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媒體背景下高校審美教育的發展策略

2019-01-16 05:38劉雋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高校

劉雋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開啟了開放多元的數字時代大門,媒體力量構建出了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使大眾文化的娛樂風潮席卷全球,并且正在日益侵蝕傳統的精英文化領地——大學校園,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強烈沖擊。要在一個復雜喧囂的媒體環境中,提升大學生的人生境界,培養超越世俗的理想主義情懷,審美教育是必由之路。本文立足于現代大學的審美教育應該應時而變,從八個方面提出大眾媒體背景下高校審美教育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審美教育;大眾媒體;高校

大眾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發展,使信息成為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夠平等獲取、創造和分享的東西,這一特性和大眾文化的本質不謀而合。作為一種世俗性質的文化,大眾文化所具有的共享性、娛樂性、流行性、參與性以及獨創性等特征,十分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同時大眾文化對實用主義的信奉、對欲望的肯定,對享樂的追求使其天然具有一種人性化的趨于民主的色彩,同時又頗具革命性,因為大眾文化不僅構建了世俗生活,對世俗生活的意義提供解釋,并且總是力圖顛覆神圣的價值體系;這一切正好迎合了年輕人自我、叛逆的心態。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大眾文化透過媒體傳播在校園的廣泛流行。

面對日趨強大的大眾傳媒影響力,如何構建積極的社會主義新型文化價值觀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挑戰。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信息傳播的優勢,拓展學生的社會視野、人文視野、學術視野以及審美視野,獲得更豐富多元的審美參照系;另一方面,強化學校的教育引導,大力加強素質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致力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懷、高雅的趣味以及獨立的思考,使學生擁有足夠的判斷力能夠去蕪存菁,明辨是非。當然,在學校引導這個環節,美育一向以其生動活潑的教育方法、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喜聞樂見。由于大眾媒體創造的信息環境復雜多變,對大學生的影響也具有某種不確定性,這給高校的審美教育留下大量可作為的空間。在復雜多變的大眾傳媒環境中,美育不僅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而且應該成為培養學生理想情懷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

面對大眾媒體發生的深刻變化,高校審美教育的應對措施主要有:

一、明確高等院校審美教育的獨立意義

人不僅僅是一種道德存在,還是一個自在的活潑生命。作為生命的存在才是人更為本質的存在。因此,人既有屬于自我的豐富情感,又有作為社會人的理性規約。因此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也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人的道德和情操,更重要的是啟迪智慧,培養健全的人格,塑造出理想的人性。而這一點,恰恰只有審美教育能夠做到,美育訴諸感性,能夠激發人性中積極、向善的精神要素,使一個人能夠通過自覺努力散發出人性的光輝,成就更高的價值。因此,美育的本質是一種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這是德育與智育教育所不能也無法代替的。早在春秋,就有德育尚禮,美育崇樂一說,德育尚禮,目的是為了規范社會秩序;美育崇樂,陶冶人的性情,只有禮樂相濟,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和類型,美育教育有自己獨特的性質、特征、功能、規律和方法,有自己獨立的目的。

只有確立審美教育的獨立意義,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高校審美教育流于形式或干脆可有可無的現狀,才能真正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整體規劃美育教育,使之納入教學的全過程,從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力量、教學投入等多方面共同發力,全方位構建高校的美育體系。

二、以藝術教育為主要途徑,開展多樣化的審美教育

作為一種范圍寬廣、彈性很強的教育形式,美育所能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徑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藝術教育只能是其中一種。而傳統的審美教育通常被等同于藝術教育的簡化版,它和專業藝術教育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知識的深淺以及創作的難易上,例如開設一些基本藝術理論課程、經典賞析類課程以及一些簡化的創作類課程。由于這些課程原本面向藝術專業的師生,課程目的并不統一,同時課程本身也會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識結構老化,觀念陳舊等問題。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單純依靠這樣一些藝術類課程,已經很難擔負審美教育的重任。

美育需要專門的課程,以更明確的目標,更豐富的手段、更寬廣的視野,引導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精神修養。唯其如此,才能使學生具有一般的美的知識,不僅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而且能夠在精神上升華美,從而創造更合理美好的人生,其基本內涵應該是培養美的心靈和品格,同時培養學生豐富的感受力、想象力及創造力。

三、注重審美教育的時代性

當今時代是一個泛娛樂化的消費時代,作為大眾文化的風向標,大眾媒體如電影、電視、網絡對全球的美學、文化和哲學的影響深刻而廣泛,這些影響反映在大眾審美意識形態上,產生了一種“快感即美感”的審美態勢。隨著各種網絡事件甚囂塵上,大眾審美日益膚淺化,庸俗化,審美內涵也在發生質的變化,感性背后的深沉內涵被消解殆盡,審美蛻變為赤裸裸的感官刺激,越搞怪,越吸引眼球,越低俗,越受追捧,大眾文化正在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解構主義狂歡。所有這些事件無一例外地為審美教育提供了最鮮活靈動的素材。

