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六產”的發展脈絡梳理

2018-05-14 17:05鄭家琪楊同毅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三產融合文獻綜述

鄭家琪 楊同毅

[摘要]“新六產”是近幾年在農業領域興起的新熱點,是一種從發展“三產融合”中衍生出的一種全新的業態。雖然我國“三產融合”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新六產”的研究也剛剛起步,追溯其淵源并對現有成果進行系統總結,并在此基礎上評價總體研究狀況,指出當前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以期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六產;三產融合;六次產業化;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1 “新六產”的理論淵源:六次產業化

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針對日本農業面臨的發展窘境,首先提出了“六次產業”的概念,他認為農業應該與二三產業相結合成為一種綜合性的產業,這樣有利于獲取二三產業的附加值,提高農民的收入。但是這一理念沒有在日本國內和國際上興起一股熱潮,直到近幾年,日本政府才開始真正大力推進農業“六次產業化”,日本學者也掀起了研究“六次產業化”的熱潮,日本學者分別分析了農業“1次、1次×2次、1次×3次、1次×2次×3次”四種類型的生產、加工與銷售情況,比較得出日本農業“六次產業化”的現狀:地域差異大、地域空間不足、參加農工商連攜的企業數量增加、產業化多樣性不夠、缺少長期計劃。還得出傳授農業技術、保證農業用地空間、確保勞動力、籌措資金經費、開拓營銷渠道等都是發展農業“六次產業化”函需解決的問題(佐藤正之,2012)。從發展特點上來看,日本的“六次產業化”強調農村發展理論的內生性發展理念,推動主體是農民組織而非單個農戶、以“地產地消”即當地生產的農產品在當地消費為原則來推進地域振興(崔振東,2010)?!傲萎a業化”較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農業實施方式有:生產者主導型;婦女、高齡者主導型;自治體、農協主導型;城鄉交流型;公司法人型(徐哲根,2011)。日本的“六次產業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改善了農戶的生活質量與生活環境。在日本,給農民建設的基礎設施十分氣派,完備的基礎設施打破了都市與鄉村的界線,異常發達的鐵路公路也使日本的城鄉聯系非常緊密,使農民成為住在農村的市民(藍建中,2010)。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在2011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農業產業化活動的企業中有70%左右都是盈利的,多于四分之三的日本國民認為農業“六次產業化”應該繼續擴大規模,說明農業“六次產業化”效果顯著并將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六次產業化”理論引入中國以后,我國的學者也做了很多的解讀和研究,徐哲根(2011)在農業“六次產業化”概念不斷修改的過程總結出,農業“六次產業化”可以定義為:“充分有效地利用農村地區資源,以第一產業的農業為基本,綜合發展農產品加工等第二產業和農產品直銷、飲食業、體閑農業等第三產業等農村各產業有機整合的過程”?!傲萎a業化”的核心是一體化和融合,他們側重強調農業的重要性。只有讓農戶更多分享二、三產業利潤,才可以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姜長云,2015)??偟膩砜?,“六次產業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進行了創新,對農業的基礎地位加以凸顯,對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內涵進行了豐富(祝金水,2010)。綜上所述,日本“六次產業化的”發展十分迅速,效果顯著,在引入我國之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國內學者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為我國發展“三產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為將來“新六產”的創造性提出打下了根基。

2 “新六產”形成于“三產融合”的過程

受到日本“六次產業化”的啟發,我國很多學者提出發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希望能夠以此來轉換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附加值,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農業農民增收。發展“三產融合”是吸引資源要素進入農業的根本途徑。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有利于不斷補齊三個產業的“短板”,持續注入現代農業發展新動力。通過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陣,破解“誰來種地”之憂,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農業服務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黃挺,2016)。在三產融合成為農業發展大趨勢的形勢下,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發展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學術界也提出了很多推進方案,在這些解決方案中,新的融合業態逐漸被重視起來,因為融合業態是“三產融合”的發展過程之中的必然產物。

