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具體措施

2018-05-10 09:49王倩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幼兒教育教育

王倩

摘要: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成長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幼兒期是心理發展人格形成的關鍵點,一個人的心理品質甚至個性的雛形都是在幼兒時期出現的。本文以幼兒心理發展規律為背景,深入討論了目前幼兒心理健康出現的普遍問題以及影響因素,再對幼兒園中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教育

一、引言

如今,作為學前教育的主力軍,幼兒園中的教師團隊越來越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了。所謂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和行為習慣,形成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勢或反射。其中不僅包含有個性心理品質、情緒情感,還包括社會適應等相關內容。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建設的萌芽階段,幼兒的成長受制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影響,幼兒理解、認知等方面能力皆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在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過分強調觀念的形成,而應通過各種科學有效地方法來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到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中。

二、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幼兒的心理特征發展是有顯著特點的。一般來說,3歲的幼兒開始入讀幼兒園,其交際與活動范圍已經不僅限于家庭,而是擴大到了園區中來。當幼兒離開其原本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全新的空間內時,難免會感覺到陌生、恐懼、焦慮以及無助的感覺,這都是比較正常的。有一些幼兒甚至會產生戀家、不愿意上幼兒園、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抵觸情緒,因此便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及輔助。等幼兒到4歲時,心理狀態會較從前有明顯的完善,對幼兒園的環境也開始熟悉,能夠順利地展開教學活動并與其他老師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并產生互動了。5至6歲時幼兒的心理狀態最為穩定,比較不容易出現情緒化的問題,并且個性逐漸嶄露頭角,在社會發展條件、人際間和現實生活相互交往的影響下,心理發展逐漸走向成熟,這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基本特點。

三、目前幼兒心理健康出現的普遍問題

1、品行問題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以及生活水平比從前更高,現代家庭對于家中的幼兒都比較寵溺,這就容易造成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性格驕縱蠻橫,之后走入中小學后無法適應校園規則,會出現破壞課堂紀律、說謊、打架等品行問題。

2、情緒問題

許多家長甚至老師都會忽略幼兒的情緒問題,認為幼兒的喜怒哀樂都是孩子的表現,無需太過關注。其實幼兒也有正常的喜悅、哀傷以及憤怒等情感。

3、人際關系問題

即使是年幼的兒童,也是需要通過交往來建立人際關系、展開社會生活的。但是,由于目前幼兒的交際面窄,導致許多幼兒性格上比較內向,不愿意與人多打交道,呈現出交際障礙的問題。

4、性格問題

現在的社會比較浮躁,許多成年人會把攀比心理帶到幼兒身上,經常讓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比賽等,這樣強迫性質的展示十分容易讓心智不成熟的幼兒產生心理障礙和逆反性格,變得越來越膽小、怕生以及害羞。

四、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遺傳因素

不僅僅是人類,所有生物都有遺傳現象??淘诨蛑械倪z傳信息,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年幼的兒童宛如一張白紙,還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和社會磨煉的洗禮,其性格和心理狀態方面會更多地受遺傳因素的控制。

2、家庭教育因素

如今的城市結構和家庭模式往往會導致幼兒從小生活在一個較為狹隘的空間內。單元樓、學校以及環繞在身邊的家長,貼心的玩伴很少。有的家長育兒觀念比較樸素,認為好好吃飯,不生病,穿的暖就是對孩子好,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會被忽視。因此,大多數家長平時都忙于工作,渴望獲取更多的經濟來源,以此來支撐幼兒成長之路上的巨大開銷,殊不知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和正確的心理健康引導更為重要。

在教育理念方面,現代家庭也有很多問題。除了比較常見的家長溺愛導致幼兒性格蠻橫的情況以外,有些家長信奉一味打壓、批評的嚴厲教育,認為這樣可以在幼兒面前形成絕對權威,可是這樣反而會讓幼兒產生怯懦自卑的情緒。

