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和思考

2018-09-17 05:42熊佳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探索與思考高職教師互聯網

【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形式不斷更新換代,如交互式電子白板、遠程協助,直播課堂等新的平臺不斷地出現?;ヂ摼W時代的高職院校的教師應不斷進修更新教學理念與思想,不斷完善自我的專業技能,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完美課堂教學,高效應用信息技術,打造了一個更加實用和創新的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課堂。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教師 課堂教學能力 探索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06-02

“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信息技術和教學如何深度的融合,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帶來怎么樣的挑戰,面對當前職業教育的新生代90后、00后,作為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師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如何在課堂中立足,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迫切需要關注與解決的問題。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細化,作為人才所具備的素質越來越高,提升個人素養是人才參與競爭的必要手段。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儲備,突出專業特點的同時,公共基礎課程同樣重要,大多是各專業課程的前導或鋪墊,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一、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這是一個科技大數據時代,有人覺得當教師是一種學無止境的修行,有人覺得當教師是一種自我提升和蛻變的契機??茖W技術的迅速更新,教師想要獲取資源和知識途徑更加寬泛。知識通過信息技術轉化可視化的信心,計算機網絡協助其講授方式,知識經過處理再加工過程最后完成意義傳達,在教學實際情況中更需要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就某種程度而言有更多可以創新的地方,中國的職業教育一直期待有新的局面出現,教與學方式中應用到信息技術也許是一個好的開端, 讓高職語文課程凸顯出職教的特色,破除了傳統職教的觀念,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了明確的認識,提升自身多媒體應用能力,為促進社會經濟的飛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人才。

職業教育這個既特殊又需要給予更多注入的教育類別中,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的對教師的又一個要求,在今天職業教育信息化快速建設中,教師用不用,怎么用,會不會用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對職校的學生來說既是希望也是挑戰。在國家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進行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之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在職培訓提升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應用能力。

加強高職院校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成為職教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我國職業教育培訓的現狀,多形式的在職培訓是目前比較可行的策略。多層次的信息化技術能力培訓,為職校老師在授課中應用有效起著巨大推動。教育教學環境的不斷更新,掌握并運用能夠多種教學應用技術,如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己成為對教師自身發展的基本條件。在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國家時代背景下,能夠為老師在良好的政策環境進行職業成長奠定基礎。

二、完善教學信息技術設備設施

目前職業教育在校園教學信息技術設備建設上普遍存在嚴重經費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高職院校這個問題更加明顯,但是光靠國家政府的專項撥款是肯定遠遠不夠的,可能需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發展歷史、文化背景、所在教育系統中的位置、專業學科課程的特點,真正現實相產學研合作來擴大學校收入的增長,挖掘學校的潛在資源,或者利用一些學校傳統的餐飲服務等設施來彌補經費空缺,緩解部分經費。

高職院校的教師們反映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進行實際教學時,可供使用的教學資源十分有限。加強高職院校教學的資源建設與整合,也是一種對教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一種資源投入和人力投入。在建設的過程中也能逐漸完善教學中需要使用的教學信息設備及設施。

職業教育最終還是需要完善建設投入機制;如果有每個高職院校都能有一個完善的投入機制并且能夠規范學校信息技術設備和設施的發展,建立相關的投入決策和監督體系,有計劃有目的有節奏地對學校信息設備和設施進行規劃其投入方向及投入力度,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建設投入方案。那么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設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必然能與教師實際需要匹配。

三、提高教師對應用文課程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引入最新的教育觀念,創設合適問題情境,結合所學專業特點,創設多種實踐活動或體驗性活動來吸引學習者對語文學習的關注。課堂中多媒體的引入使高職語文授課教師又增加了一種方法途徑。

