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中職《心理健康》課程學生參與度的研究

2018-05-10 09:49宋志慧
關鍵詞:參與度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宋志慧

摘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一門德育選修課,任務是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參與度是指行為參與、情感參與、思維參與。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特點,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用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課程認知,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方法等四個方面提升《心理健康》課程學生參與度。

關鍵詞:參與度;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中職學校旨在培養技能型人才。如果一個畢業生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即便技術過硬,也很難適應就業壓力與職場競爭。所以近年來中職校普遍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該門課程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只有依據中職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才能實現課程目標。

一、《心理健康》課程分析

《心理健康》是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一門德育選修課,任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人們心理活動的規律,采取各種方法與措施,調動一切內外積極因素,維護個體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培養其應對挫折、適應社會的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有效學習,養成自信、自律、敬業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養。

二、中職生的現狀分析

中職生大都來自于中考落榜生,普遍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習動機不強。雖然有部分同學因為想升入高職或想找一份好工作,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但通常是表現在語文、數學、英語或者專業課等方面。很多中職生會有消極的學習表現:如上課睡覺、說話、玩手機等,課后不完成作業,甚至有的同學不參加正常的考試。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我校曾對2012級、2014級學生抽樣調查,學生有三分之一以上都來自非正常家庭,孩子不能夠獲得正常的家庭關愛和父母教養,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另外,很多學生因為在以往的經歷中,長期得不到老師的積極關注和認同,也容易產生心理偏差,如自卑、虛榮、多疑、自我中心、逆反、厭學等。當然還有同伴關系,社會因素等,都會導致學生出現一些心理和行為問題。

針對中職生現狀,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值得深思。

三、提升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措施

參與度是指行為參與、情感參與、思維參與。怎樣開展有效教學,學生參與度是關鍵。提升學生參與度,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工作。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痹缭?000多年前,教育者們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學生喜歡老師,進而會喜歡老師所教授的課程,愿意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職生,因為他們在以往的學習階段,學業成績不夠優秀,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被教師忽視或者給予負面關注。為此,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認同、肯定和激勵。教師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主動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

1、抓住關鍵的第一課

每個新學期的第一次課,師生的第一次見面,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期。本人堅持每學期的第一次課,都要花一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加強師生間的了解和融合。除了常規的自我介紹,還會引入一些心理學的小游戲,如“滾雪球”、“心有千千結”等,以促進師生間的了解和融合。融洽愉快的第一課往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期待。

2、細微之處育真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精心的做好課堂設計,帶給學生精彩紛呈的內容,還要特別注意一些細節。如在課堂上,大聲喊出學生的名字。當教師要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說“第二行第三桌”,而要說“某某同學”,這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差別,但是卻引起學生不一樣的心理感受。教師還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問題,如學生身體不適,情緒變化,都要給予積極的關注,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3、適度表露促和諧

人際關系的強度會隨著兩人分享信息的多寡,以及兩人的互動型態而改變。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面前保持一個適當的開放度,能與學生分享一些自己的經歷,會讓學生感到更加親切。同時,教師的自我表露也為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讓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敞開心扉。

4、恰當鼓勵要及時

中職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成功體驗較少,所以更渴望教師的認同,他們需要在他人認同的情況下,逐漸的實現自我認同,所以教師一定用好激勵,及時、準確、真誠的給予學生肯定。教師要注意表揚學生重事實,看到成績表揚,看到努力也要表揚,切忌表揚過度,也切忌吝嗇贊美。

總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溫暖、信任,從而愿意在教師的引領下,行為上有更多的參與,情感上有更多的愉悅體驗,思維上也做出更多的思考。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水平,從而吸引學生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二)用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課程認知

有些同學在學習中只重視基礎課和專業課,對于《心理健康》這樣的課程不夠重視。認為這也不是什么主要的學科。為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參與。

為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可以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如“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學生自殺”,“十二歲小學生離家出走”,“大學生投毒殺害室友”,讓學生震驚之余,引導學生懂得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會付之東流,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反之,那些能夠臨危不亂,化險為夷的人,無一不是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人。

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心理健康關乎每一個正常人,而不僅僅是精神病人;心理出現問題就像人們會感冒生病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們要能夠覺察;老師還要讓學生知道心理健康,是我們融入社會的根本,良好的心理素質能讓我們正確應對挫折,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并助力人們走向成功。

當然,學生的認知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的強化和滲透,最終學生一定會逐漸形成認同。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1、心理測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

心理學對于學生總有一些神秘感,而心理測試,對于學生也有著不小的吸引力。為了完成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可以穿插一些測試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如,在講“做情緒的主人”時,我先給學生做了“你的情緒穩定么”的測試;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認識自己,清楚自己的人格特點幫助學生做好職業選擇,我給他們做了“霍蘭德職業興趣與能力測試”。通常,學生參與測試都很積極,也覺得很新鮮很有趣。所以,恰當地選擇一些心理測試,既能夠科學的解決一些問題,也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并體驗樂趣。

2、案例分享,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

在中職《心理健康》教材中,每一個學習單元,都會有案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案例,并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

案例本身是故事的形式,學生聽起來更加生動有趣;討論環節,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小組分享,讓每個小組都能以團隊的形象展現自我,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參與。案例教學,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案例選擇

案例的時代感、真實性,是否貼近中職生實際,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代入感,當然也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在選擇案例時,有時我會采用教材的案例,但有時,我也會選擇身邊的案例,如自己親身的經歷,以往學生分享的案例等等,這樣做的優點是,讓學生感覺更貼近自己。如講《架設師生愛心橋》的時候,我就選擇了自己做班主任工作時的一件小事作為案例,讓學生討論。學生聽到是我自己的案例,都很感興趣,討論的非常熱烈。

