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多維度解讀

2018-07-03 07:05李巧玲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18年5期
關鍵詞:教材解讀體裁英語

李巧玲

【摘 要】正確、有效地解讀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的前提。解讀教材不僅要解讀文本的表面信息,還要關注單元話題、圖片信息、文化背景等內容之間的聯系。要多維度地解讀教材,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解讀單元話題,突出語言功能;分析文本體裁,領會編者意圖;聯系上下文分析,理解文字寓意;挖掘圖片信息,拓寬教材內容;了解文化背景,延伸教材深度。以此真正用活教材,用好教材,為英語課堂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教材解讀;單元話題;體裁;文化

教材是課程教學資源的核心內容,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也是將課程理念轉換為課堂學習活動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師必須要有課程意識,跳出教材的局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時還要基于課程標準,結合教學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現實水平和實際需要,為他們挑選最合適的教材,并在充分分析和研讀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使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然而,在解讀教材的工作中,許多教師往往只關注文本的主題內容,而忽視了重要的細節內容。鑒于此,筆者將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部分實例來談一談如何對教材作更深入、更細致的解讀。

一、解讀單元話題,突出語言功能

語言的功能有許多種,筆者認為,在小學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必須突出語言的人際互動功能和信息傳遞功能。然而,要讓學生用所學英語來進行交際,首先教師必須把教材中的語言知識轉換為學生的語言能力,以此來提升其英語語言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不僅要基于教材編者的意圖,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和接受能力等諸多因素進行文本解讀。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將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結合在一起,以一個話題為核心進行編排,總體呈現出一種模塊式的編寫體系。這種系統化的編寫使得教學內容相對集中,語言知識循環累加,有利于實現學生對語言的習得和發展。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的Unit 4 Hobbies,這一單元的話題是興趣愛好,這一話題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學生自我介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教材中的每一個文本都只提供了一個范例,內容相對單薄。對于教師來說,不能用一個范例的簡單重現或講解來進行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學生用I like...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可以用He/ She likes...來介紹他人的興趣愛好。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喜愛的顏色、科目、動物、季節、食物等內容設計綜合活動,豐富課堂操練的內容。

二、分析文本體裁,領會編者意圖

在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第一板塊都是語篇,即Story time,這也是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每個單元的Story time前,教師先注意到的往往是語言知識點、話題內容及故事中表現出的情感和文化等因素,而忽視了對文本體裁的解讀。事實上,譯林版小學《英語》中的Story time有著多種豐富的體裁,對話、故事、小詩、書信、日記等均有涉及。那么,為什么要這樣編寫?通過分析編者的意圖可以發現,這是為了使呈現的內容更真實,語境更自然,同時也更符合常態的邏輯關系。因此,當教師翻開一篇新的文本時,首先應分析它的體裁,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一)關注不同體裁的表達內容

不同體裁的文本在內容表達上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如教學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中的Story time,它以對話的形式討論暑假出游的計劃,其中涉及的語法項目是一般將來時中助詞will的用法。筆者曾聽過一節公開課,課上教師為了重點強化will的用法,不論是課前導入環節還是課后拓展環節都讓學生用I will...句型來向他人介紹自己的計劃。然而,該教師忽視了文本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問句:Where will.../How long will.../Will you...這些句子表明這節課最主要的內容是讓學生以對話的形式共同談論計劃,而不是僅僅用I will...來做機械的自我介紹。再如教學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師在教學中既不能忽視故事的趣味性,也不能忽視寓言帶來的教育意義,而應該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弱者看似微不足道,但有時也能給強者提供幫助;強者雖然強大,但有時也需要弱者的幫助。最后啟發學生思考:Why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ome friends at last?

(二)學習不同體裁的表現形式

不同體裁的文本在其表現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小學英語中最常見的文本體裁是短文和對話,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a day!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是一篇日記,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文本內容,還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撰寫日記的格式要求:開頭要有time,date,weather等要素;寫日記一般用過去時態,并按時間順序寫……學習完課文之后可以進行讀寫結合訓練,讓學生寫一篇簡單的英文日記,作為課后練筆。除此之外,還有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中的詩歌,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的電子郵件等不同體裁的文本。教師不僅要關注這些不同文本的表達形式,還要及時了解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掌握程度,布置相關作業,幫助他們學以致用。

三、聯系上下文分析,理解文字寓意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了解文本表面的內容,還要啟發他們思考文字背后隱含的寓意或因果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先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從教材的編寫思路、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再采用從整體到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分析文本之間的聯系與文本所要表達的特定寓意。如教學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 這一課,在讀完第一段后,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sisters對待Cinderella的態度都不好?為什么Cinderella沒有new clothes and shoes?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Cinderella突然說I have to go now?通過這些啟發式的問題,學生可以充分理解故事內容,明白人物關系和故事發展的邏輯性。

四、挖掘圖片信息,拓寬教材內容

插圖具有直觀性的特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能幫助他們理解難以用語言解釋清楚的內容。在英語教材中,插圖往往與課文的重難點密切相關,因此,理解文本內容時不能忽視圖中隱藏的信息。如Unit 3 A healthy diet一課中的健康食物金字塔,如果用語言講解,會涉及許多生僻詞匯,不符合學段要求;如果避而不談,又會讓學生產生困惑。針對這個問題,編者巧妙地呈現了健康食物金字塔的圖片,學生一目了然。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將Mike和Yang Ling的飲食內容與插圖(健康食物金字塔)進行對比,學生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出Mike和Yang Ling的飲食情況是否健康。這樣的插圖設計既便于教師講解,又便于學生理解,值得教師充分運用。

五、了解文化背景,延伸教材深度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學習英語必須要對英語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提高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水平。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涉及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必要時要對背景知識作適當補充,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

如教學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這個單元的話題是關于一個位于南半球的主要英語國家——澳大利亞。在進行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關于澳大利亞風土人情的圖片和視頻,作為拓展內容介紹給學生,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國家,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實現對教材的延伸和拓展。

解讀教材不能僅僅關注文本內容,還要多維度、多角度地探討教材背后的故事。教師要對教材有深度的理解和認識,而后根據學情和課標要求,領會編者的意圖,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容、思維和英語(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林倩.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滬),2015(9).

[5]吳紅梅.讓教材煥發生機與活力——創造性使用小學英語教材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16(9).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小學堯化街校區210046)

猜你喜歡
教材解讀體裁英語
茫然的體裁
蘇教版教材“解決問題的策略”新授課解讀
教學反思的四個著眼點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體裁好
讀英語
單元教學模式下,如何進行教材的解讀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