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道路的戰略構想

2018-08-02 10:15黃娟崔龍燕石秀秀
領導之友·綜合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美麗中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黃娟 崔龍燕 石秀秀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與中國夢必須探索一條科學發展道路。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要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道路,并圍繞這條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綠色發展的實質是“三生”和諧共贏,目的是實現人民幸福,目標是圓美麗中國夢,重點是建設綠色生態,途徑是發展綠色生產,引擎是培育綠色生活,保障是完善綠色制度,條件是加強綠色合作。這些思想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道路的頂層設計,對于我國深入探討與有效探索綠色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729(2018)04-0016-06

思路決定出路,道路決定命運。沒有正確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偉大的夢想,都不能實現;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1](P10,P88)探索、開創科學發展道路,關乎現代化與中國夢能否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面對生態世情、生態國情、生態民情嚴峻形勢,明確提出中國要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道路,并圍繞這條道路進行頂層設計、戰略布局、實踐探索。目前,學術界研究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美麗中國思想的成果較多,但從道路角度解讀其綠色發展思想的研究成果鮮見。深入學習、系統解讀習近平關于綠色發展道路的系列講話和戰略構想,對于我國深入認識與有效探索綠色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三生”和諧共贏是綠色發展的實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付出了巨大資源環境生態代價,表明傳統工業文明發展道路走不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先后提出要走新的發展道路,人與自然和諧之路,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2](P7)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提出中國要走綠色發展道路,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道路。如果中國走發達國家的發展老路,全球資源、能源都不夠中國用,必須走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3]綠色發展道路,是一條不同于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也不同于邊發展邊治理的道路,而是一條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是要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即人的生產生活不能超越資源環境生態承載力。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4](P50)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構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生產與生活方式。我們要走綠色發展道路,讓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成為主流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發展涉及生態、生產、生活三要素,其中,生態居于優先地位,而生產生活都要綠色化。綠色發展就是通過綠色生態建設、綠色生產發展、綠色生活消費,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的和諧共贏,建成生態美麗、生產美化、生活美好的生態文明新社會。這是一條生態優先、“三生”和諧、“三美”合一的發展新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綠色發展道路,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吧鷳B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形勢嚴峻,已經成為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生態環境,可載文明之舟,亦可覆文明之舟。中華文明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取決于我國資源、環境、生態的支撐。正是基于這一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將建設生態文明視為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二、提高人民幸福是綠色發展的目的

幸福生活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美好生活是我國人民群眾的熱切盼望。幸福美好生活與健康、收入、家庭、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我們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以往我們對幸福的認識局限于物質層面,沒有意識到生態環境對幸福生活的重要性。習近平不僅肯定物質幸福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生態幸福的新觀點,認為物質幸福不能取代生態幸福。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如今,生態環境在幸福指數中地位不斷提升,生態幸福在幸福美好生活中地位越來越高。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也逐年增長。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更優美的環境,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生態需要成為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生態幸福成為人民群眾的基本幸福,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我國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不強,生態產品供給難以滿足生態需要。在三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中,我國農產品、工業品、服務產品的生產能力迅速擴大,但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卻在減弱。[5](P79)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這兩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一對新的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生態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在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表現,影響并制約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整體解決。

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變。滿足人民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建設,增加優質物質產品;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就要抓好文化建設,增加優質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生態需要,就要抓好生態建設,增加優質生態產品。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解決生態矛盾、滿足生態需要、提高生態幸福,必須堅持生態為民、綠色惠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環境充分發展平衡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2](P33)

