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意義與方法

2018-10-20 04:28曾文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素質教育意義

曾文

摘 要:歷史是一門動態發展的學科,它既反映過去又面向未來。高效率、高質量的歷史教學活動,一方面有利于開發智力、增長知識,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意志情感與心理素質。本文結合中學歷史教學的具體內容,著重探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歷史教學意義與具體方法,希望新形勢下的歷史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教育改革目標,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關鍵詞:中學歷史;素質教育;意義;方法

歷史學科憑借其知識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雙重作用,在推動素質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中學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意義,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改革方案,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結構,創新教學思路,客觀呈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1.中學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意義

1.1中學歷史教學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發展

中學歷史教學活動想要落實素質教育根本目標,必須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重新整合創新教學方案,遵循以生為本原則開展教育活動,嘗試從學生視角為出發點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因此可以說,素質教育加快歷史教學改革的步伐,而在此過程中執行的改革計劃與改革措施符合新課標的發展需求,二者協調統一,共同促進、共同進步。

1.2中學歷史教學有利于培育學生創新思維

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同樣歷史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工作的推動作用下做出一系列的改變與創新,趣味橫生的教學內容與生動靈活的教學手段,激起中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求知欲望,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與思考歷史知識,深受歷史文化的熏陶與感染,無形中提高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處理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

1.3中學歷史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歷史文化內涵來自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產物,也是古代智慧的結晶。中學生在學習歷史文化知識過程中以史明鑒,通過汲取歷史教訓、學習歷史經驗而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與自我提升。有關中學歷史教學的素質教育發展,就是全面滲透歷史文化的精華,將歷史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個性成長密切結合,學生在了解歷史背景、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提升道德品質與綜合素養。

2.中學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改革方法

2.1興趣引導,全面滲透德育教育

為了讓學生投入歷史探究活動,認清歷史真相,汲取歷史教訓,獲得德育教育的熏陶,教師應從學習興趣為切入點,讓學生樂學、愛學,才能學有所獲。例如講解“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相關知識點,筆者列出一系列的問題:皇家園林是我國古代人民150余年的藝術瑰寶,卻被英法聯軍入侵而燒毀一空,最后成為一片廢墟,直到今日都沒能完整修復,這是為什么?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為什么帝國主義能如此囂張霸道,他們能肆意地挑起戰爭、制定不平等的交易條件,強盜般地掠取我國領土?時至今日,這樣的侵略行為還會在我國發生嗎?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理順整節課的學習思路與學習要點,而且聯系當今我國社會發展現狀,這恰好是中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的內容,結合釣魚島維權事件,學生體會“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昌”的深刻內涵,并由此引發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與民族自豪感。

2.2啟發教學,激活學生創新意識

素質教育強調以生為本教育原則,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例如,學習“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時,為了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新舊中國的外交水平,筆者課前準備了精美的PPT課件,分別給學生介紹新中國與舊中國的外交差異,列舉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與中國建交的17個國家情況,重點了解具有時代意義的中印建交和中緬建交。通過對比、歸納與總結,學生深刻體會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以“弱國”形象出現,可用“屈辱”二字形容外交活動,舊中國的外交是“不平等的”,是“跪著”的;而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形象煥然一新,開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門。通過這種啟發教學形式,學生打開了學習思路,以活躍的思維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更透徹地分析歷史問題、認知歷史問題。

2.3多元方法,充分調動情感共鳴

創新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例如,學習“世界的文化杰作”時,為了讓學生切身感悟世界近代史的音樂、文學與美術成就,筆者首先在課堂播放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雄壯的音樂背景激起學生的豐富情緒,大家一起探討《英雄交響曲》中寄托的作者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其次,學習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采用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認真地表演、認真地思考問題,在表演中體現托爾斯泰的身世以及文學成就,加深對托爾斯泰作品的理解。最后,了解與認識美術名家梵高,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梵高代表作《向日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鑒賞名畫,并各小組嘗試自己動手繪畫,將課堂教學的氛圍推向高潮。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以積極的學習態度、豐富的情感體驗,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有效的歷史教學活動能幫助中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更多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對于歷史教師來說,也要把握教學改革的動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歷史探究興趣,同時將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共同培育中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黨振華.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對策探究[J].學周刊,2016(24):32-33.

[2]池水清.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藝術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90.

(作者單位:四川南充市儀隴縣芭蕉鄉小學校)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素質教育意義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有意義的一天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