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科學教學

2019-03-31 09:26趙鈞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課后練習任務驅動課前預習

摘 要:本文立足小學科學教學實踐,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三個教學環節中的學習任務恰當設置入手,針對任務驅動的小學科學有效教學進行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科學;任務驅動;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75-02

引 言

任務驅動法是指教師從所教內容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設置特定的學習任務,以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獲得知識、發展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任務驅動法的科學、合理設置,對于優化學科教學效果、提升教師教的質量與學生學的質量均有所幫助。小學科學教師要將任務驅動法靈活引入教學實踐,可初步獲得一些教學經驗及其感悟。本文結合自身科學教學經驗,針對基于任務驅動法進行的小學科學教學這一主題發表個人的一些認識與看法。

一、課前預習中的任務設置,能讓學生的預習活動變得更有針對性

預習是教學活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不少教師知道預習之于學生學好學科知識的重要性,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下提前進行相關學科知識的預習。但很多時候,他們并未掌握引導學生正確預習的方式方法,導致為學生布置的課前預習活動多局限于“同學們,大家課下對下節所要學習的內容預習一下”這類較為空洞的指引上,而學生對于預習的內容、目的、要求等也較為茫然,預習時讀一遍教材便匆匆了事。試想這樣的預習活動如何具有高質量的預習效果,這使得課前預習活動流于形式[1]。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在學生的課前預習中為他們設置特定的任務,以這些任務為載體、為線索引導學生一步步梳理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給予學生課前預習活動以指引的良好效果,使得學生的預習質量得以大大提升。

例如,教學“天氣與生活”這節內容前,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項課前預習任務,即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找出不同天氣情況的圖片,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詢問身邊的親朋好友,嘗試找出天氣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這一任務難度較小,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生很樂意參與其中。他們找出了陽光明媚的天氣圖片,找出了大雪紛飛的天氣圖片,找出了大霧彌漫的天氣圖片,找出了細雨連綿的天氣圖片……以此為基礎,學生發現在陽光明媚的天氣人們心情會非常好,相對的,天氣陰沉的時候心情很容易變差;知道了陽光充足的天氣適合晾曬衣物,下雨、下雪或者大霧的天氣則不合適晾曬衣物,人們還應該做好御寒工作……就這樣,通過明確預習任務,學生對于“天氣與生活”這節內容便有了大致的認識,能自主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學習問題。這便為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將精神及注意力聚焦于重難點的學習上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前預習中的任務設置,能讓學生的預習活動更有針對性,得到充分的詮釋與證明。

二、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設置,能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效率變得更高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少教師習慣于采用灌輸的教學方式,整節課下來,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師生缺少交流,學生之間也缺乏溝通與互動,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持續的學習興趣。而且,灌輸來的知識留給他們的印象也會局限于較為膚淺的層次,導致學習效果不甚理想,存在效率較低、質量較差的狀況。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借助特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與教師、與同學之間形成融洽而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在這一氛圍中更加輕松地理解知識、深化知識、掌握知識。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課堂教學中任務的恰當設置,能讓學生的科學課堂學習活動效率更高[2]。

例如,教學“怎樣加快溶解”這節內容的時候,筆者沒有直接照抄照搬教材,而是為學生設置了一項學習探究任務,即將大塊冰糖放入水中,如何才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同時引導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對上述學習探究任務發表自己的認識與看法。結成學習小組之后,各小組成員積極參與,有的說“可以把大塊冰糖切碎成小塊冰糖”,有的說“可以把水加熱,熱水能更快化掉冰糖”,還有的說“可以增加水的量,水多了,冰糖溶解的也就快了”,等等。以此為基礎,筆者又鼓勵學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自己所提出的觀點進行實驗驗證,看看這些猜想是否正確、可行。這樣一來,師生的互動增多了,學生相互間的交流也明顯增多,這就使得他們為了完成任務不斷發散思維。這一過程中,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獲得培養,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能力得到鍛煉,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切實對“怎樣加快溶解”這一知識點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看法。這些顯然是教師采取“一言堂”教學模式所難以達到的良好教學效果。這充分表明,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恰當的學習任務對于優化學生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課后練習中的任務設置,能讓學生的練習活動變得更有質量

科學學習不在于讓學生僅僅應付考試,其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科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即以科學知識更好地生活。因此,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建立生活與科學知識的密切聯系,同時讓學生對所學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及其實踐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課后練習中進行恰當的任務設置,則能很好地將上述目標落到實處。例如,學習了“電在生活中的用途”這節內容之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項特殊的課后練習任務,即調查自家一個月的用電量,同時通過查詢資料等方式,了解人們之前沒電的生活,并找出生活中浪費電的現象,最后給出切實可行的節約用電的方案。這項與生活相關的課后任務,既讓學生對課上所學內容進行復習與鞏固,同時也能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電為我們當前生活所帶來的便利,以此為基礎,學生很容易形成“節約用電”的科學意識與價值觀。這樣一來,學生的課后復習質量得到優化,結合所學知識更好地進行社會生活的教學目的也得以輕松達成,這便是課后練習中一改以往單純做習題的枯燥模式,而讓學生進行生活化學習所具有的價值所在[3]。

結 語

小學科學是小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基礎科目,是他們接觸科學、了解科學世界的開始。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以科學的視角正確審視客觀世界,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為一名基層科學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在自身教育實踐中致力于探討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方式方法,任務驅動法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今后,筆者將進行大量探索,以總結得出更多符合小學生實際科學學習情況的教學策略,以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及能力切實得到進步與提升。

[參考文獻]

丁曉華.巧借任務驅動促進深度參與——小學生深度參與科學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12):58-60+62.

高間英.小學科學課堂有效設計任務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1):106-107.

徐維波.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好家長,2018(15):172.

作者簡介:趙鈞(1973.11—),男,山東青島人,一級教師,青島市優秀專業人才,區教學能手。

猜你喜歡
課后練習任務驅動課前預習
課后練習中語文要素落實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部編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特點及教學建議——以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上冊為例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式微課的應用策略
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練習設計與使用問題的研究
用好導學案將課前預習進行到底
課前預習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探討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絡應用服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