在“三產融合”實踐中,各地不斷的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從而促進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實現經濟增長是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協同帶動發展,而不是各個產業發展各自產業的東西(孟春,2015),應該是融合成為一種業態。杜長青(2016)認為要積極探索多樣的三產融合模式,三產融合發展要以農民群眾增產增收為主要前提,要以農民作為三產融合中的各個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真正實現農村三產的高效配置和優化組合,并結合不同地區農業發展的實際及風土人情,積極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農產品和農業生產體系,就是發展一種新的產業融合的業態。

這些業態的具體形式必然是因地制宜多種多樣的,何欽(2015)認為要探索并扶持“互聯網+”和“綠色+”相結合的電子商務新型業態,推動電子商務與現代農業融合,黃挺(2016)認為要以培育融合發展載體、探索融合發展模式、完善融合發展機制為主要任務,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營造氛圍等有力措施,積極開展產業融合示范點和先導區建設,加快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類似于“六次產業化”過程當中產生的“第六產業”,我國“三產融合”的發展中催生出了許多新業態,這些業態是產業滲透、交叉和整合的結果,并無明顯的產業界限,卻有極強的帶動能力,產生于產業融合的過程,又能推進三產融合,諸多學者將這些業態統稱為“新六產”。所謂農業“新六產”的確切定義被表述為,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村三次產業跨界融合,實現產業1+2+3;提升價值鏈,通過加工增值、服務增值,產生乘數效應,實現效益1×2×3;貫通供應鏈,減少流通環節,實現產銷直接對接,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的意見》,2017)。

3 “新六產”的在地實踐

農業“新六產”是農業產業化的“升級版”,是指第一產業接二連三、向后延伸,第二產業接一連三、雙向延伸,第三產業接二連一、向前延伸,一產的一份收入,經過二產加工增值為兩份收入,再通過三產的營銷服務形成三倍收益,綜合起來是六份收入,產生乘數效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龔正,2018)。 “新六產”是“三產融合”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業態,同時又促進著三產融合的發展。

在“新六產”提出之后,以山東省為代表,很多地方也將發展“新六產”作為推進三產融合的具體措施開展了在地實踐。山東省2017年提出要塑造農業“新六產”新型業態,培育農業“新六產”帶動主體,做優農業“新六產”發展載體,完善農業“新六產”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健全農業“新六產”發展服務保障體系,建立農業“新六產”發展推進機制(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的意見》,2017)。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促進農林牧漁協調發展,加快農業“接二連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放大園區集聚效應,借此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新六產”。濟寧市明確了農業“新六產”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任務目標、政策保障,包括: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著力推進第一產業接二連三、著力推進第二產業帶一連三、著力推進第三產業引一連二、著力強化保障服務。煙臺市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提升鄉村旅游層次、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提高家庭農場發展水平、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紐帶作用、強化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推進多類型經營主體的聯合與協作、健全風險防范機制、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水平發展、實施品牌引領戰略、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發展等15條路徑來激活農業活力發展“新六產”。

在“新六產”發展模式的研究上,龔正(2018)提出要推進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打造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和循環型四種業態要求,探索產業融合新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新機制,構建政策共享新平臺,把農業“新六產”打造成山東農業的亮點。王金寶(2017)提出要堅持融合發展,通過發展農業“新六產”,實現從單一產業向全鏈條、多功能、新業態發展的動能轉換,以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項目為契機,探索總結農業新六產的典型模式,為發展農業新六產奠定堅實基礎。王雯(2017)以東阿縣為例調查發現農業“新六產”業態模式有:農業內部產業重組型融合、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融合、農業與其他產業交叉型融合和先進要素技術滲透農業型融合。祝金水(2010)從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高志翔(2015)從石家莊鹿泉農業考察中,發現了“六次產業化”的好模式:一是公司+農戶模式。二是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三是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四是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五是股份合作模式。關于“新六產”的模式研究為其他地方發展“新六產”起到了正面的示范效應。

同時很多學者也對新六產的發展過程進行了討論,孔凡虎(2017)調查了山東省煙臺市畜牧業在發展“新六產”的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政策扶持少導致基礎設施落后,企業融資困難難以起到帶頭作用的問題。鄭偉、李猛(2017)分析了濟寧市“新六產”發展存在農業園區示范帶動能力不足,高端農業品牌引領作用不到位的問題?;诖?,高志翔(2015)認為我國“新六產”發展,一是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二是要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三是要加快品牌創建。四是必須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五是要大力發展都市體閑觀光農業。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進產業融合的首要因素,其次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促進農村內生式發展,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產業融合。同時,“新六產”正處在難得發展機遇,要堅持依靠板塊建設培育龍頭企業,總結推廣先進模式實施典型帶動,積極搭建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強化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引領(鄭偉;李猛,2017),完善利益聯結與分享機制,著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并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祝金水,2010),通過做強“新型經營三大主體”撬動“新六產”的發展(孔凡虎,2017)。

