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壁鳩魯的幸福教育

2018-10-29 01:49劉珍雷向永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幸福教育快樂

劉珍 雷向永

摘 要:什么是幸福及如何實現幸福,對此問題歷來有不同回答。伊壁鳩魯是希臘時期的重要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創辦了平民教育的學園,向平民階層教授宇宙與自然知識,并教導人們如何實現幸福。伊壁鳩魯認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人和人的靈魂也都是由原子構成,痛苦對應靈魂的騷動,于是肉體健康、靈魂寧靜即是幸福生活。由原子組成的靈魂有一定的自主性,于是人也有其自由意志而不必匍匐于必然性的命運,可以通過克制不必要的欲望與享樂,并自主自覺地運用自身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幸福。他所倡導的獨立自主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幸福學說對后世影響深遠。

關鍵詞:伊壁鳩魯 幸福教育 快樂 自由意志

伊壁鳩魯是希臘時期的重要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創辦了進行平民教育的學園,向平民階層教授宇宙與自然知識,并教導人們如何實現幸福。伊壁鳩魯的幸福論深受德謨克利特影響。但和德謨克利特的學說所不同的是,伊壁鳩魯鳩魯認為人有其自由意志,應自主自覺地運用自身的力量實現幸福。此外,伊壁鳩魯還對快樂和欲望予以肯定,因為欲望多是人的幸福愿景,快樂對應欲望的實現,但不是所有欲望都應當去追求,也不是所有的快樂都應當享受。為此,伊壁鳩魯對欲望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并分析了取舍的理由,實際上為人們確立了實現幸福的行事原則。

一、伊壁鳩魯的幸福觀

德謨克利特認為人的靈魂和萬物一樣都是由原子構成,人一死,原子消散,人的靈魂也就不存在了。幸福與不幸都源自靈魂的感受,靈魂的騷動使人痛苦,靈魂的寧靜讓人愉悅,所以人最好在盡可能愉快的狀態中過生活,并且盡可能少受痛苦。雖然享樂之事讓人快樂,但短暫的享樂之后隨之而來是騷動不安帶來的痛苦,因而應當克制對富貴的欲念?!懊\是很闊綽然而很無常的,至于自然,則自滿知足。所以自然總能以它那些比較差、然而很可靠的手段,贏得那些偉大的希望?!盵1] 113通過“有節制的享樂”過寧靜淡泊的生活是實現靈魂寧靜的最好的方式,因為這種生活方式是一種自然的手段,簡單易行又可靠。

作為德謨克利特學說的繼承者,伊壁鳩魯沿用了德謨克利特關于靈魂的學說和對“自然”的解釋,認為“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容易得到的?!盵1] 368生活雖然簡單樸素,但實現幸福的過程伴隨著快樂,享樂與幸福是一個統一的過程。伊壁鳩魯并不完全反對富貴奢侈的生活,只是人要養成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這樣就能在失去這種生活時也不覺的痛苦,消除奢侈生活中潛在的帶給人痛苦的風險。在這一點上伊壁鳩魯顯示出和德謨克利特的不同,后者摒棄富貴只過寧靜淡泊的生活,因為命運無常,富貴與赤貧對人都是痛苦之源,唯有保持寧靜淡泊的生活才是幸福之路。伊壁鳩魯則認為,只要人養成了簡單樸素的習慣,偶爾享受奢侈生活也是可以的,因為有著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人享受富貴奢侈的生活而不會貪戀它們,即使命運奪去了這種富貴奢侈的生活,也不會帶給人痛苦并且人還可以繼續以簡單樸素的生活享有幸福,這樣就可以安心享受偶爾的奢侈而不用畏懼命運。

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是一個無邊界的大漩渦,“萬物根據必然生成,因為萬物生成的原因是漩渦……沒有什么事物是偶然生成的,萬物出于理由按必然生成?!盵2] 164-166原子在一個必然性的漩渦中聚合和離散,原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物體,組成物體的原子離散了則物體也就滅失了。伊壁鳩魯則認為原子下落時能偏離軌道,還可以存在一定的偏斜運動,由于這種偏斜運動,身處必然性漩渦中的原子也有一定的自由度,相應的由原子組成的靈魂也可以有一定的自主性,于是人有其自由意志而不必匍匐于必然性的命運,“就是聽從那些關于神靈的神話,也比作自然哲學家們所主張的命運的奴隸好的多?!盵1] 369伊壁鳩魯對那些以必然性的命運為理由而茍且于世的觀點持一種鄙夷的態度,“一些事物歸因于必然,一些事物歸因于機遇,一些事物歸因于我們自己,因為必然取消了責任,機遇是不經常的,而我們的行動是自由的,這種自由就形成了是我承受褒貶的責任?!盵1] 369

