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厭學孩子,請和她一起堅強!

2018-05-10 09:49杜佳麗
關鍵詞:合理情緒療法考試焦慮

杜佳麗

摘要:求助者楊某因同學矛盾,出現了情緒低落、焦慮緊張、食欲下降等問題,已經拒絕上學一周,內心痛苦前來咨詢,被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改變錯誤認知,從而改善求助者的焦慮感,進行心理疏導和解釋,幫助她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能較好地找到解決的方法,有利于求助者今后能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嚴重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考試焦慮

一、案例背景

(一)求助者資料

1.人口學資料:楊某,女,12歲,籍貫為北京,長女,家中有一弟弟,小學六年級在讀,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不良嗜好。母親是教師,父親為政府工作人員,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父母雙方家族無精神疾病史。

2.精神狀態:情緒低落,想到上學就會緊張焦慮。

3.身體狀態:食欲下降、睡眠質量差、近期偶爾做噩夢。

4.社會功能:情緒泛化,已經影響到正常的上學,來訪時已經在家中休整一個星期。

5.心理測驗結果與分析:根據求助者的情況征得求助者同意后,選擇實施焦慮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結果如下:

(1)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驗結果:標準分65 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標準分的分界為50分,60~69分為中度焦慮,該求助者為中度焦慮。

(2)抑郁自評量表(SDS)測驗結果:標準分57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標準分的分界為53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該求助者為輕度抑郁。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1.主訴:近一個月來因與同學矛盾,老師關系緊張,而出現心情煩躁、愛發脾氣、食欲下降,睡眠差。

2.個人陳訴:我從小到大一直學習不錯,老師都很喜歡我,父母對我的期望也很高。上六年級之后,我們換了新老師,老師對我挺好的,但是前段時間,我和同學因為一件事情產生矛盾,他出口罵我,甚至用很難聽的語言傷害我的家人,我非常生氣,把這件事情在朋友圈發了出來,并在事后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非但沒有站在我的角度,反而認為我們是半對半的責任,我認為老師一定是在偏心眼,沒有公正的處理這個問題,老師還當這同學的面說,是我小心眼,應該原諒同學,給同學一次機會。聽到這番話我覺得壓力很大,這簡直是太槽糕了。我一直以來受同學喜歡,在同學們中我肯定就找不到好朋友了,而且這件事不公正處理,我會讓其他老師失望,家長傷心,其他同學也會看不起我的。從老師說完我就很擔心,想上學去面對這個問題,但一想到老師的話,想到其他同學的目光,就會想逃避。就這樣一個多月過去了,我越來越焦慮,想到這件事心里就不舒服,有點別扭,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情緒變得很不好,最近一個星期已經不去上學了。最近吃東西也很少,晚上休息的不好,有時睡不著,有時又夢到和同學的關系不好。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我很想走出現在的困境。

二、案例分析

(一)評估與診斷

1. 診斷與診斷依據

(1)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該求助者的主客觀統一、知情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主動求醫,并且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2)求助者心理問題是由明顯的現實原因引起的,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慮、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求助者的反應強度不甚強烈,反應也只針對于考試,沒有影響邏輯思維能力,無回避和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從病程標準看,病程為一個半月。據此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主要表現:

焦慮、情緒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明顯下降

入睡困難、食欲下降。

情緒泛化,已經影響社會功能,出現厭學行為。

2. 對該求助者所做的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楊某的知情意是統一的、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精神活動內在協調一致,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焦慮神經癥相鑒別:焦慮性神經癥是以廣泛性焦慮癥和發作性驚恐狀態為主要臨床表現,與初始事件本身不相關,出現泛化和回避,持續時間長,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而求助者雖然也有焦慮狀態,但是沒有泛化和回避,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且楊某的心理沖突帶有明顯現實性,持續時間為一個多月,因此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3)與抑郁癥相鑒別:楊某雖然表現為情緒低落,但與抑郁癥的興趣喪失、絕望感、自罪、自殺行為等典型癥狀相比,存在明顯差別,楊某病程持續時間一個多月,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因此可排除抑郁癥。

(二)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①幫助求助者改變不良認知,即這件事完全沒有辦法解決,老師偏心眼,同學看不起她,改善她對上學的緊張、焦慮感。

②學會自我放松,積極面對上學。

③努力保證正常的生活作息,改善身體不適的感覺。

(2)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幫助求助者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提高有效處理各種挫折的能力,增強其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學會與人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促進健康心理的發展,完善其人格。

三、案例對策

(一)咨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

艾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即情緒或不良行為(C)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A)所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B)造成的。強調情緒困擾和行為不良都來源于個體的非理性觀念,治療重點也在于改變這種非理性觀念。

本案例中求助者六年級時和同學發生矛盾,認為老師沒有妥善處理這個問題(A誘發事件),害怕上學會讓同學瞧不起自己,其他老師不喜歡自己,感到焦慮(C結果),根本原因在于她對于人際關系中的錯誤認知(B不合理信念)。求助者認為自己一定要強于他人,任何事情,非對即錯,和同學發生矛盾這件事,如果自己存在一半責任,就不是一名好學生,沒有面子,會引來同學的嘲笑,其他老師的失望,自己沒臉再繼續在這個班級生活。正是這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陷入困境,因此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咨詢,讓求助者學會用合理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信念。

(二)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次:診斷評估、建立咨詢關系

目的:了解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診斷、心理測驗,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形成初步印象,確定主要問題。調動來訪者的求助積極性,明確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

方法: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

(1)在咨詢開始時,用開放性問題收集相關信息;

(2)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和規則;

