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 “生命之樹
——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奪目亮相

2018-04-23 02:01
中國美術館 2018年6期
關鍵詞:坦桑尼亞中國美術館佚名

展覽名稱:“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1日- 2019年1月22日 展覽展廳:19 號~21 號廳

展品數量:115 件

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于2018年12月1日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開展。展覽精選館藏非洲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科特迪瓦、貝寧、加納、肯尼亞及剛果(金)等國家的木雕作品115 件,向觀眾呈現了來自非洲大陸的獨具魅力的藝術創造。

[坦桑尼亞] 威納斯 《鱷魚》 37cm×107.5cm×84cm 2002

中國與非洲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創造和燦爛的文化傳統,彼此間的交流互鑒悠遠綿長,結下了深厚的傳統友誼。習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過中非合作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今年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講話中,習主席提出了“攜手打造文化共興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新形勢下的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中非友好關系邁上了新的歷史臺階。人類文明因文化的多樣性及彼此間的交流互鑒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彼此獲得理解與尊重的最佳途徑。中國美術館舉辦此次非洲木雕藝術展,正是想通過這些洋溢著生命活力的木雕作品向觀眾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民族對美的理解與表達,從而為中非深入開展文化交流與合作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

[坦桑尼亞] 達斯塔尼 《鱷云形系列》 63.5cm×14.3cm×18.8cm 2000

[坦桑尼亞] 卡什米瑞 《異度空間》 53.8cm×41cm×21cm 2000

[坦桑尼亞] 阿迪利亞諾 《獵2》 37cm×20cm×22cm 2002

長久以來,非洲大陸一直以遼闊壯美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神奇的文明形態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這片熱土不僅是人類生命的搖籃,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還孕育了獨樹一幟的非洲文明。在豐富多元的非洲文化中,雕刻藝術因歷史傳統悠久,表現風格獨特而著稱于世,從早期的諾克陶塑到伊費雕刻再到貝寧雕刻以及后來類型豐富、風格各異的各地區雕刻,非洲雕塑藝術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剛果(金)] 佚名 《沐浴女》 84cm×31.7cm×26.2cm年代不詳

[剛果(金)] 佚名 《家庭》 67.7cm×27.5cm×26.5cm年代不詳

[坦桑尼亞] 佚名 《夢魘》 138cm×60.5cm×19.5cm 20世紀90年代

[坦桑尼亞] J.馬塔布威 《醉》 38.5cm×15cm×34.5cm 2003

[剛果(金)] 佚名 《面具》 32cm×28.5cm×16.5cm年代不詳

[坦桑尼亞] J.馬塔布威 《陶醉》 27.5cm×140.5cm×37.8cm 2003

[剛果(金)] 佚名 《面具》 35.5cm×17.5cm×7.7cm年代不詳

[加納] J.馬塔布威 《鱷魚紋面具》 104.5cm×37.8cm×10cm年代不詳

[坦桑尼亞] 達斯塔尼 《恐懼》 36.8cm×10.6cm×16.5cm 2000

[坦桑尼亞] 佚名 《群雕像柱》 345cm×35cm×37.5cm 2003

吳為山館長介紹,作為中國最高的美術殿堂和國家對外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對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重要美術作品的收藏與研究是中國美術館的職責所在。中國美術館目前已收藏有三百余件非洲不同時期的木雕和銅雕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1999年,由原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中國展覽交流中心承辦的非洲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行,這是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非洲藝術展覽,共展出了來自11 個非洲國家的雕塑作品,通過這次展覽中國美術館共收藏了189 件非洲雕塑,正式開啟了非洲雕塑藝術的收藏序幕。2005年,著名非洲木雕藝術收藏家李松山、韓蓉夫婦從他們豐殷的收藏中精選了157 件非洲馬孔德雕塑捐贈中國美術館,極大地豐富了館藏,這批作品也是中國美術館目前接收到的數量最多的一批非洲藝術作品捐贈。

木雕取材于自然,是與非洲人民聯系最為緊密的藝術形式之一,亦是非洲雕塑藝術的精華所在。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中有一類群雕柱式作品,這類木雕采用鏤雕或浮雕的手法將幾個、十幾個乃至上百個人物以摞疊的形式表現在整棵原木上,大者高達2 米左右,小者只有幾十厘米,多刻畫一個家庭或一個部落的勞動生活場景,人物自下而上彼此連接形似生長的樹木。群雕柱在當地語言中意為集體或團體(ujamaa,斯瓦希里語),在歐洲也有人稱之為“生命樹”(tree of life)。樹木象征著生長的不息和生命的繁衍,因此群雕柱代表了非洲人對家族繁衍壯大的希翼和對人與人命運與共關系的追求和理解,這種樸素的生命觀在其他木雕中一以貫之。非洲藝術家以嫻熟的創造力將他們對生命的敏感、敬畏和深切體驗融于作品之中,使木雕富有了如樹木般的旺盛生命力。本次展覽以“生命之樹”為主題,就是期望觀眾在作品中能夠感受到非洲木雕藝術的這種生命寓意。

《群雕像柱》(局部)

展覽通過“靈性”“風情”“心象”等幾部分展示在儀式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面具雕刻,表現非洲人世俗生活的人像雕刻以及體現非洲藝術家獨特世界觀和感知力的西泰尼和云形雕刻等作品。面具是非洲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內涵豐富,被視作溝通神靈和祖先的媒介,廣泛地運用在各種重要的宗教儀式和社會活動中。如今,非洲面具在保留傳統部落雕刻特色的同時,還發展出了以突出藝術性為目的的裝飾面具。雕像是非洲木雕的另一種形式,傳統非洲雕像多與偶像崇拜有關,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雕像作品則大多數由非洲現當代專業的雕塑家創作完成,這些作品弱化了傳統木雕的社會功能,更加強調其藝術審美意義,那些表現現實生活的雕刻造型淳樸,形體塑造鮮明,或飽含深情,或生動有趣,極具表現性。東非馬孔德雕塑是非洲現代木雕藝術的代表,此次展出的馬孔德西泰尼和云形木雕體現了馬孔德藝術家對部落傳說、故事以及自然萬物的理解與感悟,其雕工精湛,想象力豐富,藝術手法自由而獨特,充滿了率真質樸的地域特色。

在過去的百年里,非洲藝術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包括畢加索、馬蒂斯在內的眾多西方現代藝術大師都曾從非洲雕刻藝術中受到啟發,從而使整個西方藝術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1907年,畢加索在看到非洲面具后受到強烈震撼并從中汲取靈感,開創了“立體主義”流派的先河。中國美術館收藏有4 幅畢加索的作品,本次展覽特意選取了《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抽煙斗的男人》兩幅油畫與非洲面具和雕像對比展出,觀眾可感受到畢加索立體主義語言與非洲木雕的聯系。

猜你喜歡
坦桑尼亞中國美術館佚名
品讀文與畫
——中國美術館藏文學插圖精品展
如鏡取影 妙得神形
——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畫展
同心協力寫丹青
——中國美術館藏書畫界全國政協委員美術作品廣西展
坦桑尼亞2020/2021財年糧食供應充足
一個小獎品
過年啦
邯鄲學步
楊國杰設計作品
十二月花
坦桑尼亞:泥做小零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