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學習不枯燥 提問討論增實效

2018-08-25 19:52李青蓮
課外語文·下 2018年7期
關鍵詞:討論提問

【摘要】初中課本中已經出現大量文言文課文,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墒窃谄綍r教學中學生的表現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其實了解學習古文需要講究方法,方法不對,感覺晦澀難懂,似懂非懂;方法到位,輕松有趣,事半功倍。因此,好的學習方法將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古文學習;提問 ;討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開始,學生開始大量接觸文言文,學習文言文,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應該廣泛閱讀,深入理解??墒窃谄綍r的學習中,卻為了應對考試,大多教師只重視文言文字、詞、句的意思識記,學生似懂非懂,靠死記硬背學文言文,最終換來的就是學生對文言文的憎惡,失去興趣,就更談不上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了。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其實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巧妙的提問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就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加速器。

一、以問題引出預習階段的討論

(一)問題式提綱預習,互動檢查預習

預習課文必須出示預習提綱,否則預習就是盲目的。文言文預習提綱通??捎梦鍌€問題: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知識你了解了多少?你認為文中哪些字詞句是應該重點掌握的?結合注釋你能疏通文義嗎?這篇課文結構是怎樣的?這篇課文反映了怎樣的主旨?依據問題預習提綱,要求學生人人動手預習。但為了防止有些學生偷懶,教師要專門進行提問,檢查預習情況。此時教師的提問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作者、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預習情況,是一種最簡單的或低層次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基礎知識,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組討論總結,提問重新組合

每個學生預習完文言文后,知識點還是零散的,教師應該分組,讓他們把自己查閱的資料分類整理。經過小組討論可以增減相關內容,這樣使得他們的學習資料更加完善,更有條理化。此時教師的提問應該以理解型問題為主,要求學生通過討論,把已經整理好的知識進行解釋、分類、概括、比較或說明等,根據教師的提問引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將討論結果展示出來。將文言文的字、詞、句知識重新組合,對查閱的材料進行消化吸收后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不僅深刻記憶,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表達能力。

二、在問題中引導討論理解課文

(一)字詞釋義與文段翻譯時的討論

文言文的考查多以字、詞、句為主,所以在課堂上首先要抓的就是字詞釋義和語句翻譯。通過小組內部及小組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高效記憶相關的字、詞、句的知識。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以便對學生疑惑之處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等學生的討論學習結束后,老師根據學生討論反饋的情況進行重點、難點、考點講解,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教師此時的提問注重字、詞的記憶和語句的理解提問,以夯實基礎知識為目的。

(二)對課文朗讀的討論

朗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習文言文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反復朗讀,準確斷句、停頓,才可以完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對于如何朗讀,也可以讓學生反復討論揣摩,根據文章意思,該停則停,不該停頓就一氣呵成。因為如果停頓不當,就會曲解文章的意思,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進一步解讀課文的基礎上做到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此時教師可以采用激發打擂臺的方式進行,比比看誰讀得最好,激發學生好勝心。

(三)分析課文結構,總結文章大意

分析文言文的課文結構,要在疏通文義后才可以進行。之前在預習提綱中要求每位學生能夠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分析課文結構,所以在課堂上可以讓小組成員就每個人的結構劃分進行討論、總結,最后每個小組得出結論,并選派一位學生發言。如果其他小組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并陳述理由,最后由教師分析講解。此時教師提問也應該以理解型提問和分析型提問為主,要求學生分析人物之間的關系,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最后總結課文結構。通常要討論“為什么”這么理解,需要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討論,對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加以分析,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有利證據。

(四)對文中人物,情節的討論

通過理解字、詞、句等,已經對文章有了整體感知,那么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進行討論。通過人物描寫手法,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樣的人?某個細節描寫有何好處?結合自己學習生活,談談自己看法……教師先要根據每部分內容提出與課文理解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進行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此時的提問也應該采用理解型提問、分析型提問、應用型提問和創新型提問。應用型提問要求學生把所學知識或者情感教育等應用于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創新型提問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

三、結語

采用“以提問為導向的討論”來學習文言文的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學生不光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更是在教師問題的指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切身感受。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導者,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能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大敏.初中文言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9).

作者簡介:李青蓮,女,1979年生,甘肅武威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

猜你喜歡
討論提問
試論基層電力市場營銷策略
談談提問在高一年級數學課堂上的運用
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有關開設跨文化課程優化教務管理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