在伊壁鳩魯看來,命運與機遇對人生的影響都是非常有限的,人是自由的,應當以自己的行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把什么事都推給命運,是逃避這種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指望機遇也是不可行的,因為機遇不常有,唯有運用自身的力量自主自覺地行事,才是實現幸福的正確途徑,一個愉快的生活著的人“他不信有些人拿來當作萬物之主的哪個命運,他認為我們擁有決定事變的主要力量?!盵1] 369

二、快樂與幸福

快樂與幸福的關系,歷來爭論不休,伊壁鳩魯則教導人們大膽地追求快樂,但同時又告誡人們,并不是所有的快樂都應當去追求?!熬涂鞓放c我們有天生的聯系而言,每一種快樂都是善,然而并不是每一種快樂都值得選??;正如每一種痛苦都是惡,卻并非每一種痛苦都應當趨避?!盵1] 368快樂之事常對應幸福的實現過程,痛苦則常對應幸福生活有缺失的狀態。伊壁鳩魯雖對快樂進行了肯定,但也認識到并非所有快樂都有益于幸福生活的實現,也并非所有痛苦都與幸福生活的實現相悖。趨樂避苦雖是人的天性,但這種天性是服務于實現人的幸福生活,并且一旦幸福的生活圓滿了,享樂也應當停止,因為在此之后的享樂不會增進人的幸福,因而是不必要的和應當加以限制的。

快樂感只是人的一種感覺,是人所做的事情帶給人的感覺,是事情的意義的一種而非全部,快樂的事情不等于快樂,它還有其他意義,并且若僅以快樂論事情的必要性,許多對實現幸福生活很重要卻并不能帶給人快樂感的事情也被排除在外。在伊壁鳩魯看來,在快樂之事最重要性在于對于實現幸福生活的意義。有的事情雖會帶給人享樂,但由于會危及幸福生活的實現而應舍棄,有的事雖然帶給人痛苦,卻因有助于實現幸福而不應回避。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伊壁鳩魯和德謨克利特快樂觀的不同,后者是不加選擇的對所有的快樂都予以節制,前者則是有選擇的限制。

在伊壁鳩魯看來,人的幸福生活是一種在各方面都圓滿無缺的狀態,人所做的各種事情是都是向著這個最終目的而進行,每一件事又具體的對應一種欲望,正是具體的各種欲望引發各種事情的進行。人的欲望多種多樣,但不是每種欲望都應付諸實施,而應“為了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來考慮取舍,因為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盵1] 367近代以來的功利主義者將快樂奉為主義,將快樂等同于幸福人生,將復雜的人生事務簡化為快樂與痛苦進行衡量,由于忽略了人生境遇的多樣性與事情的多重意義,僅考慮事情的快樂感意義,難以走進現實生活。相比之下,伊壁鳩魯則教育人們直面人的現實生活,因為人的生活由各種事情構成,但人做每件事都對應一個具體的欲望或目的而不是最終的幸福生活,通過將人生事務劃分為事情層面和人生總體層面兩部分,對欲望進行劃分與取舍,在事情的源頭實現對人生事務的調控,以使人生朝向實現幸福生活的方向展開。

三、實現幸福的行事原則

伊壁鳩魯的幸福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幸福是什么的理論層面,還在現實生活層面給出了具體的行事原則,立足于現實人生去探究切實可行的幸福之路。引起靈魂騷動,干擾幸福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人的虛妄的欲望。人的欲望可以帶給人痛苦也可以帶給人快樂,同時欲望又是復雜的,有些欲望是正當,有些則是虛妄的,簡單的說節制欲望或以欲望為中心行事是兩個錯誤的極端因而都是不可行的。為此伊壁鳩魯對欲望進行了分類,“在欲望中間,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虛浮的;在自然的欲望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則僅僅是自然的;在必要的欲望中,有些是幸福所必要的,有些是養息身體所必要的,有些則是生命本身的存在所必要的?!盵1] 367自然且必要的欲望對應那些實現靈魂寧靜所必需的事,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對應那些靈魂寧靜實現之后所進行的可能會危及靈魂寧靜的事?!白匀粯藴省睂嶋H上是符合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的行為準則。