(2)呈現方式

案例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教師講述,學生講述,視頻演示,音頻演示,這些方式其實都可以選擇。方式切忌單一,如果每一次課老師都講述案例導入,那么學生一定會感到疲憊。所以老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用不同的手段,讓學生有新鮮感,才會有利于學生的參與。

(3)分析分享

案例的選擇與呈現固然重要,但是案例的合理利用,分析案例,分享提升更為重要。如我們在“愿友誼地久天長”這一課中,講述了小帆的案例,分別組織學生討論了同學疏遠小帆的原因,給小帆的建議,結合自己談改進這三個層次,同學們在有了問題導向的情況下,展開激烈的討論,最后就如何形成良好同伴關系,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總之,案例教學法是心理健康課程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用好案例,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思考和表達,讓學生在故事學習中成長。

3、心理游戲,充分調動積極性

心理學上有很多的小游戲,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如下午上課,學生沒有精神,容易困,那么老師可以帶著同學們做一些小游戲,讓學生興奮起來。比如,抓手指,逢7等小游戲。

另外,心理學游戲,也可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認識自我這一單元,就可以利用心理學游戲“我是誰”來完成,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讓兩名同學一組,一名同學介紹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另一名同學記錄,然后輪換,做完以后在大組中分享(8—10人),把白紙貼在后背上,讓其它同學在上面寫自己對他的評價,如我欣賞你的……,結束后,請同學拿下來紙張,分享別人的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對自己的全面客觀的認識。

總之,游戲符合該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夠充分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心理學游戲也是區別于其它學科的特殊的教學手段,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身到課堂活動當中來。

4、角色扮演,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

角色扮演是體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中職《心理健康》選擇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是讓學生扮演某一個情景中的固定人物,以體驗到不同的感受。如為學生講人際交往時,為了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傾聽,我就讓學生每三人分成一組,在課堂上演示“你說,我聽,他看”,即一個傾訴者,一個傾聽者,一個觀察員,之后分享自己所看所聽所感。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讓學生知道,其實在人際交往中,傾聽非常重要,怎么做才是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再比如,在講《架設師生愛心橋》時,我讓學生走上講臺,體驗站在講臺上做老師體會有學生隨意插話、小動作干擾,睡覺、玩手機,認真聽講這三種狀態,談自己的感受。體驗者真切的感受到如果學生不能認真的上課,自己會沮喪、會惱火,進而會失去上課的興趣。換位的角色體驗,使學生能夠理解老師,能夠換位思考,進而形成一種換位思考的認知模式。

體驗中,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能使學生豐富自己的經驗,且這種體驗也是難忘的。

5、多媒體助陣,增強學生直觀感受

多媒體運用的關鍵是怎么結合學科特點,讓多媒體的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助力課堂提升效果。真正的把多媒體運用的恰到好處,需要不斷的花時間研究、學習、思考。

比如,利用案例法教學時,可以選用恰當的視頻,音頻資料。講親情話題時,我為同學們播放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88》的片段,當男主人公說出他的經典臺詞:“爸爸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啊?!弊寣W生理解父母也是普通人,要接納他們的缺點和不足。

再比如,我們在讓學生做情景體驗時,配以恰當的背景,適合的音樂,更容易將學生帶入情境。

還有,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達到一個升華的效果。如在“父愛母愛親情進行時”這一課,在討論分享結束之后,我用一組沙畫,配合“時間都去哪了”的音樂把課程推向高潮,學生在音樂中回憶,反思,感悟,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是一種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參與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平時要注意多收集素材,多鉆研,多揣摩,多實踐,才能夠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

(四)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

中職生在以往的一刀切的考試制度下,很少有成就感,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業成就的手段之一,固然不可否認其重要作用,但是,《心理健康》這門課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它除了有相關的知識,更多的是個人的一種體驗和感受,以及對一些觀點、做法的認同。為此,建立一個適合該門課程的過程性考核評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結合我校過程性評價課題研究,同時結合本門課程的特點,我們的過程性評價如下:

第一部分,課堂學習過程評價。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兼顧學習效果。如學生是否能積極參加小組活動,在討論中能否積極發言,能否積極參與老師布置的體驗活動等等。這既有利于對學生學習參與的督促,也有利于教師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情況,科學客觀的評價學生。

第二部分,作業評價。這里主要采用大作業的形式。大作業有些需要落實在紙面上,也有些是實踐活動。如在講解做情緒的主人一節,我就讓各小組以手抄報的形式寫出他們能想到的情緒調節方法,不僅動腦筋思考了問題,也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合作。在講完《給真我一面旗幟》一課,就安排學生去嘗試一些以前自己不敢做或者是沒做過的事情,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自尊、自強、自信。

第三部分,考試。打破傳統考試模式,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選主題,自選形式,做集體展示。

實踐證明,在《心理健康》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學習形成積極的認知,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它是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的有效手段。

參與度直接關系到教學實效,對中職學生至關重要。而《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并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更要讓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而這更需要學生在參與中歷練。所以,作為該課程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思考,尊重學生現實情況,尊重課程學習規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用現實引導學生正確認知,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參與度,進而達到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楊九旭. 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實踐.教學方法[J],2017(5):73

[2]愈國良.心理健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3

[3]鄧士敏.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淺析.[N]科技創新導報,2010-12-11

[4]鄧雪.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學對學生參與度的影響.[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14

[5]呂瀾,王育英.心理劇的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J],2016(3):63-66

猜你喜歡
參與度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在線教學下的大學生內在動機和參與度探析
本期話題:如何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淺談心理素質課程的重要意義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幼兒心理素質與良好行為習慣、問題行為的關系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地方高校學生干部心理素質提升探析
“上課時間太長,下課時間太短”的啟示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