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2019-01-06 03:39薛藝涵
新課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讀圖繪制問卷

摘? ?要:地圖綜合能力是初中生必備的技能。本研究從上海某民辦實驗學校199名預備班學生中隨機抽取 100 名進行試題檢測和問卷調查,探究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讀圖能力、填圖能力、繪圖能力)培養現狀。研究發現該校初中生讀圖能力欠佳,填圖能力尚可,繪圖能力較為薄弱,并對此提出提高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的建議,即提升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境、重視使用地圖、夯實基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用圖習慣等。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綜合能力;教學建議

作者簡介:薛藝涵,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初高中地理教學。(上海? 200062)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6-0099-02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地理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也是地理教學過程中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輔助工具。學習地圖的目的是了解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和發展變化規律。隨著社會的發展,地圖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地圖綜合能力也已成為當代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對學生地圖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日益受到重視。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現狀如何,如何提高其地圖綜合能力,是本研究要探討的課題。

一、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構成要素

初中生對地圖的學習包括地圖知識學習和地圖技能學習。地圖知識學習,包括比例尺、圖例、方位、經緯網、分層設色地圖、等高線等知識學習;地圖技能既包括閱讀地圖等方面的智力技能,也包括繪制地圖的動作技能。閱讀地圖技能是指能夠運用地圖信息分析說明地理要素特征及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繪制地圖技能,在中學階段主要是填圖和繪圖。以《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下文簡稱《標準》)為例,在閱讀地圖方面,《標準》要求“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地勢的高低”“判讀地圖上某地的經緯度”“判別某地所在半球”“根據地圖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在填注、繪制地圖方面,《標準》要求“學習繪制小范圍的簡單的平面圖”“運用地圖填注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趯φn程標準的解讀,本文探討的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包括閱讀地圖綜合能力、填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二、研究過程

1. 研究對象。本研究調查對象是上海某民辦實驗學校預備班(六年級)學生。該校預備班學生共計 199 名,從中隨機抽取 100 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女生 42 名,男生 58 名。該校學生家庭條件普遍優越,均有國內旅游經歷。

2. 調查問卷編制。本研究根據地圖綜合能力的構成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根據預備班學生已學內容和《標準》中景觀地圖篇、世界分國篇中有關地圖的要求,設計具體試題并打分,分析學生地圖綜合能力現狀。第二部分從興趣、家庭影響、閱讀地圖、使用地圖、心理地圖、地圖教學方面出發設計問卷,以了解學生在上述方面的真實想法。

三、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1. 讀圖能力欠佳。問卷1測試結果表明,預備班學生閱讀地圖綜合能力欠佳。70%左右的學生可以正確判讀地圖上某地的經緯度,在經緯網地圖上識別方位,在經緯網地圖上判別某地所在半球,根據等高線疏密程度判斷坡度陡緩情況,計算相對海拔;85%的學生可以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地勢的高低; 80%的學生可以在地圖上按照比例尺量算兩地的實際直線距離。一小部分學生對于經緯網、方向、相對海拔、比例尺等基礎知識的掌握仍存在問題,無法準確閱讀地圖。

2. 填圖能力有待提高。問卷1第 4 題給出了日本的輪廓圖、周邊海洋及日本鄰國,要求學生對照六年級上冊地圖冊填注,學生填寫情況普遍較好。問卷1第5 題要求學生在世界地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學生填注情況普遍較好,僅出現一些小錯誤。錯誤的出現,一是反映出學生基礎地理知識掌握情況不佳,如不知道具體大洲名稱,將大洋洲寫為澳洲;二是反映出學生不知如何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如將南美洲與北美洲填反。

3. 繪圖能力較為薄弱。問卷1第 6 題要求學生獨立繪制校園地圖,包括校園周邊道路、校內主要建筑物,并標明方向。在繪制校園周邊道路時,56%的學生能夠準確繪制教學樓最近的道路,49%的學生能夠準確繪制距離其教學樓較遠的道路,而對于校園西側學生幾乎不會經過的道路,僅有37%的學生能夠準確繪制。在繪制校內主要建筑物部分,學生對于自己較為熟悉的建筑,如初中教學樓、體育館、食堂、宿舍等建筑,繪制正確率為75%~90%;對于自己不常去的建筑,如音樂廳、高中教學樓、科學樓等建筑,繪制正確率低于70%。74%的學生能夠在繪制的校園地圖上準確標明方向??偟膩砜?,初中生在繪制地圖時,能夠繪制自己較為熟悉的道路與建筑,能夠準確標注方向,但對于不熟悉的道路與建筑則無法根據心理地圖進行回憶并繪制。

四、初中生地圖綜合能力培養策略

1. 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境。問卷2調查了學生對于地圖的學習興趣,結果顯示大約10%的學生覺得地理教學較為枯燥乏味。地圖要素和經緯網相關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學生普遍反映畏懼學習比例尺和經緯網,教師要將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這考驗教師的課程設計和課前準備能力。以學習比例尺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繪制教室平面圖以鞏固學生對比例尺的掌握。學生學完比例尺的概念后,步測教室、講臺的長與寬,自己選取比例尺繪制教室平面圖,相互判斷對錯并評分。通過反復的試錯與糾錯,加深學生對比例尺概念的理解。經緯網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簡單易懂的模型,因此在學習經緯網時,教師可以創設學習情境。例如,設計一個小故事“去某地尋寶”,給出一個經緯坐標,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查找,比賽誰先找出正確地點。教師可以在學生尋找正確地點的過程中了解他們犯錯的原因,教學也能更具針對性。

2. 課堂教學重視使用地圖。吳建新認為地理認知模式的構建有 3 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有圖必依,第二層次為無圖顯圖,第三層次為圖文合一。在教學中,地理教師應常用圖像,保證用圖頻率和用圖效率,確保學生掌握讀圖用圖的正確方法。從認知角度來講,學生對文字的認知早于對圖像的認知,學生更愿意從文字中獲取信息,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讀圖用圖的訓練與指導。如講解圖例,要求學生在地圖中找到鐵路、山脈對應圖例。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在讀圖用圖的過程中理解、記憶,并逐漸將讀圖用圖變為一種習慣,看到地圖主動從中提取信息?!坝袌D必依”是讀圖的基礎,只有第一層次,才能做到通過文字想象圖像、從圖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實現“無圖顯圖”“圖文合一”。

3. 夯實基礎,培養良好用圖習慣。本次調查顯示,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不扎實。例如,無法在地圖上分辨方向、不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不知國界線圖例等。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利用好課堂的有限時間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正確的用圖習慣,即先辨方向,再觀察比例尺、圖例、注記,最后提取地圖信息。此外,問卷2調查反映出學生在生活中較少運用地圖,迷路或換乘地鐵時不會優先考慮使用地圖。因此,教師要向學生普及地圖的作用,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紙質地圖或電子地圖,幫助學生養成在生活中用地圖的習慣。

綜上所述,地圖是實施地理教學必備的工具,也是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的載體,地圖綜合能力培養是地理教學的基石。初中地理教師應利用有限的課時培養學生的地圖綜合能力,為學生后續的高中地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改革委員會.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吳建新.提高學生地圖綜合能力構建地理認識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 2009,(4).

責任編輯 袁靜琴

猜你喜歡
讀圖繪制問卷
Painting ski maps 繪制滑雪地圖
繪制童話
繪制世界地圖
讀圖
讀圖
讀圖
讀圖
神秘的不速之客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