三、圓美麗中國夢是綠色發展的目標

方向正確、目標明確才能走對走好綠色發展道路。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6]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了綠色發展方向與生態文明目標,即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美麗的現代化強國。綠色發展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根本途徑,實現美麗中國夢是綠色發展的根本目標。只有更加注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才能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建設美麗城鎮。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是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動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是新型城鎮化的初衷與歸宿。鑒于傳統城鎮化的多重危機與現實挑戰,我國新型城鎮化不能走傳統發展道路,必須走生態優先的綠色城鎮化新路。城市發展不僅要追求經濟目標,還要追求生態目標、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也就是說,城鎮化不能超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極限,要合理布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城鎮。近年來,我國政府開展了生態城市、海綿城市、美麗特色小鎮等創建活動,有力推動了我國美麗城鎮的健康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美麗鄉村。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7]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當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任務,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改變農村許多地方污水亂排、垃圾亂扔、秸稈亂燒的臟亂差狀況,給農民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2](P89)

四、建設綠色生態是綠色發展的任務

綠色發展首先要解決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問題,節約資源、防治污染、保護生態是其重點任務。其中,節約資源是綠色發展的首要任務。人類生產生活離不開自然資源,當前我國能源、淡水、耕地約束趨緊,加上資源開發利用浪費驚人,嚴重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全社會加強資源節約,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更加重視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損害,更加重視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盵2](P78)重點解決能源、水、土地資源緊缺問題,將節能、節水、節地工作放在優先地位,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以確保資源安全與國家安全。

防治污染是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生態環境直接決定生活質量。目前,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等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這是未來幾年三大攻堅戰之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與目標,重點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針對大氣污染問題必須打贏藍天保衛戰,面對嚴重水污染問題必須打贏凈水保衛戰,應對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必須打贏凈地保衛戰。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才能保障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

保護生態是綠色發展的緊迫任務。森林、濕地、氣候、生物、海洋等構成了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條件。從總體上看,我國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我們要繼續開展全民植樹行動,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擴大綠化與綠地面積。湖泊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針對我國湖泊濕地大量減少狀況,必須制止圍墾占用湖泊濕地行為,嚴格實施退耕還湖還濕計劃。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防治自然災害與地質災害,維護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等。保護生態、修復自然,既要抓住重點,更要系統治理。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2](P55)我們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4](P24)建設生態良好型社會才能保障生態安全與國家安全。

五、發展綠色生產是綠色發展的途徑

綠色發展的最大挑戰是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與沖突,“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盵2](P19)目前,我國資源、環境、生態承載能力已經無法繼續承載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的粗放型發展。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是要處理好生產與生態的關系,即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系。我們既要發展經濟,也要優化生態環境;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經濟生態化,還要生態經濟化。這就需要我們改變經濟發展思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方式,引導實體經濟向更加綠色清潔方向發展,提高經濟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水平,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做大做強綠色、低碳、循環經濟。

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與落后的產業結構有關。我國多年來形成的產業結構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特征,高能耗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偏高,因此,根本改善生態環境狀況,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2](P38)產業發展應體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農業實現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形成綠色農業產業體系。

科技創新是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美麗中國的根本支撐。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們要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2](P3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綠色科學技術就是綠色生產力。發展綠色經濟依靠科技創新,壯大綠色產業要靠綠色科技。多年來,我國經濟粗放、產業落后,經濟與產業綠色化程度不高,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綠色科技創新滯后。因此,我們必須高度認識綠色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想方設法推動綠色科技創新與成果推廣,將綠色科技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與方向,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只有建立在綠色科技自主創新基礎上,才能形成中國特色綠色經濟與產業體系。

六、培育綠色生活是綠色發展的引擎

綠色發展還要處理好生活消費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形成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綠色生活方式、綠色消費模式。一直以來,我們關注經濟建設、生產發展領域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忽視了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帶來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奢侈浪費之風也開始起來了,特別是“土豪式”的生活方式,這是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根源之一。我們應該提倡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奢侈消費、炫耀消費、過度消費,認真落實《關于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積極引導人們綠色飲食、綠色服裝、綠色居住、綠色出行,鼓勵民眾購買使用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品,逐步養成綠色生活與綠色消費的良好習慣。

