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散文式”課堂教學初探

2018-10-19 01:44孟憲志
求知導刊 2018年20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課堂

孟憲志

摘 要:散文是一種自由的文體,“形散而神聚”是其重要特點?!靶紊ⅰ笔侵干⑽牡娜〔氖謴V,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方法不拘一格,組織材料、結構成篇也比較自由;“神聚”則是說其表述的中心思想集中?!吧⑽氖健钡恼n堂教學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活”。它改變單一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度。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最終目的就是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形之散”

1.靈活多樣的導入

一節課開始時,學生對課堂的內容期待值是很高的。如果教師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巧妙切入,很容易把學生帶入課堂。因此,靈活多變的導入十分重要。如在講授《海倫·凱勒》一文時,我就采用小實驗。讓學生蒙上眼睛,在規定的方格中原地踏步,結果信心百倍的學生沒幾下就踏出了方格,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師因勢利導自然是水到渠成,為新課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恰逢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尾聲,我播放了一段短視頻,學生民族自豪感一下子被激發了,這樣的導入,不僅容易把學生拉近文本,無形中也完成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2.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學生的主陣地。學生在放松的學習環境下更容易獲得知識。在《最后一課》分析小弗郎士形象時,我就拋出一個問題:你眼中的小弗郎士是怎樣的?我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找出語句,帶著問題開始閱讀,課堂氣氛一下“散”了,讀書聲、討論聲交織,課堂真的成了學生的課堂,我此時就是一個聽眾,討論后學生競相回答問題,小弗郎士的形象開始浮現。我總結引導:小弗郎士的性格有變化嗎?學生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學生的二次閱讀討論又一次展開。我再次引導:是什么讓小弗郎士有這么大的轉變?學生討論交流,使其認識開始加深,文章的中心也開始呈現出來。

3.作業練習不拘泥形式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除完成規定的作業和練習,適時適當地引用實踐性作業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荷葉·母親》《秋天的懷念》一單元時,我在課后布置了幫媽媽洗洗腳的實踐作業,還傳授學生簡單的按摩手法,讓學生幫媽媽做簡單的按摩,孩子與母親的距離拉近了,這比一般的說教效果要好很多。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更容易被文章的語句所打動,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無形中也完成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二、“神之聚”

1.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教師灌輸的過程,而是學生自我探究、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點就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把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應是學生的課堂,不應是教師的課堂,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已有知識,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學習歸納總結把握新的知識。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展開學習活動。

2.三維目標不動搖,巧于語文課堂安排

語文課堂教學最忌諱照本宣科的說教?!吧⑽氖健闭n堂教學往往將課內學習與學生的課外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如《老王》一課,在分析了老王這個人物之后,我問學生身邊是否有這樣善良可敬同時在社會中卻處于弱勢的人,利用“你如何看待像老王這樣的人?”這一散點問題,回歸到課文中,討論楊絳是如何看待老王的,并深入分析“愧作”的含義及原因,這是由外而內的遷移。一堂課的導入問題也常??梢允沁@類由外而內的遷移式問題。

然而教師設置的導向問題,學生也未必能完全回答,此時如何打破局面,啟發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學生的思路拘泥于一個小天地無法突圍,主干式問題得不到解決時,教師可以設置啟發性的散點問題,幫助學生突破狹小的圈子通往開闊地。如在《威尼斯商人》一課中,我設置的一個主干式問題是:“鮑西婭是如何贏得這場官司的?提示:在與夏洛克的應對中有三處伏筆,這些伏筆都得到了照應?!睂W生只找到了兩處,于是給出啟發式問題:夏洛克涉嫌謀殺公民的罪名從何而來?于是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第三處,切實感受到了鮑西婭的智慧。

參考文獻:

[1]彭廣輝.淺析初中語文教學管理工作[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

[2]陸 赟.初中語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應用現狀及應對[J].學周刊,2018(3).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課堂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歡樂的課堂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寫字大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