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桑植民歌保護與傳承探析

2019-03-04 10:32滕樹平
音樂教育與創作 2019年5期
關鍵詞:桑植民歌紅軍

□ 滕樹平

(作者系中南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郎帶,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鑰匙不到鎖不開……”這是出生湖南湘西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當這首歌的美妙旋律從維也納金色大廳飛揚在世界各地時,很多聽眾卻并不知道這首民歌的歷史淵源,特別是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巨大作用。只有踏上紅軍曾經戰斗過的桑植、洪家關這塊紅色土地觸摸那一段歷史,才能了解桑植民歌是如何滋潤、鼓舞、激勵著紅軍將士當年英勇殺敵、奮勇長征的偉大情懷。

桑植縣聚居著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是聞名遐邇的“民歌之鄉”,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到處生長著民歌,樹上掛滿著民歌,地里孕育著民歌,河里流淌著民歌……唱一支《馬桑樹兒搭燈臺》,一段紅色的記憶就如同電影浮現在腦海;來一曲《十送紅軍》,一份深藏心底的情感便如江河激流洶涌奔騰,這里傳揚的每一首紅色民歌如一件件珍貴檔案,一卷卷不朽史詩。

索根探源,尋覓桑植民歌的悠久淵源

桑植地處湘黔鄂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區,歷屬西楚荊州,是個多民族聚居縣,少數民族占人口的88%,其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這些民族只有口傳的語言,沒有文字,所創造的文化,多以口頭代代相傳,桑植民歌就是他們創作的口頭文學與音樂完美結合的產物。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以歌代語,以歌傳情,表達著自己的情感,表達著對生命的感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悠長宛轉、高亢嘹亮的歌聲翻山越嶺,橫跨溪河,久久回蕩在大山之間?!俺啥Y兮會鼓,春蘭兮秋菊,傳芭兮代舞,長無絕兮終古?!鼻摹毒鸥琛肪陀涊d了楚人以歌舞唱節、以歌為媒的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至今,在桑植的大山深處,一些老土司為死者超度亡魂的歌聲中,仍延續著神奇荒誕、豐富瑰麗、奔放不羈的古老歌謠風韻。由于桑植各民族不同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審美觀等的相互影響和融合,使桑植民歌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從而獨具魅力,被世人譽為“民歌的海洋”。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農耕時期的生產勞動,質樸、粗放、風趣、詼諧是其主要的藝術風格。千百年來,一代代傳承下來,至今完好保存的有山歌、小調、禮儀歌、儺腔等,其曲式結構嚴謹,曲體多樣,尤其是襯詞的運用,使民歌在烘托氣氛、揭示人物內心情感等方面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如流傳桑植白石、西蓮、人潮溪一帶的薅草鑼鼓,至今還保存著請神、送神等原始遺風,勞作者在鑼鼓節奏的指揮下,歌聲應和,開展勞動競賽,喲嗬喧天。

民歌手們喜于演唱那些將演唱技巧與歌詞內容、民族語言、鄉土特色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善于演唱與表達出種種迥異的思想感情,使人聽得如癡如醉、愉悅陶然。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如《板栗開花一條線》 《四季花兒開》、《門口掛盞燈》 《冷水泡茶慢慢濃》 《馬桑樹兒搭燈臺》等已成為中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眾多音樂家在吸納桑植民歌豐富營養的基礎上創作了《甜甜的山歌》 《小背簍》 等作品也都膾炙人口,久唱不衰。

由于桑植民歌歷史悠久,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被國內外音樂界譽為民歌的海洋。中國著名音樂家瞿希賢、施光南、白誠仁等在桑植采風時,曾高度評價桑植民歌是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寶庫中的“金色的旋律”。桑植民歌曾先后在1957 年元月、1962 年5月、1979 年10 月三次赴京匯報演出,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賀龍等的高度贊譽。

桑植著名的民歌手彭玉翠、李德杰、尚立順等分別得到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李先念、鄧小平、賀龍、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桑植民歌手尚生武1987 年7 月隨湖南省民間藝術代表團在波蘭參加世界第十九屆民間藝術節,演唱了多首桑植民歌,受到外國觀眾的高度贊揚,震驚了世界。

桑植民歌瑰麗多彩的語言藝術,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得桑植民歌廣為傳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個人音樂會時演唱的《馬桑樹兒搭燈臺》、著名歌唱家何紀光于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演唱的《洞庭魚米香》 《板栗開花一條線》 以及《四季花兒開》 《門口掛盞燈》 等,已成為中國民歌寶庫中的經典。同時,桑植民歌無窮的魅力也吸引了瞿希賢、白誠仁、施光南、譚盾、魯頌、彭夢麟等大批著名藝術家前來采風,他們在吸納桑植民歌豐富營養的基礎上,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白誠仁根據桑植民歌創作的《小背簍》,魯頌創作的《甜甜的山歌》,王佑貴根據桑植民歌創作的《心頭愛》 等。桑植民歌已成為廣大音樂工作者進行創作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觀覽史跡,贊嘆桑植民歌的偉大精神力量