(3)在征得求助者的同意下進行心理測量;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確定主要癥狀。

第二次:測驗結果反饋、加深咨詢關系與確定咨詢目標

目的:加深咨詢關系,反饋測驗結果,初步處理來訪者的情緒,確定咨詢目標。

方法:攝入性會談

過程:

(1)向來訪者反饋其測驗結果并進行解釋。

(2)通過傾聽、理解、共情、無條件地積極關注、自我開放、讓楊某傾訴,與楊某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3)與求助者共同協商咨詢的具體目標和長期目標----幫助求助者正確面對上學這件事,改善求助者的錯誤認知,緩解焦慮情緒,改善睡眠及食欲。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發展,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提高有效處理各種挫折的能力,增強其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發展,達到人格完善。

2.心理幫助階段

第三次:領悟階段

目的:通過會談解說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幫助求助者領悟到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認識和信念與現實不協調,找出不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向來訪者解說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使來訪者接受該理論及其對自己問題的解釋,使來訪者認識到A、B、C的關系。

(2)使求助者結合自己的問題予以初步的分析,幫助來訪者認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問題中的核心作用,如“自己一定要強于他人,任何事情,非對即錯,和同學發生矛盾這件事,如果自己存在一半責任,就不是一名好學生,沒有面子,會引來同學的嘲笑,其他老師的失望,自己沒臉再繼續在這個班級生活”。使來訪者領悟到自己的問題及其與自身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第四次:修通階段

目的:幫助求助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修正原有不合理信念,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減輕情緒困擾。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回顧上次咨詢內容,幫助求助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使用“產婆術”的辯論技術,與求助者糟糕至極的錯誤認知進行辯論,使求助者進一步認識到其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邏輯的、與現實不協調的,使其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從而進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緒。

(2)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填寫合理自我分析(RSA)表,進一步鞏固新建立的合理信念。

第五次:再教育階段、

目的:鞏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擺脫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學會理性的思維方式。同時對來訪者進行放松訓練,提高其應付焦慮性情緒的能力。

方法:放松訓練

過程:

(1)通過會談就其家庭作業做進一步的分析,幫助求助者擺脫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維方式。

(2)教會求助者腹式呼吸放松法。當其感到那跟緊張、焦慮不安時,通過腹式呼吸使自己放松。

(3)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復習咨詢過程中學到的放松方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

3.結束與鞏固階段

第六次:結束咨詢關系,鞏固咨詢成果

目的:幫助來訪者鞏固咨詢所獲成果,適應結束咨詢后的情況,并學會把在咨詢中學到的有關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

(1)詢問上次作業完成情況,回顧整個咨詢過程,強調合理信念的重要性。

(2)再次進行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測試并當場反饋結果。

四、輔導效果與分析

(一)求助者

能夠正確面對上學這件事,焦慮情緒有所緩解,入睡時間縮短了,沒有再夢見自己考試考不好,食欲也好了。

(二)治療后心理測驗的結果

(1)SAS:標準分48分,屬于正常范圍,說明求助者的焦慮情緒已經有所緩解;

(2)SDS:標準分43分,屬于正常范圍,說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緒已緩解。

(三)咨詢師的評估

通過回訪發現咨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消除了楊某的不合理信念,焦慮情緒有所緩解,睡眠、飲食情況有所好轉,楊某能正確面對上學這件事,并已經回到學校上課,促進了其心理健康發展,咨詢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五、輔導反思

當一個孩子提出不上學或者做出一些在成年人看來比較極端的行為時,可能他的壓力正無處排解,這一定是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可以承受適當的壓力的,因為我們有一套自己的壓力適應系統。壓力作用于個體后,并不直接表現為臨床癥狀,而是直接進入中介系統,經過中介系統的增益和消解,事件的相對強度和性質可以產生某些改變。中介系統的三個子系統,即認知系統、社會支持系統和免疫系統。這三個系統,都有性質相反的兩種功能:一是增益功能,另一種是消解功能。

(一)社會支持系統

對于一個厭學求助者來說,社會支持系統最重要。據心理學家研究,一個人能否從重創中恢復,40%取決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學校的老師、同學能不能給他去上學的力量和希望,家庭的關系是否融洽、親子關系是否正常這些都是對一個處于青春期叛逆孩子很重要的支撐。最關鍵的一點,青春期的孩子,處于“心理斷乳期”,隨著與父母感情淡化,將對朋友關系十分看重,尤其是和自己有過相同境遇的朋友更是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里,這時朋友的勸說意義甚至高于家長高于老師。

(二)認知系統

艾利斯提出的三種不合理信念分別是糟糕至極、絕對化要求和過分概括化,這些不合理信念在此案例中都得到展現。一個人的認知系統是根據父母的教養方式和自己的成長環境養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需要我們穩住慢慢來,一點一滴的在生活中改變我們的認知。

(三)免疫系統

有的心理方面的疾病是需要吃藥的,正確看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情緒也是會生病的,這只是我們情緒上的小感冒。孩子的運動和鍛煉是發泄情緒困擾的好途徑,增加孩子的體育鍛煉。

歸根結底,父母、親人、老師、朋友給予的愛與信任,能使這一時期的孩子生長出接納、信任他人的能力,愿意在自己困難的時候感恩地接受幫助,也愿意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這一能力,和恰當正確的心理方法的疏導和引導,會將愛變成了循環力,越聚越多,織成一張網絡,厭學孩子的自信,才有可能在這溫暖的包圍下,破土發芽,勇敢綻放。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2]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3]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版.

猜你喜歡
合理情緒療法考試焦慮
害怕英語考試的女孩
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對學生考試焦慮影響的實驗研究
心理彈性和核心自我評價對高中生考試焦慮的影響
一例學生厭學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體像焦慮研究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考試焦慮的影響研究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體像焦慮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