自然且必要的快樂對應痛苦的消除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也是靈魂復歸寧靜的過程。當幸福已實現時,痛苦消除,靈魂歸于寧靜,就不會再有這種自然且必要的快樂了,并且在此之后的享樂也不會使幸福增加,因為幸福不是快樂的量而是身體健康和靈魂平靜的圓滿狀態。這時的享樂就是自然但卻是不必要的了,沉湎于這樣的快樂無益于幸福人生,反倒存在危及幸福生活的可能,因而需要予以限制。虛浮的欲望對應那些干擾靈魂寧靜的事情,對榮譽、富貴、珍饈美肴的欲念和對不死的渴望屬于此類。榮譽與富貴顯達容易引起人生的大起大落從而引起靈魂劇烈的騷動,因而這種生活方式不是幸福的。死亡在人活著時感覺不到,而當死亡來臨時人已不存在,所以死亡是人感覺不到的事情,對生者對死者都無意義,“死對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因為對于生者來說,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盵1] 366死亡只是感覺的喪失,對生者與死者都無影響,因為人根本感受不到它。對死亡的恐懼是不必要的,與其惴惴不安地憂慮死亡的到來,不如安然自得享有當下的幸福生活,所以對死亡的逃避和由此而生的對永生的渴望也是虛浮的。

對欲望進行正確的認識、分類與取舍都有賴于人的理性,若脫離里了理性,人就容易被虛浮的欲望引入歧途造成靈魂的騷動而難以實現幸福的生活。此外,理性也是消除對死亡的恐懼的關鍵,對死亡的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也離不了人的理性。人不會天生就有理性,哲學學習則是使人獲得理性的途徑。在他的幸福教育學說的一開始就告誡他的學生,“當一個人年青的時候,不要讓他耽擱了哲學學習,當他年老的時候,也不要讓他對他的研究發生厭倦,因為要獲得靈魂的健康,誰也不會有太早或太晚的問題?!盵1] 365哲學學習對保持靈魂健康至關重要,這種重要作用以人的理性為中介。哲學學習可以使人具有理性,從而使人對世界、神、死亡、快樂與幸福都有著正確的認識。一個人具有了理性便可以正確的分辯和對待各種欲望與生活境遇而避免虛浮欲望的困擾,就能正確的認識死亡就不必對之恐懼或渴望永生,從而使靈魂處于健康的狀態而享有幸福的生活。

四、幸福教育的影響

伊壁鳩魯對欲望的劃分折射了他心中理想的幸福生活圖景:簡單樸素,自滿自足,安靜快樂的生活著不為紛亂的世事所擾。因為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依賴的都是簡單易得事物,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實現著身體健康和靈魂寧靜的幸福狀態。這種幸福生活的自然性還通過他的原子論將其與萬物和神的自然性統一起來,使的人的幸福生活的自然性與這些事物的自然性融合在一起,[3] 1從而借助宇宙和神的力量也獲得了某種無可辯駁的正當性和令人自豪的神圣性。

神在希臘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幸福教育中沒有神的位置,這種理論是很難立足的,而以神的幸福作為佐證,幸福教育本身就會獲得一定的確定性和神圣性。如亞里士多德在論述最極致的幸福是沉思時就認為,“神的實現活動,那最優越的福祉,就是沉思”[4] 310。在伊壁鳩魯的幸福教育理論里,神由原子組成,同時神也是最幸福的。像亞里士多德一樣,伊壁鳩魯也通過對比論述神的幸福與人的幸福,使得自己的幸福教育在神那里也得到佐證,于是奉行這種學說就會使人“永遠不會被睡眠中的或清醒時分的妄念所擾,就會在人群中像一尊神似的活著?!盵1] 370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奢侈品與華麗的居所一般僅貴族階層可以享有,平民大眾多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因而這種宣稱過簡單平凡的生活也可實現神一樣幸福的學說在希臘化-羅馬時期自然廣受平民階層的歡迎。連其對手西塞羅都感慨,伊壁鳩魯“得到那最無力同時也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即大眾的支持?!盵5] 58 伊壁鳩魯開創的學園前后延續近六百年,每逢伊壁鳩魯的誕辰學園里都會舉行慶?;顒?,只到米蘭敕令頒布后學園才被關停,可見伊壁鳩魯的學說在當時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大學哲學系,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2] 苗力田.古希臘哲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3] 曹歡榮.營造快樂的伊壁鳩魯自然哲學[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4).

[4]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可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5] (古羅馬)西塞羅.論至善和至惡.石敏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幸福教育快樂
關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的幾點認識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職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
幸福教育課程:兒童個性發展特需
走進“快樂”大本營
古往今來之紫砂收藏
愉快教學讓音樂課堂輕松快樂
如何創造幸福的教育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海軍資源融入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