4 小結

通過對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相關文獻的研究,我們總結了“新六產”的淵源和在我國的傳播與發展,對我們進一步研究“新六產”進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起著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但我國關于“新六產”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概念界定并不清晰,學者、專家們的研究還是更多地依附于“三產融合”的成果,缺乏創新和更深層的研究,接下來還需要把“新六產”朝著“互聯網+”和“新型經營主體”的方向去研究,做更加多樣化的調查,挖掘更加豐富的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 徐哲根.日本農戶增收的產業路徑及其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11(03):48-54.

[2] 姜長云.日本的“六次產業化”與我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03):5-10.

[3] 崔振東.日本農業的六次產業化及啟示[J].農業經濟,2010(12):6-8.

[4] 藍建中.日本六次產業化[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1(03):1-3.

[5] 黃挺.“三產融合”助推農業現代化[J].江蘇農村經濟,2016(369): 24-26.

[6] 孟春.大力推進三產融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J].發展研究,2015(01): 7-8.

[7] 鐘智利,閆立萍,丁巖.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J].遼寧農業科學,2016(06):63-64.

[8] 孫春明.泰興市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探討[J].江蘇農村經濟,2016(09):37-39.

[9] 陳勇.試析農村三產融合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6(24):34-35.

[10] 杜長青,李旭梅.三產融合——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舉措[J].中國農業信息,2016(11):3-5.

[11] 何欽.福建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農村財經,2015(12):45-48.

[12] 李曼莉,殷明,倪錫林.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江蘇農村經濟,2017(01):45-48.

[13]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的意見[EB/OL].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7/12/25/art_2442_230220.html,2017-12-25.

[14]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15〕93號文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http://sdgb.shandong.gov.cn/art/2017/1/6/art_4563_5551.html,2016-12-13.

[15] 濟寧市農業局.我市農業“新六產”發展 《實施方案》經市委常委會研究討論通過[EB/OL].http://www.sdjnny.gov.cn/shownews.asp?id=2234,2017-12-04.

[16] 煙臺市農業局.煙臺市推進農業“新六產”發展實施意見出臺[EB/OL],http://www.ytny.gov.cn/article/show/id/28959/sid/671.html,2018-01-22.

[17] 龔正.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1月25日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N].大眾日報,2018-1-26(08).

[18] 王金寶.認真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7(10):11-14.

[19] 王雯.東阿縣農業“新六產”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7(22):269-270.

[20] 祝金水.農業“六次產業化”模式探索[J].農村工作通訊,2010(23):32-34.

[21] 高志翔.鹿泉農業“六次產業化”發展研究[J].河北農業,2015(12):61-63.

[22] 孔凡虎,朱應民,楊志強,石萬華.煙臺畜牧業“新六產”的發展[J].中國畜牧業,2017(04):65-66.

[23] 王娟娟.日本農業“六次產業化”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4.

[24] 鄭偉,張欣,李猛,呂曉彤.濟寧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21):1-3.

[25] 馬秋穎,王秀東.“互聯網+”對農業六次產業化發展的影響及推進策略[J].農業展望,2016,12(10):48-52.

[26] 王鐵軍.六次產業化下的鄉村復興[J].農經,2015(06):33-35+32.

[27] 金紅蘭,尹東華,金龍勛.農業六次產業化的發展過程與方向—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A與B農業經營組織經營者調查為例[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6,38(02):127-133.

猜你喜歡
三產融合文獻綜述
湖北宜都市柑橘農業循環經濟研究
“三產融合”怎么合?
諸城:工業強縣的“三產融合”之路
基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理念的農業園區規劃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小崗村三產融合續寫新篇章
城市規模經濟文獻綜述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Scratch教學研究綜述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