構建綠色生活方式就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是一場牽涉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這就需要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等理念,尤其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4](P23,P52)根據《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8]這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包含生態富強、生態民主、生態文明、生態和諧,生態自由、生態平等、生態公正、生態法治,生態愛國、生態敬業、生態誠信、生態友善等內容。[9]隨著美麗成為現代化建設新目標,需要核心價值觀體現新要求。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與生態文明意識,將為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綠色生態、綠色生產、綠色生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成為綠色發展的踐行者與推動者。這就要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內容納入國民教育培訓體系。對中小學生與大學生要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對政府與企業領導要開展生態文明培訓,對社會公眾則要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要創新活動方式,實踐教育是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主要方式。廣泛深入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才能培養全民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的新習慣。

七、完善綠色制度是綠色發展的保障

綠色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制度約束,制度建設是推進綠色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與體制不健全有關;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2](P102,P106)習近平高度關注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求盡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加快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步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要求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加快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建設。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標志著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正式建立。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中,習近平尤為重視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與生態責任追究制度。

考核評價體系是領導干部的指揮棒,建立完善綠色考評體系是一項重要制度。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2](P99)為盡快建立完善這項制度,我國黨和政府進行了積極探索。2013年,中組部印發《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要看生態文明建設實際成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考核評價重要內容。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明確以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這些制度為領導干部踐行綠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責任不明確、不落實、不追究,綠色考核評價體系形同虛設,綠色發展理念很難落實到位。領導干部任期具有時限性,生態環境破壞具有滯后性。這就需要建立針對領導干部的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2](P100)只有真的追究、終身追責,才能確保領導干部真的負責。2015年,《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正式頒布,為追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責任提供了制度依據。騰格里沙漠污染、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事件震驚全國,引起了習近平高度關注,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受到嚴肅追究與處罰。隨著這項制度的試點、完善、推廣,將對領導干部生態環境行為形成強有力約束,從而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供最為可靠的保障。

八、加強綠色合作是綠色發展的條件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需要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能源安全、應對氣候危機、保護生態環境,都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國必須攜手共尋解決之道。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人類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我們應該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子孫后代。我們應該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同保護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園,共同醫治生態環境的累累傷痕,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10]我們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在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方面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11]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護好地球,建成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

共建美麗地球,中國責無旁貸,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重要貢獻。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2](P142)中國提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森林蓄積量將取得較大進步。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參與制定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政府建立了國家層面的跨部委協調機制,將議程要求納入我國“十三五”規劃,并承諾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和幫助?;哪卫沓尚э@著:土地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重大生態問題,中國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庫布其治沙就是一個成功實踐,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國際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提供了中國經驗。[2](P146)中國積極承擔大國生態環境責任,為全球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綠色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與交流。廣泛開展國際綠色交流合作,以全球視野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既是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需要,也是促進我國綠色發展的緊迫需要。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合作與交流,習近平積極推動中美、中歐、中俄等綠色合作。開展國際生態合作與綠色交流,已經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重要工作,發展成為我國對外交往與交流合作的活躍領域。

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發展理念、人民幸福、生態環境、生產生活、法律制度、國際交往等領域的全方位變革,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要求開創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描繪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科學解答了什么是、為什么、怎么走綠色發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這是對中國綠色發展道路,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美麗中國夢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6.

[2]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 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3] 習近平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走生態 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N].人民日報,2016-01-08(01).

[4]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 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6] 習近平在APEC歡迎宴會上的致辭[EB/OL].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11/11/c_ 1113191112.htm2014-11-11.

[7]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7- 12-30(01).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N].人民日報,2015-05-06(01).

[9] 黃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態維度——生態文明 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J].思想教育研究,2015(2):31-35.

[10] 習近平.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國共產黨 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N].人民日報, 2017-12-02(02).

[11] 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 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 話[N].人民日報,2015-09-29(02).

猜你喜歡
美麗中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