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小學班主任如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2019-03-31 09:26林石晶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工作策略健康成長德育

林石晶

摘 要:德育在基礎教育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提高小學德育質量對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小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又會影響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甚至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以“班主任要當好表率,做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實現家校共育;在教育中融入愛,增強學生的各項能力”為突破口,切實提高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及德育的工作質量,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健康成長;工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34-02

引 言

小學班主任需要注重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努力做好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用心管理好班集體,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班集體中愉快地學習和成長。為此,長期戰斗在基礎教育領域的一線班主任教師,必須結合當前小學德育工作表現出來的問題,采用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處理,切實提高小學德育工作質量,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正確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觀,進而使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教師發揮表率作用,做好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學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對良好班集體的建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道德情操的培養等,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與班主任接觸的機會很多。而且,班主任是教育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對學生的影響也最大,甚至可以說,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心中就好似一面鏡子、一本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的書籍。

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規范學生行為之前,首先要嚴格審視并規范個人行為,在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之前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素質。也就是說,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須切實做到為人師表,發揮好榜樣示范作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應該帶頭做好;教育學生要講文明禮貌,自己要懂得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不惡意地挖苦、嘲諷他們;教育學生要善于合作,保持良好的同學關系,自己就應該與各科教師搞好關系;教育學生愛惜糧食,自己就必須做到不浪費;在書寫方面,要求學生注意整潔工整,教師板書時也應認真規范書寫。事實上,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是對小學生進行的潛移默化的德育,其本質就是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不可否認,現實中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其實,缺點并沒有那么可怕,真正令人擔憂的是缺乏自知之明或者發現缺點之后不知如何改正。因此,適時的自我反省特別重要。通過批評或者自我批評,是發現個人缺點的可行途徑,也是實現自我完善、促使自己全面進步的有效辦法。班主任在班級組織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生生以及師生的互相監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嚴格要求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而且能夠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另外,小學生往往會把教師當作自己學習的榜樣,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需要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樹立職業道德,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做好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1]。

二、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實現家校共育

在小學生的生活中,家庭與學校是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對他們成長的影響也最大。眾所周知,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歷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人們對家庭教育的積極意義卻認識不足。事實上,家庭教育在小學生的成長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家長管理孩子的方法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須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再者,隨著全民素質的大幅度提升,家長的知識水平也在不斷上升,他們的一些意見也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而且,家長往往比教師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容易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多向他們征求意見,并虛心接受來自學生家長的批評或者建議,以促進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開展。教師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通過電話聯系或者家訪的形式尋求與家長的溝通,形成家校共育的德育模式,以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倘若家長能夠與班主任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渠道,并與教師達成教育孩子的共識,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必定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2]。

三、在教育中融入愛,增強學生的各項能力

對學生的關愛,常常能夠賦予教育以強大的力量,尤其是對小學低學段的學生來說,關愛的力量更大。班主任要善于將自己對學生的關愛傾注到日常教育活動中,利用愛的力量敲開學生心靈的大門,解放他們的活力與智慧,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引導他們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愛優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難得的是對學困生的關愛,特別是在面對“雙差生”的時候。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切不可因為某位學生的成績好而表現出特別青睞,也不能由于學生的成績不好、行為不端而對其心生厭惡,這是教育的大忌,對待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只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班主任給他的關愛是發自內心的,學生才會產生對班主任的親近感和信服感,也才能真正地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教師才有可能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運用真摯的關愛感化學生,做他們精神成長的引領者,進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呢?首先,班主任可以把創建班級管理制度的權力大膽地交給學生。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由于教育對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育活動的開展,不能簡單地依靠強制灌輸和壓制的方式來進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義。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主地進行班級管理,通過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事實表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管理原則,有利于學生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擁有現代教育理念的班主任,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班集體的主人。其次,重視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3]。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是指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倘若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質量必將得到有效提高,這遠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所能比擬的。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們大量的知識儲備通常更多地源于自學,這是毋庸置疑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學習的知識畢竟有限,他們完全可以從課外閱讀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科學、文學等領域的知識,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但可以積累更多新的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習方法的改進。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將使他們的學習信心變得更強,這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頗為有益。

結 語

總之,教育的本質是愛,其核心目的在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班主任,我們首先要努力提升自己,以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其次,要善于用真摯的愛引領學生精神健康成長;最后,注重對小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這對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李維東.多元文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和對策[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6(10):24.

肖華英.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淺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7):63.

歐玉懷.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08):56-59.

作者簡介:林石晶(1982.5—),女,廣西來賓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猜你喜歡
工作策略健康成長德育
好好誰覺,趕走黑眼圈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研究
提高博物館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關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幾點建議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