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9-01-06 03:37任雨燕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9年9期
關鍵詞:學生視角學前教育專業

任雨燕

摘? 要: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普惠性”幼兒園及小區配套幼兒園工程的大力推進,幼兒教師的需求量與日俱增,這就促進了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如何設置專業課程以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教師和研究者就成為一大熱點問題。文章基于對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讀本科生的調查和訪談,分析當前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從調整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兩個方面出發為專業課程設置提出建議,為更好地發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視角;學前教育專業;專業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7-0135-02

要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一批經過嚴格訓練、掌握專業理論與技能的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和研究者十分關鍵。當前,高校學前教育關注熱點集中于課程設置改革。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對自己所學習的課程和接受的教育有著最直觀、最深刻的感受。了解學生對課程設置的認識,并由此發現一些學生切切實實關心的、影響他們學習和就業的關鍵因素,在課程設置中考慮學生的建議,有利于優化調整課程設置,更好地促進學生和本專業的發展。

一、當前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

(1)專業理論課程。第一,理論課程內容陳舊,脫離學前教育實際和發展前沿。理論課程作為基礎性課程,要為實踐服務,就需要與實踐相聯系。當前,專業理論課程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以講師講授為主,與實際聯系較少,課程利用率不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第二,理論課程內容零散重復,不系統。教師選擇和安排課程內容時,應該兼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幫助學生深刻系統地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以奠定學生專業發展的基礎。調查中很多學生認為學到的理論知識很零散,還有些內容重復,各學科之間聯系不緊密,無法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第三,入學教育和職業規劃等相關課程效果不佳。目前的入學教育和職業規劃內容籠統,沒有專業針對性。很多學生對這個專業不太了解,在沒有適應大學生活的情況下開始學習專業課程,大部分學生對未來職業也沒有明確規劃,這就導致學生專業認同感較弱、對課程學習認識不夠等問題。筆者認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大學學習、認識專業、規劃未來,也應是課程設置的重要內容。

(2)專業技能課程。第一,專業技能課缺少個性和實用性。案例學校的藝術素養課開設比較全面,但仍有部分學生認為存在專業技能訓練少、實用性不夠、學時短、內容多等問題。大多數學生沒有相關基礎,而且時間精力有限,經常奔波于各種藝術課的學習中,疲于應付,能有真正學習效果的卻不多。此外,還存在上課方式不合理、練習機會和有效指導較少的現象。藝術素養課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專業教師的指導,受學校資源的限制,學生普遍覺得練習和獲得指導的機會太少,導致這類課程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第二,缺少其他技能訓練。幼兒教師應該具備與幼兒、家長溝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教育管理、“三筆字”等其他技能,這些是幼教工作必備的專業技能。雖然當前有些教師授課時會涉及這些內容,但都沒有系統地教授。

(3)實踐類課程。第一,見習時間短,開設時間晚。見習是學生了解幼兒園實際情況的渠道,集中見習時間短、開設時間晚造成學生難以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兒園,理論學習沒有實踐的支持而流于表面,影響理論課程的學習效果;第二,教育實踐內容不明確、不全面。在見習和實習中,實踐內容不全面、不系統,多集中于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但日常管理、家長工作等實踐內容學生幾乎接觸不到。沒有明確的實習內容,學生的教育實踐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專業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第三,缺乏有效指導與評價。實踐前的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實踐內容和方法,實踐過程中的指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實踐后的評價幫助學生總結問題、提升專業能力。每一環的指導和評價都很重要,缺乏有效的指導,實踐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

(1)各學科內容的比例不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案例學校旨在培養幼教領域的實踐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就目前的課程設置而言,無論是想成為實踐工作者的學生還是想成為理論研究者的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都是一樣的。對于就業期待不同的學生,他們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是不同的,這樣統一的課程安排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2)選修課的設置不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案例學??晒┳杂蛇x擇的專業選修課過少,有些課程雖名為選修,實為必修。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就業意向選擇課程內容,導致學了的用不上,想學的卻沒機會。選修課設置缺乏靈活性和個性化,無法很好地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和專業成長。

(3)部分課程開設順序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課程安排不僅需要符合學科邏輯,還應顧及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經過調查,案例學校的部分課程開設順序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如在學習教育史類課程后再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接受度會更高,教法課應該開設在理論課程之后。

二、優化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

1.從專業課程內容出發。

(1)對專業理論課程設置的建議。第一,重視入學教育和職業規劃,培養學生專業信仰。通過專門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使學生詳細了解專業情況、學科情況、就業前景等,培養專業信仰。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規劃,明確學習目標;第二,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及學前教育發展前沿相融合,將具有實踐性和學前教育領域發展前沿的新內容融入課程,并與理論相結合,增強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同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之成為自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相呼應;第三,整合課程體系,避免重復。教師之間應該有更多的溝通交流,了解自己所授課程和其他教師所授課程間的異同,共同商討各門課程的側重點,使課程內容完整,沒有遺漏和重復,提高教師授課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

(2)對專業技能課程的建議。第一,增加藝術素養課程中的實用性內容。本專業的藝術素養課應該體現學前教育的特點,內容上應該側重實用性和工具性,著重培養學生將簡單的藝術知識、技能教授給兒童的能力;第二,增強藝術素養課程的個性化。學生學完各類基礎入門課程,獲得基本欣賞運用能力后,選擇其中一項或兩項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深入學習。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使之有一技之長,還能減輕專業教師授課、回課負擔,增強教學效果。

(3)對教育實踐課程的建議。第一,調整見習時間和形式。見習從大一開始,每學期甚至每周都有固定的時間下園見習,持續的見習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研究活動積累資料;第二,明確教育實踐目標和內容。重視實踐前的準備工作,在每次見習、實習前細化實踐目標和內容,讓學生有條理、有系統地進行實踐活動,發揮教育實踐的真正作用;第三,加強師生溝通,給予有效指導和評價。對于學生在實習期間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該定期收集和解答。實踐結束后開展實踐交流活動,展示學生成果,并予以反饋和評價。通過師生間有效地交流,促使學生將問題轉化為收獲,提升專業能力。

2.從專業課程結構出發。修改培養方案,調整課程比例。學生前期學完基礎理論課和基礎藝術技能課后,將課程方案分為兩種:一種偏向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滿足研究型學生的需求;一種偏向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滿足實踐型學生的需求。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就業需要選擇合適的課程。除此以外,學校還應增設選修課,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就業需要,涵蓋實踐性課程和理論類課程,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滿足本科生個人發展和個性化學習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利民.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的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 張海燕.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思考——對學前專業課程滿意程度的調查與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200-202.

[3] 李攀,翟寧.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的優化探索——基于畢業生的調查[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8,(5):40-45.

[4] 唐雪梅.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的現狀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31(11):44-46.

責任編輯? 易繼斌

猜你喜歡
學生視角學前教育專業
學生視角:文本教學解讀的起點
基于學生視角下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課堂教學滿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淺論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義
從學生視角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性學習探析
淺論美術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術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有效實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銅仁市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科學素養現狀的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