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

2018-07-10 12:34寇官春陳國敏張自豪牟倩秋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社會性發展學前兒童教育

寇官春 陳國敏 張自豪 牟倩秋

【摘 要】隨著學前兒童年齡的增長,其社會性也在不斷地發展,主要包括學前兒童的個性、情緒情感、道德感等方面。在這一階段,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則不利于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情形嚴重者則可能患上某種心理疾病,出現社交障礙等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學前兒童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教育

社會性是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產物,即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學前兒童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逐漸獲得社會性,不斷掌握社會規范,社會技能、適應社會生活,兒童的心理和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變化,變化趨勢可能會向好的方面,也有可能向壞的方面發展。因此,我們要關注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在適當的時機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幫助學前兒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社交能力等。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包括許多方面,如:語言的使用、人際交往、自我控制能力、理解表達能力、情緒情感發展、個性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道德行為等。其中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主要包括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情緒情感的社會化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個性發展

學前兒童個性發展包括氣質、性格、能力、自我意識的發展。兒童自出生以來,就帶有自身的氣質特點,氣質具有穩定性且并無好壞之分,在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過程,氣質可能會有所改變,這種變化只是指兒童的某些行為方式發生了改變,其原本所屬的氣質類型并無變化。通過與他人積極的交往、對新事物的接觸增多,兒童可能由原來的怯生、膽小向活潑、勇敢等方面轉變。學前兒童的性格發展是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性格與氣質不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受環境影響大??偟恼f來,學前兒童的性格大都具有活潑好動、愛交朋友、好學好問、易沖動、愛模仿等特點,學前兒童的性格具有可塑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增多,學前兒童會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性格,性格不同于氣質,性格受后天影響較大,我們要重視學前兒童性格的培養,幫助學前兒童形成積極的性格,有利于他們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促進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學前兒童能力的發展也極為重要。能力是指能順利完成某種活動的潛在可能性的心理特征。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能力的構成也不相同,學前兒童的能力主要由運動能力、操作動手能力、智力三方面構成。學前兒童由于性格大多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他們喜歡跑、跳、爬等,在這一階段我們要重視學前兒童的運動能力的發展,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讓兒童參與各種活動。學前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周邊感興趣的事物都具有探索的欲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兒童社會經驗逐漸增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喜歡幫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或者是自己學習穿衣、吃飯、洗臉等等,他們也喜歡創作一些小物品,比如剪紙、折紙、搭積木、玩橡皮泥等。智力在學前兒童這一階段也將得到飛速的發展,智力主要包括感知覺、注意力、記憶力、思維邏輯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等方面。兒童社會性的發展離不開智力的發展,學前兒童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活動,適應社會生活,需要對生活有足夠的了解觀察,對事件的起因、發展、結果要有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逐步掌握社會生活技巧。自我意識指主體對其自身的意識,即主體對自己的覺察,是對所有關于自己的生理、心理以及他人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動物沒有自我意識,只有人類才有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兒童社會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礎。自我意識有三個發展階段,即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心理自我。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包處于生理自我和社會自我這兩個階段。在1歲末左右,兒童可以將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對象區分開來,在2歲左右,會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我”,在與成人的交往中,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等等,到了3歲左右,兒童的生理自我基本成熟。3歲以后,兒童的社會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在6歲左右,他們開始對自己有獨立客觀的評價,逐漸擺脫對成人評價的依賴。同時這一階段的兒童道德意識也有所發展,可以初步地判斷是非對錯,比如說做某件事會讓父母不高興,他們便不會做了,但學前兒童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心理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往往自控能力較差,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是個體外部的特征,很少涉及個體內部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識的發展,可以是學前兒童逐步學會調節自己的行為,能夠恰當地評價和支配自己的活動、情緒情感等,這有利于學前兒童參與社交活動,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這是與他人友好相處的基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學前兒童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二、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

俗話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喜、怒、哀、樂是基本的情緒情感。兒童自出生后就有了情緒,比如新生兒會大哭等。有研究表明嬰兒出生時已具有五種面部表情:驚奇、傷心、厭惡、最初步的微笑和興趣。良好的情緒情感對幼兒的意識發展、個性形成,同伴交往等都有激發、促進作用。因此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良好發展有利于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活動中,社會性內容越來越多。比如新生兒在2—3個月就會產生社會性微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笑、對他人笑的次數越來越多。由于情感中社交成分的不斷增加,引起學前兒童情緒情感反應的社會動因不斷增加,0—3歲的兒童,產生情緒情感主要是生理需要,如:餓了的時候,沒有得到食物或是尿褲子了等等,兒童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會哭鬧。但三歲以后,兒童的社會性活動增多,他們產生情緒情感主要是社會需要,如得到父母、老師的表揚時,學前兒童會有開心、自豪的情緒體驗、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是和喜歡的小朋友一起玩了,他們也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也就是說三歲以后,兒童產生情緒情感的動因以社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為主導。情緒直接指導、調控著兒童的行為,驅動、促使著兒童去做出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或者不去做某種行為。比如,在孩子愉快情緒下,他們愿意學習,做什么事情都積極。情緒不好時,則不愿意學習,活動也不積極。所以,情緒情感的發展也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保持良好的情緒情感體驗,有利于學前兒童控制好自己的行為,與他人友好的相處,發展自身的社交能力,更好地體驗社會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兒童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社會交往經驗,對于如何解決壓力情境中所遇到的不適應問題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離不開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個體在發展中,總要經歷各種失敗挫折,然后從中獲取經驗教訓,才能獲得成長。學前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在父母、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嘗試著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通過這一過程,鍛煉自身的意志力,獲得社會經驗,發展自身的獨立性,逐步適應生活。社會適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的逐漸增強,能不斷促進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9.

[2]李紅主編.現代心理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歡
社會性發展學前兒童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淺談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培養
研究生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因素及改善路徑
家庭如何促進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淺析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