審美教育的時代性首先應該體現在課程內容上,從現實社會眾多良莠不齊的大眾化事件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其次,課程設置、教材建設,還是課堂的教學形式,都必須進行及時更新,順應時代潮流。其一,開發特色課程,課程結構應該兼具開放性和包容性,能夠從校園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認識社會的豐富與多元,從中思考人生的終極價值,培養高尚的人生觀與幸福觀;其二,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引入大學生關注的校園或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審美思辨或討論;其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交流和對話找到年輕人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在課堂創造良好的溝通語境,從審美的差異性、豐富性、超功利性等多角度啟發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體驗與反思,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四、利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手段拓展審美教育的方式方法

當代大學生普遍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他們的成長環境優越,從小便處于各類數碼影像、網絡等大眾媒體的包圍之中,在接受和掌握新技術和新知識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當然,視覺美學泛濫的結果是今天的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帶有對文字閱讀的惰性和對圖像的依賴性。針對這樣的學習特點,當代的審美教育應該全面引入新的教學理念。美育的課堂尤其應該是活潑生動的,除了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在內容呈現的形式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整合文字、圖像以及視頻、動畫等多種生趣盎然的文本,構建一種親切有趣的審美情境,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審美對于人生的重要價值,擺脫表象和感官刺激的低級趣味,體驗到超功利性的忘我的愉悅,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此外,還可以將美育從課堂延伸到網絡,打造網上美育平臺,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師生開展深入的話題討論,分享各類經典藝術及傳統文化,使媒體不僅僅被當作大眾文化最自由的傳播平臺,也成為高雅文化的傳播陣地。

五、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構建適用的大學審美教育體系

大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自我價值確認的時期,因此大學生一方面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內心世界,試圖去認識和理解自我的價值,另一方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皭勖乐?,人皆有之”,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如此,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塑造個性和形象的愿望,希望通過自我的完善追求個性的張揚。

美育訴諸情感,因此美育課程的設置、課程的建設,乃至教學的方式方法,都必須注意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從大學生的自我設計出發,因勢利導。自然狀態下的“愛美之心”往往局限于比較狹隘的形象美、形式美,因此審美教育應當提倡多元的審美向度, 從“美麗改變生活”這樣的直觀審美觀照入手,幫助塑造健康清新的自我形象,用高雅、高尚之美熏陶學生的氣質、風度、修養、品味以及談吐,讓學生在忘我的情感陶冶中獲得境界的升華,追求內在精神和氣質的一種外在流露。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各種紛繁復雜的審美趣味、方式乃至形態的分析和探討,逐步深化學生對美的認知,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標準。

六、努力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將審美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審美教育從根本上應該說是感性的、心靈的,而不是理性的、知識的、技巧性的,因此要求各專業從教者本身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審美素養,能夠在專業層面融合美學知識并且用適當的技巧傳達這種審美感悟。這無疑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學校應該重視并且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文化素質教育。制定培訓計劃,加大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從事人文社會科學、藝術教育和自然科學教育等各專業教師的文化素養,培養出一支具有較高審美素養的骨干教師隊伍。同時,探索新的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七、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及第二課堂等活動,建設校園文化

美育除了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以外,另外一個重要陣地便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區別于社會及其他學校的標志所在,更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所在。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文化的內涵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校園文化與流行的大眾文化之間依然應該存在本質的不同。校園文化重在精神性的引領,而大眾文化則代表著平民化的生活理想。校園文化應該來源于大眾文化,又高于大眾文化,是大眾文化去蕪存菁之后的提煉與升華,所以校園文化不僅是時尚的,更是唯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能夠適應大學生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增強大學的凝聚力,與流行文化分庭抗禮,通過擴大學生的社會交往以及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進同學友誼,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各種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的和諧發展,增加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除了改善校園環境等硬件條件之外,校園文化建設更重要的是對大學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以學者的人格風范、治學陶冶為大學注入永恒的魅力,在大學生中培養一種超越的理想主義情懷。此外,注重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管理,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活動也是促進美育的重要舉措。通過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學科競賽、文藝匯演、社會調查、勤工儉學等,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生活趣味、藝術品位及人文情懷,促進其個性的發展與人格的完善。

八、結合地方文化特色,開展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

地方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創造出了豐富的審美資源。開展多樣化的審美教育,除了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之外,更要注重發掘地方文化藝術的特色。例如楚文化獨特的藝術成就,那些飄逸詭譎、意象崢嶸的藝術造型,豐富多彩的藝術題材,充分體現了楚人卓越的想象力與審美意識。通過傳承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激活地方院校的審美教育,使學生直觀理解審美文化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促進學生對地方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責任編輯:楊建)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高校
高校攝影公選課與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淺談
審美教育有效傳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淺析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之社會藝術功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