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小學課程建設中的德育融合

2019-01-12 18:03陳燕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教師應德育

陳燕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五山中心小學,廣東 珠海 519175)

由于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教學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德育可以很好地調節學生的行為和認知。傳統的道德教育是通過教師灌輸的方式進行的。教學效果不理想,造成學生厭倦。小學綜合實踐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合理性。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教育知識,將道德教育知識滲透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一、在基礎課程中融合德育

基礎課程強調小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他們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道德和法制課程是培養學生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習慣的主要陣地。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使學生在德育情感、德育判斷、德育行為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語言課程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語言教學不僅要講授、解謎,而且要講道。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我們善于在課文中挖掘德育素材,創造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境,使德育能夠微妙地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數學科學信息課程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英語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理解和全面的人文素養。綜合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工作習慣、動手實踐、合作與溝通能力。

二、建設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小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首要任務是認真設置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為了提高學生德育效果,必須合理安排和設置德育內容。在設置中,第一步是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德育科目。在選拔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教育的理念和目的進行篩選。學科要滿足當代小學生的發展要求,具有教育發展的新特點,對小學生有更大的意義和啟示。然后,我們應該考慮教學科目是否符合小學生接受的范圍。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必須保證教學科目能被小學生接受,不能脫離小學生的生活范圍。學校必須嚴格選擇教學科目。如果教材超出了學生接受的范圍,將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失去德育的意義。例如,在尊老愛幼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這種思想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家庭、學習、課外等需要合理配合,進行道德教育。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義。

三、加強理論和實際聯系,開展多元化實踐活動

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只根據課本的安排依次解釋理論知識??菰锏膬热莶]有引起學生的興趣,主要是因為他們所學的東西和實際生活之間缺乏實質性的聯系。為了使學生認識到“點滴式”德育的重要性,教師應將生活要素融入到學習內容中,選擇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典型故事和電影,通過書籍、雜志、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展示,使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所帶來的正能量。通過模型,也產生了對模型人物和行為的尊重。逐步識別哪些是值得做的,哪些是不值得提倡的。例如,為了紀念“九一八”事件,教師可以組織高年級學生觀看中日戰爭系列影片《土城血證》??赐觌娪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并得出“珍惜生命,熱愛和平”的結論。此外,教師作為德育課的重要管理者,應該作為學生的模范帶頭人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嚴格自我約束,端正自身的思想作風,發揮積極的示范作用。

四、通過開展自我認識活動,培養學生的公德

對于學生來說,自我認識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現實自我、理想自我和鏡像自我。因此,教師在實施自學實踐時,應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所謂真正的自我,是學生對自己實際學習能力的理解,一般是基于自我認識;理想的自我,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在想象中或在未來的期望,鏡像的自我,是從別人的眼睛里反映出來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說,鏡子中的自我別人的眼睛。以上三個方面的自我意識屬于抽象層面,學生很難理解,因此教師應通過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識,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自我選擇建立相關概念。在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對學生要有深刻的認識,幫助他們根據自身特點建立有利于自身進步和發展的自我概念,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此外,要在小學生中開展科學的自我意識活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以良好的姿態和熱情作出反應,培養出良好的品格。

五、避免網絡的負面影響,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相對而言,學生的思想相對簡單,對大多數事物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網絡給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信息的真實性值得研究。學生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誘惑。尤其是在互聯網日益充滿活力的時代,學生更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的世界,網絡問題再次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的威脅。因此,在小學德育過程中,教師應自覺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努力從思想層面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使他們能夠容易地判斷事物的好壞。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教師都應該限制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能夠理解所涉及的道德規范,只有對每件事都有明確的判斷,才能抵御網絡的不利影響。因此,學校和家長應加強相關管理工作,確保學生正確認識對錯。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渠道,利用網絡方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信息,利用網絡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小學德育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水平和個人素質?,F代教學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將相關的教學理念融入到現有的教學體系中。在這方面,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開展道德教育,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好地開展相關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教師應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教師應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