在現行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中授課教師真正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來理解教學內容,更需要了解和考慮自己說授課的對象,不僅研究學生對象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還需研究學生對象的心理、情感、態度和素質。開發目標,需要有效區分目標,有些目標可以通過講授教學來解決的,有些是需要通過師生互動體驗教學來解決的,有些需要進學生自我進行思考拓展的學習活動。對于教學目標的開發和制定授課教師應當做到有張有弛,并挖掘教師自己在這些目標方面的經驗和體驗,以便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教師作為課程的承載者,踐行師者的言傳身教。

網絡平臺能夠在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自留地。學生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時,開始會覺得有一定的新鮮感,讓學習興趣的養成和保持,大千網絡世界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教師有必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在上網時明確目的,把握自我。

在課前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布置下去,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和手機進行信息搜索查閱刪選參考資料,完成學習任務。刺激學生學習課前探索的自發和積極度。課中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訓練活動和語言活動引導到情境任務之中,引導他們在情境任務之中主動思考,鼓勵探索意識和實踐精神的形成,培養其操作能力,形成創新思維方式和行事準則。課后還讓學生形成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一直以來,師者主宰了學習者學什么。從授課學內容、授課環節、授課方法、授課策略等都是教師在課前設計好的,學習者被動參與受到限制。學習者對課程的興趣和愛好帶動不起來,無形中遏制了學習者自我意識的體現。師者在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條件中,學習者有機會能夠按照自我的實際需求、個人熱情來選擇所需習得方向和適應自身訓練活動。就學方式和策略也可選擇,不受限制,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也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開拓能力和創造能力。信息技術輔助于課堂教學活動也符合學生發展的認知規律,信息體技術應用所提供的學生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習者的知難而上和積極向上精神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平臺,讓學習者真正成為自身就學的主宰。

四、激勵教師積極使用新媒體教學

高職院校應該創設與健全相關的信息技術部門,設立專門的領導責任制的管理專門機構,由上至下分級分層進行建設,組織施行相關設備設施的基礎建設,深度挖掘和利用高質教學資源,改變過時教育的教學理念,加強先進的意識形態,創新教學課程,推進課程改革。

有針對性的增強教師信息意識的培養,教務部門可以采取“賞罰分明”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對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培訓,除國培、省培等,聘請校外的業內知名專家,校內的優秀精英;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體驗,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技能對促進自身教育教學、科研課改,職稱晉升都是有幫助的,調整和轉變教師的角色身份,提升自我的信息技術技能素養。鼓勵教師立足教學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的信息化比賽,對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個人與團隊進行嘉獎并與科研,職稱晉升掛鉤,對于置身事外的教師也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在教師的綜合考評與年終績效方面有所體現。

五、結語

現今的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產生了煥然一新的變革,不僅僅改變的是課堂授課的方式手段,還改變了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未完成人”的學習需求。這本就是對教育教學的引導者的一種全新考驗。教師要為課堂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出高質量和高享受的視聽覺環境。這些教學設計課件要具備教育教學的普遍性、教師教學的獨特個性、師生交流的互動性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特點,是當前教育產品市場化的衍生產品所不能取代的。不同專業方向和學生情況選擇最恰當的媒體技術和資源。我們衡量一個教學課件好不好并不單單是課件是否使用了先進APP設計軟件技術和良好視覺聽覺觸覺效果,更是要把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學環境、所學專業、多年教學經驗與相關教輔APP軟件設計技術結合調節到最佳狀態,使教師個人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素養達到較和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用群英,陳光王久.公共基礎課與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29-31.

[2]李曉鋒-高校公共基礎課現狀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08-111.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2012(8}.

[4]胡戎,李佼.關于教育行動研究中研究者角色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2.(6).

[5]楊利香.在公共基礎課程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9)

作者簡介:熊佳(1982-),女,漢族,湖南益陽,講師,碩士,教育教學管理,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探索與思考高職教師互聯網
淺談煙草行業基層黨組織融入安全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高中生物新課程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淺論新時期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師素質淺談
翻轉課堂背景下的高職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探析
高職教師教學自主權和職業承諾的關系研究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探索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