桑植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遠流長,浩如煙海,以淳樸、真摯的情感而扣人心弦,以豐富多變的曲調、優美動聽的旋律流傳享譽海內外。據檔案史料記載,1928 年至1935 年,賀龍領導桑植人民建立了以桑植為中心地的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創建了工農革命軍。僅在1935 年7 月紅二、六軍團長征前夕,紅軍在桑植就擴編了兩個師——5 師和18 師。而桑植只是個不到10 萬人口的少數民族縣,竟有2 萬多人參加紅軍、游擊隊、赤衛隊;2 萬多人擔當后勤,1 萬多人血灑沙場,壯烈犧牲。桑植人民幾乎,把全部獻給了中國工農紅軍,獻給了偉大長征。

“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郎帶,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鑰匙不到鎖不開……”家鄉的妻子日夜哼吟著這首飽含夫妻深情的歌謠,翹首期盼著丈夫的歸來。賀龍的堂弟、紅軍團長賀錦齋與妻子戴桂香結婚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就參加紅軍,南征北戰,壯烈犧牲。戴桂香把這首《馬桑樹兒搭燈臺》 的民歌在心底一直吟唱了79 年,但最終她還是沒有等回丈夫歸來的身影……帶著深深地思念,她遺憾離開了人世。

紅色蘇區8 年,是桑植民歌的黃金生長期。紅軍領導人之一的周逸群、賀錦齋被稱為上馬將軍下馬詩人。他們在洪家關戰斗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歌謠,如《長工歌》 《苦難歌》 《紅軍歌》《士兵歌》 《工農歌》 《婦女歌》《暴動歌》等等,紅色的歌謠滲透著紅軍和人民群眾的身心。

《馬桑樹兒搭燈臺》就是那時產生的。馬桑樹耐火,不易燃燒;而馬桑樹葉兒青青,傳情致意。夫妻之間,一個在紅軍隊伍里,一個在家里,思念之情,在心中燃燒,從口中飛出來:“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郎帶,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鑰匙不到鎖不開……”現在,戰爭的硝煙早已消失,英雄的背影亦遠去。曾經戰火彌漫、血雨腥風的群山谷壑蔥郁一片,晚風中再也聽不到戰士的廝殺和戰馬的嘶鳴聲,殘陽在寧靜的澧水上映出淡淡的紅霞,能刻進人們心里的唯有這一支支承載著歷史,寄托著情感,高亢嘹亮、口耳相傳的桑植民歌。

一曲《賀龍本是一條龍》,深深表達了家鄉各族人民對賀龍元帥的擁戴:“廣藤開花一串紅,賀龍本是一條龍;龍頭一昂風雷起,龍尾一擺天地動……”

一首《門口掛盞燈》,充分反映了老區人民對紅軍的熱愛:“睡到那半夜過,門口在過兵,婆婆坐起來,順到耳朵聽。不要那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聽腳板響,不見人做聲。你們都不要怕,這是賀家軍,紅軍多辛苦,全是為我們。媳婦你快起來,門口掛盞燈,照在大路上,同志們好行軍?!?/p>

站在洪家關賀龍紀念館前,舉目四周,青山翠綠,書聲瑯瑯,裊裊炊煙,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站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當年賀龍元帥雄姿勃發率領紅二、六軍團將士戰火紛飛、戰旗飛揚、戰歌嘹亮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

1935 年11 月19 日,深秋的寒風顯得格外凄涼,火把映紅了天地。集結號已經吹響,四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早早地趕來為紅軍送行?!耙凰图t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紅軍長征離別的歌聲響徹天際,久久回蕩,帶著期盼,帶著感傷。紅軍戰士在親人們的歌聲中行進,大家都默不作聲,心里期盼著有一天會再回故鄉。

長征出發時,1.7 萬人中,有4000 多人是桑植籍兒女,年齡最小的是賀龍的大女兒賀捷生,剛出生18 天,就在紅軍的馬背上、背簍里開始經歷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下有敵軍圍追堵截的漫漫長征……

承載歷史,擔負起桑植民歌保護、傳承、弘揚的重任

據檔案史料記載,桑植民歌共有1 萬多首,通過分門別類,改編整理。有山歌1400 多首,花燈曲調129 首,小調200 多首,勞動號子100 多首,風俗儀式66 首,儺戲曲調53 首,編輯50 多萬字。經過歲月的打磨,已成了一朵經久不衰的民間藝術奇葩。

新中國成立以來,桑植民歌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與支持,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和豐富。但“文革”十年,桑植民歌一度被當著破四舊的對象,使桑植的民族民間音樂受到極大沖擊。為了拯救桑植民歌,近年來桑植縣明確提出了“政府主導、長遠規范、分步實施、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桑植民歌的挖掘、整理、保護工作力度。

一是制訂了《桑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劃》,并責成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文化局、旅游局等政府工作部門集中人力、財力和精力抓好桑植民歌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

二是成立了桑植縣民族文化整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和主管文化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文化局、旅游局、文物局、檔案史志局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集一次會議,督助檢查桑植民歌收集整理工作進展情況。

