村》,徐孅的《學刺繡》《總算盼到這一天》《制農藥》等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生活情味,熱情謳歌了偉大領袖、勞動人民和社會生活,感情真摯,親切質樸。60年代初,他們先后調任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國畫創作。這一時期產生了不少代表作品,如金志遠《劈山引水》(與宋文治合作)《糧食》(與丁士青、魏紫熙等合作);徐孅《漁汛之前》《送飯》;兩位也時有合作,如《歌聲蕩漾稻船歸》《養雞姑娘》《魚米之鄉》等,這些題材展現了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欣欣向榮、萬象更新的時代風貌,表現了對現實生活的摯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在《劈山引水》《船歸魚滿倉》《魚米之鄉》等山水畫作品中,已見工業題材及生活勞作場景的融合,山水畫與人物畫熔于一爐,顯示了現代山水畫在時代潮流中的新發展。70年代,他們開始轉向山水畫的創作,在實踐寫生中重視山水實景和藝術家真情實感的統一,注重意境和詩意的營造,寫實之中亦有神韻,畫面清新雋永,盡顯獨特的江南山水意趣。

金志遠、徐孅在藝術方面各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金志遠的兩方閑章“得自真山水”“俊得江山助”,昭示了他的山水畫師法造化、源于自然的理路。他多次參與畫院組織的外出采風活動,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江南水鄉的氤氳婉約,北方名川的雄壯險峻,黃山奇峰的風云變幻,東北密林的蒼勁蓊郁,他以畫筆代山川言志,為山河立傳。他說:“縱觀中華大地,峨眉之秀,黃岳之奇,太華之險,長白之曠,足見山水樹石,因地理氣候不同而個性面目各異。必須眼看心記手追,悉心探其幽微?!彼纳剿嬘兴坪婪排稍娫~,筆墨蒼潤沉雄,意境深遠質樸,氣勢雄渾,連綿不絕。徐孅則以女性的視角介入社會生活,她的人物畫多描寫江南農村的新人新事新氣象,既有婦女和孩子們歡樂活潑的生活意趣,亦有農業豐收時農人辛勤的勞作場景。江南鄉村的普通生活在她的筆下具有了動人的情味和清新的詩意,畫面構思巧妙新穎,生活氣息濃厚。她在具體環境中表現人物活動,以人物活動凸顯環境的清麗秀美,動靜結合,創造了熔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元素于一爐的時代典型。她的山水畫多為江南小品,描繪了秀麗明媚的水鄉風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猶如田園詩一般雅致自然,恬靜優美。

徐孅 《大坎水》 中國畫 113.5cm×68cm 20世紀7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徐孅 《喜看豐收稻船歸》 中國畫 161cm×85cm 1973 中國美術館藏

徐孅 《江南新綠》 中國畫 64.5cm×65cm 1979 中國美術館藏

徐孅、金志遠 《魚米之鄉》 中國畫 69cm×121.5cm 1962 中國美術館藏

徐孅 《人物》 中國畫 63cm×133.5cm 20世紀70年代 中國美術館藏

徐孅 《考種》 中國畫 155cm×108.7cm 1974 江蘇省美術館藏

徐孅 《迎豐收》 中國畫 95cm×74cm 1972 中國美術館藏

然而當他們正值創作盛年,藝臻醇熟的中年時期,病魔過早地奪去了兩位藝術家的生命,令人萬分痛惜。雖然他們的藝術理想、藝術追求并未完全實現,但是他們的遺作所展現出的藝術才華與藝術成就不應被忽視和遺忘。藝術記錄人生、表現時代。金志遠、徐孅作品中的情懷和氣象反映了那個時期的藝術風尚和精神追求,對他們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全面、更豐富地了解新金陵畫派的畫家在審美價值和藝術表現方面的特點。這種全面和豐富的了解往往會佐證我們美術史上既成的評價與定位,當然,也可能會改變我們的認識??傊?,作品是研究與界定的依據所在。在金志遠、徐孅展覽進行之際,其子女特將兩位藝術家一生的代表作品52 幅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作為對他們父母最好的追憶與紀念。有感于他們的捐贈義舉與奉獻精神,我謹代表中國美術館向金志遠、徐孅及其子女致以由衷的敬意。本次展覽的舉辦就是這份敬意的表達。

猜你喜歡
志遠中國美術館畫派
品讀文與畫
——中國美術館藏文學插圖精品展
如鏡取影 妙得神形
——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畫展
同心協力寫丹青
——中國美術館藏書畫界全國政協委員美術作品廣西展
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最后的輝煌
長安畫派去掉“枷鎖”
長安畫派“冷場”了?
Atom interferometers with weak-measurement path detectors and their quantum mechanical analysis?
香噴噴的年喲
薛永年:談古代的畫派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