3、社會因素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較快,這種高壓情緒有時候會影響到家中的幼兒。還有現在社會上多元化的價值觀,往往會讓心智還不成熟的幼兒產生疑惑。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設備加上互聯網,幼兒了解世界的途徑變多,也容易導致幼兒過早接觸成人世界的部分不良信息,導致其心理出現健康問題。

五、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創設良好的園區環境

在我國教育相關部門出臺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幼兒園必須“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所謂的良好環境,不僅僅指物質環境在要求上應具有安全、舒適、衛生、實用等特點,還要做好園區的綠化美化以及衛生維護,并未幼兒提供具有趣味性和帶有教育意義的學習空間。教師自身的素質與層次也是園區環境創設中的重要一環,優秀的幼師能夠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習慣,促進幼兒個性發展,以及與同伴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使幼兒能夠健康成長。

另外,幼師還要頻繁地為幼兒設計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的教育活動。幼兒的教育活動是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來實施的,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掌握各種知識、技能,積累生活經驗。孩子在游戲活動中,會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如何遵守各種規則,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群體意識、注意力、意志力等,使孩子的情感、社會化和個性化協調發展,心理建設逐步過渡到更為成熟的層面。

2、帶動家長與社區的參與

要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的單方面努力是不夠的,家長與社區也必須參與進來。有了家長的參與,教師能夠時刻了解幼兒在家時的情況,知曉幼兒在哪方面需要幫助,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事半功倍。

社區作為家園合作中的重要紐帶,要為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社區應該配合幼兒園定時開展親子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講座、家園攜手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等大型活動。與此同時,幼兒園還可以借助社區的宣傳欄、板報區以及入戶宣導反復向人們強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們更加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更加愿意參與到園區舉辦的活動中來。

3、將健康教育融入每日課程

除了適時舉辦的活動以外,教師應該在高度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視落實到園區每天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中。教師應該適當地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與技巧,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點點滴滴融入到園區的每日課程中去,引導幼兒學習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如何自我放松、如何宣泄情緒是正確的、面對內心的矛盾應該怎么做等。

如現今大部分幼兒園都會進行的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教師可以巧妙的通過一日生活中的每個環節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觀察力以及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

另外,幼兒園對于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培訓與測試也要重視,每學期都要開展相關的培訓講座與經驗分享會,鼓勵教師組建心理幫扶隊伍,針對園中有特殊心理障礙的幼兒進行疏導。

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基本的知識普及,更關注學校中的問題幼兒,進行一對一的重點幫扶。例如:小二班的琳琳同學由于來自單親家庭,又因為母親平時工作比較忙,琳琳只好長期與外公外婆一同生活,導致其溝通能力較差,內心比較自卑,難以融入班集體。小二班的老師得知這一情況后,便經常與琳琳聊天談心,嘗試打開琳琳的心扉,獲取琳琳的信任。時間一長,琳琳便能夠大膽地與老師說出自己內心的困惑了,并出現了愿意與其他幼兒玩耍的意愿。緊接著老師聯絡了琳琳的母親,邀請她來到幼兒園參與近期舉辦的親子運動會,與琳琳進行更加親密的互動。與此同時,老師也與琳琳母親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向她強調了琳琳的心理問題,并希望琳琳母親能夠盡力配合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快,琳琳母親接受了老師的建議,課后經常主動聯絡老師,匯報琳琳在家中的情況,對于幼兒園舉辦的講座和活動等也積極參加。久而久之,琳琳變得開朗起來,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稍顯羞澀,但是在家園合作的努力下,琳琳已經不像從前那般內向、自卑以及不合群了。

參考文獻

[1]雷艷琴.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學周刊,2018(33):174-175.

[2]吳海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8(19):38.

[3]成俊花.幼兒心理健康問題探究及對策[J].學周刊,2018(16):179-180.

[4]王張旎.試析用愛澆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220.

[5]武曉琴.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8(15):179-180.

[6]陳曉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途徑及策略——以幼兒園教學活動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4):122-125.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幼兒教育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