三是成立了桑植民歌整理辦公室。聘請了一批熱愛民族文化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師、老藝人擔任全縣民族文化搶救工作骨干,將他們的余熱用在搶救、挖掘民族文化工作上。同時通過舉行民族文藝匯演、歌詠競賽、有獎征文、知識搶答賽等活動,大力傳承民族文化?;I資扶持建立了一批民族文化站,鞏固了文化陣地。爭分奪秒,全力保護、傳承、弘揚桑植民歌。對于老藝人,政府從藝術上、生活上關心尊重他們,全縣廣大民歌工作者不計報酬,不講價錢,爭作貢獻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許多老同志在生命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提供資料。白族老藝人谷兆芹從事民間藝術工作80年,積累了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資料,為了及時搶救他的口頭歌謠,縣民族局將病危的他送到醫院住院治療,并為他解決了部分醫療費用,老人十分感動,在臨終前將他腦子里的“寶貝”全部傾獻出來,制成了錄音磁帶。退休干部陳金鐘已隨兒女去省城長沙居住,聽到縣里開展桑植民歌整理工作的消息,不顧老伴和兒女們的反對,以70 歲高齡的多病之軀,積極投入桑植民歌整理工作。3 年多來,他將治療腦血栓、心臟衰弱等并發病癥的藥品帶在身上,堅持上山下鄉,深入土家苗寨走訪,完成了370 多首民間音樂的錄音采訪、記譜工作,使桑植的儺戲、佛戲、花燈戲、陽戲、器樂等民間音樂全部整理歸檔,并將畢生奮斗記錄整理的原始桑植民歌全部整理、匯編成《桑植民歌全集》,完成了桑植多少代人民的共同心愿。土家族著名老藝人向宏治在75 歲時仍和桑植民歌辦的同志一起,將自己的絕世孤本《目連尋母》整理成冊,留傳后世。

四是由縣民族藝術團組織實施“桑植民歌走出去”大型文藝演唱宣傳活動。近幾年來,他們除組織民族藝術團赴北京、上海、杭州、寧波、云南、大理、四川、重慶、廣西等地巡回演出外,還走出國門,赴瑞典、維也納、韓國等地,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是通過舉辦“中國桑植民歌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作曲家、歌唱家匯聚桑植。他們通過不斷探討、挖掘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淵源和演唱技巧,大大提高和豐富了桑植民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六是組織桑植民歌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全縣各民族中小學、黨校以及社區普遍開展唱桑植民歌比賽活動,回憶紅軍英雄故事,宣揚贊美優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七是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安排了3~5 萬元資金用于桑植民歌挖掘整理工作。正是因為有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有了熱愛民族文化、樂于奉獻、勤奮懂行的一批老民族學者,桑植民歌才得到及時搶救、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才得到有力保護和弘揚。

八是組織桑植民歌征集演唱活動。由長沙市民族聯誼會桑植分會組織的“大美桑植,民歌飛揚”公益活動在省會高校師生中廣泛傳唱。同時,他們還精心邀請湖南省部分作曲家、歌詞作家赴桑植采風,并組織桑植民歌歌詞創作大賽。以桑植歷史文化、人文生態、民族風俗等為內容,公開征集桑植民歌歌詞。并對評選出“十佳”桑植民歌新詞,進行譜曲和專場演出,極大地促進了桑植民歌的傳承發揚。

2006 年5 月20 日,桑植民歌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 年11 月19 日在首屆“中國桑植民歌節”上,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桑植縣為“中國民歌之鄉”。艱辛的努力搶救、保護、培植,使桑植民歌這束絢麗的民族藝術之花,在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下盛開的更加鮮艷奪目。

作曲短論

如果說以一首歌曲的旋律或民間音樂的曲調作為素材來塑造音樂形象,那就必須有一定的加工和發展或者運用和聲、復調、配器等手法去豐富它,否則就不能獲得交響音樂應有的效果。僅僅依靠原有歌調旋律或民間戲曲音樂的唱腔來作為塑造音樂形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那是不夠的。

——丁善德

有人從曲式發展的角度提出了音樂材料發展的基本五原則:重復變化、重復、展開、派生的對比,并置的對比。在具體音樂創作

中,還有大發展、小發展、全面發展,局部發展的不同。在交響音樂創作中,這些發展的原則包括節奏、曲調、和聲、復調、配器、曲式、力度……全部的意義。

——王云階

對于一個音樂家,管弦樂隊的總譜不只是音符和休止符的集合,這是一幅總的圖畫。在這里可以看到主要的人物,次要的人物和基礎。任何一部總譜,對于我,不僅是預告了未來的耳聽的快樂,而且預示了眼睛直接的和一瞬間的快樂,因此我在總譜里面很注意整潔,不許有涂改或墨污。

——柴科夫斯基

猜你喜歡
桑植民歌紅軍
鄉村振興視野下桑植民歌的創新研究*
桑植隧道監測方案研究
少寨紅軍橋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十送紅軍
藤縣水上民歌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桑植 衛生院住院費用全報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