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某江水污染事件探討農村水污染治理長效機制

2018-08-27 04:24朱燕錦
南方企業家 2018年11期
關鍵詞:水污染治理

朱燕錦

摘要:本文以某江水污染事件為實證研究對象,得出我國農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監管失靈、規制俘獲、治理主體單一等問題,提出引導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健全排污收費制度等措施。

關鍵詞:水污染;治理;公眾監督

農村水污染治理政策失效的原因

政策執行主體:規制俘獲

規制俘獲是指政治上腐敗或政府在行政上失敗的行為。一旦規制俘虜發生,企業的利益比公眾的利益更被優先考慮,使得社會公民利益受到損失。在某江水污染事件一案中,某州市環保局就是受俘機關。某州市環境保護局黃某,收了某州市匯威廠趙某平廠長送的五萬元人民幣現款后,屢次出頭邀請某州市環境保護局平桂分局莫某堅局長到飯店與趙某陽用餐,以致莫某堅在匯威廠根本不符排發排污許可證的情形下,在2013年5月23日署名同意對該廠排發排污許可證。黃某身為政府工作人員,利用手中職務便利,為不合規企業謀取經濟利益且還利用職務權利和審批條件,為不合規企業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導致某江被污染。

監控機制:監管失靈

政策監控機制主要有立法機關、非營利性組織、司法機關、大眾傳播媒介、公眾。我國農村水污染治理立法相對滯后,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起適合農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實際急需的法律法規。農村水污染懲治機制不健全,缺乏長效監管機制,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大,導致水資源保護公共政策失效。在某海誠德事件中,當地政府沒有動真格,監督管理形式化,整改也是走過場。某海市環保局針對誠德公司廢渣污染問題下達的行政處罰文件20多份,但最后都不痛不癢,不僅未解決問題,反而增加了企業的僥幸心理,導致水污染問題愈加嚴重。

農村水污染治理主體單一

環境是準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但是,一些人的過度消耗,就會影響其他人的使用。政府通過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對企業、個人等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治理。但是,政府治理環境,有一定的好處,但也存在很多限制條件,水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如果全靠政府,政府財政壓力過大。而且,鄉鎮政府為了擴大稅收容易對重污染工業實行地方保護政策。因此,需要探索水污染治理主體多元化,接納非政府組織等參與環境治理,形成相互監督的態勢,降低政府的副外部效應。也可以增加消息互補的優勢。

農村水資源保護長效機制建議

引導多元主體合作共治

合作治理是非政府組織成長的結果,是政府角色由掌舵而不是劃槳轉變的一種治理模式。實際上就是在公共政策實施過程中由政府、非政府組織以非營利性為紐帶、并以服務為宗旨而進行的過程。不再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運行模式,而是各主體在對公共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謀求對社會公共事務實施互動的管理過程。水資源作為傳統意義上的“準公共產品”,利益攸關方眾多,絕不僅僅是政府或者企業一方面的問題,政府應積極引導環保組織、企業和村民作為利益主體積極參加,利用各自的治理信息和工具,相互合作與溝通,打破現有的治理桎梏,實現功能上的互補。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建全市場監管機制

建構政府為主導、市場運作的監管機制,使水污染治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信息收集機制多元化。水污染治理需要龐大的資金,如果單單依靠政府投資來實現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多渠道融資建設,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治理污水。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指導思想,用經濟利益來引導企業、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對水污染治理的積極性。并且可以利用市場運作,比如外包、公開招標的形式推動治理污水的基礎設施建設,選擇最優融資主體,實現特別許經營,強化監管。鼓勵排污企業委托專業化治污公司承擔污染治理。吸納民間資本加入垃圾處理運作、治理污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完善農村水污染治理公眾參與機制,發揮公眾監督作用

完善農村水污染治理公眾參與機制,發揮公眾監督作用。一是農民。農民是農村水污染治理的直接利益相關者,應承擔農村水污染治理監督的責任。在治理農村水污染時,要充分發揮廣大村民的主體作用。政府需要做到健全的水污染治理信息監測和公開制度,村民的知情權得到保障,才能保證農民實行有效監督。二是企業。政府可以和企業簽訂“環保協議”,企業達到環保目標就進行物質激勵,反之,如果企業沒有完成環保目標,就要對其處罰。這樣能夠提高企業參與水污染治理的積極性,達到雙贏。三是農村社區。我國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社區機制,發揮村兩委的作用,實現村民自治,更有效的發揮公眾的作用。

健全排污收費制度和農業生態補償

目前,我國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已經存在排污收費制度和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排污收費制度和農業生態補償使排污量與企業經濟效益相關,從而對企業施加壓力,這樣企業為了經濟效益,就會承擔相應的保護環境的責任,減少排放污染物。但是,排污收費制度目前還存在著管理困境,執行得并不到位。這主要是由于環境監管漏洞。資料表明:鄉鎮企業交納的排污費遠低于排污量,根本無法達到治理污染的作用。因此,必須完善排污收費制度,實現政府、非政府組織、公眾協同監督機制,使監管俘獲無處插針,才能真正達到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結語

本文通過對某江水污染事件的分析,提出引導多元主體合作共治,建全監管機制,完善農村水污染治理公眾參與機制,發揮公眾監督作用等措施,以期健全農村水污染治理長效監管機制,為人民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

猜你喜歡
水污染治理
農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責任
實驗室水質分析質量評價方法分析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