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析生物學實驗材料選擇錯誤的原因與對策

2018-10-21 00:56張命康
天津教育·下 2018年10期
關鍵詞:過氧化氫溶液分數

張命康

實驗材料的選擇是生物學實驗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高考考查學生關于實驗探究能力的命題范疇和角度。面對實驗新情境題,學生需要自主選擇實驗材料,但常感到束手無策。實驗材料是實驗成功的基石,材料選對了,則事半功倍;選錯了,則實驗失敗,只有正確的實驗材料,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和結果的正確性??v觀生命科學研究史,不少科學家取得的成功與實驗材料的恰當選擇是分不開的。如德爾布呂克、盧利亞和赫爾希,歸功于選擇了噬菌體病毒;摩爾根的成功在于選擇用個體小、易飼養、染色體少、相對性狀易區分、雌雄易辨等特征的果蠅來做遺傳學實驗。

選擇實驗材料的試題及分析

試題: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在探究酶的特性時,教師提供了如下可供選擇的材料用具: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質量分數為2%的淀粉酶溶液、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豬肝研磨液、質量分數為1%的碘液、蒸餾水、90℃熱水、冰水、試管、量筒、小燒杯、大燒杯、膠頭滴管、試管夾、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溫度計、pH試紙、火柴、標簽紙、衛生香。

問題:1.若要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應選擇哪些實驗材料?2.若要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應選擇哪些實驗材料?

正確的選擇:1.質量分數為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豬肝研磨液、蒸餾水、試管、量筒、膠頭滴管、試管夾、pH試紙、火柴、標簽紙、衛生香;2.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2%的淀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1%的碘液、蒸餾水、90℃熱水、冰水、試管、量筒、膠頭滴管、試管夾、標簽紙。

在實測時,學生感到難度大,因此錯誤百出,教師也覺得要快速從眾多材料中做出正確選擇并非易事。學生的主要錯誤在于反應物與酶制劑的選擇上,在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時,錯誤選擇了淀粉與淀粉酶;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錯誤選擇了過氧化氫溶液與豬肝研磨液反應。其實,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會分解,在堿性條件下會生成碘化鈉和碘酸鈉,故淀粉不宜作為探究pH對酶活性的反應物;過氧化氫在高溫下會分解,產生氣泡,故過氧化氫不宜作為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反應物。

學生選擇了錯誤的實驗材料的原因及分析

首先,教材必做的實驗沒有做。由于學校辦學條件、教師實驗意識和教學課時緊張等種種原因,課標和考試說明要求必做的實驗沒有做好,或口頭實驗,或合并做,致使學生只有書本知識,沒有親身體驗的感性認識,不了解各種實驗試劑的作用和實驗器材的用途。就算硬件設施齊全,有的教師認為選材簡單而不重視實驗材料選擇的訓練,導致自主選擇材料進行探究實驗被呆板的驗證性實驗所替代,只有考試時,學生才有機會進行實踐。

其次,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對于一些實驗用具,學生缺乏生化知識,一知半解,照方抓藥,沒有深入理解反應的原理和機制,沒有進行材料的對比和選擇,遇到易混的材料時就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張冠李戴。學生對實驗材料不能做出的正確選擇,除了與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少有關之外,還與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有關,在提倡合作學習的課程背景下,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獨立思考品質的培養。

最后,不了解實驗材料的選擇原則。選取的材料要符合實驗的要求。如觀察動物細胞的細胞核或有絲分裂時,選擇的材料要含有細胞核,不能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因為此細胞沒有細胞核,不能進行有絲分裂;選取的材料要符合實驗的原理。實驗原理是完成實驗的依據,選擇的材料既要保證反應原理的實現,又要方便檢測結果的觀察。如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選擇過氧化氫與過氧化氫酶進行反應,生成的氧氣易于檢測,可通過觀察氣泡的多少,用帶火星的木條或衛生香來檢測;選取的材料要易獲得、低成本。如在非板栗產區,生物組織中淀粉的檢測不適宜選取板栗,可選擇不受季節限制且來源廣泛的大米、面粉等;選取的材料要易于觀察實驗現象。如,根據健那綠染色法觀察植物細胞的線粒體時不能選用黑藻,因為它具有綠色的葉綠體,會干擾對藍綠色線粒體的判斷;選取的材料要易操作。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時,必須選用較大的花生種子,不能用含脂肪多的芝麻種子做切片觀察,因為芝麻種子太小,不易徒手切片。

正確選擇實驗材料的對策

破解實驗材料的選擇難題,只靠做題是解決不了的,一定要動手做實驗,在操作中理解材料,熟悉各實驗材料的特性,靈活選取材料。

教材必做的實驗一定要認真做,積累實驗材料選擇的經驗

對于課標和考試說明要求必做的實驗,教師一定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親手做,而不能進行口頭或筆頭實驗,否則學生的感性認識嚴重不足,僅靠背誦的實驗知識不能解決材料的正確選擇問題。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時,沒有動手做過實驗的學生連有氧呼吸裝置——錐形瓶的數量與順序都不清楚,選擇材料時難免會出錯,更不用說解答創新的變式題。教師最好能把驗證實驗變為探究實驗,增加自主選擇實驗材料的訓練機會。

必須對實驗進行歸納分類,正確理解材料選擇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做的實驗多達19個,這些實驗包括顯微觀察類、模擬類、調查類、生化鑒定類,每類實驗選擇材料都有一定的共性。如顯微觀察類的實驗,選擇材料時,要突出顏色對比,必須易于在顯微鏡下觀察;做生化鑒定類的實驗時,要突出顏色反應,注意選擇材料的顏色與反應后的顏色不能相同或接近,避免干擾。對實驗歸類后,有助于理解材料選擇的原因,有利于正確遷移知識。

要有一定的試題操練,鞏固各種實驗材料的特點

要找一些典型的有關實驗材料選擇的精品題進行練習,熟悉各種實驗材料的特點、優勢、長處。如,豌豆與玉米不同,豌豆為閉花授粉、自花傳粉的植物,可用于研究自交的材料,而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傳粉的植物,可用于研究測交、雜交等。在習題訓練中,熟悉考法和設問,提高解題能力。假如沒有一定的操練,則易遺忘和回生,從而導致誤選。

變式頭腦風暴,靈活選取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要活用,學生可經常進行頭腦風暴,思考實驗材料一種多用、多種一用、替代性創造使用。如對于常見且易栽的洋蔥,其作為實驗材料,適用范圍廣,可以“一種多用”:洋蔥的根可用于“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有絲分裂”“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將洋蔥的鱗片葉搗碎后可用于“檢測生物組織中脂肪、淀粉(或還原糖)、蛋白質”;鱗片葉外表皮可用于“臨時裝片的制作”“使用高倍鏡觀察植物細胞結構”“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內表皮可用于“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洋蔥的綠葉可用于“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在日常實驗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思考:“洋蔥能用于高中生物哪些實驗?”

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理解實驗原理,了解實驗材料的特性,分析實驗類型,多思考、常操練,才能對實驗材料做出正確選擇。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自主學習的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JKXB18-374)

猜你喜歡
過氧化氫溶液分數
一種快速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難點,分數更上一步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注意事項及改進
雙氧水能不能用在食品中?
基于血紅蛋白—納米磷酸鈥復合材料的過氧化氫生物傳感器
……的近似分數的若干美妙性質
強堿混合溶液pH值的計算
奇妙分數與特殊數列自動生成
溶液知識 巧學妙記
例析高考對“pH+pH=14”的考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