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隨景生,境由心造

2019-04-25 00:09許柳明
關鍵詞:赤壁賦蘇軾

許柳明

【摘要】? 《赤壁賦》是蘇軾于“烏臺詩案”獲釋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元豐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兩次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了兩篇游記,即后人所稱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兩篇散文,各具特色,尤其是《前赤壁賦》,堪稱散文中的千古名作。其實,蘇軾所游的并非三國時期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而是黃州赤壁。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湖北的黃岡。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風景勝地,那兒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它也被稱為赤壁,而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魚東北的赤壁。蘇軾當然知道自己所游的此赤壁非彼赤壁,但他還是采用當時的傳說,目的只是觸景生情,借題發揮,以抒發自己被貶謫后內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從而達到走出苦悶、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關鍵詞】? 赤壁賦 蘇軾 思想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130-01

蘇軾在《赤壁賦》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是豐富而復雜的,而很多人閱讀此文時僅僅只是抓住了文中的“樂”、“悲”、“喜”三個詞來概括出蘇軾的情感變化是由樂而悲,最后又變得喜悅。其實這種理解不僅流于簡單,而且過于淺薄。要真正走進蘇軾的思想情感世界,一定要深入了解蘇軾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特點,同時將自己想像成彼時彼地的蘇軾,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蘇子的思想情感,達到與他的共鳴。

蘇軾在文章中究竟表現出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的變化?首先要從理解蘇軾為何夜游赤壁開始揣摩。想想如果你是蘇軾,只是因為對當時的改革持有不同意見,“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東坡先生墓志銘》),便被一批以何正臣、李定為主的新進官僚以“包藏禍心”的罪名彈劾,卷入到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中”,遭受一場政治迫害,受盡折磨僥幸被釋后貶謫黃州,你的心情會是如何?一定是充滿了難以排遣的憂懼和苦悶。那么作者夜游赤壁的目的就正是為了排遣心中的這種痛苦。那么作者達到這個目的了嗎?很顯然,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面對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表面上極寫泛游之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但作者其實只是暫時忘卻了心中的苦悶憂愁。

為什么說蘇軾只是暫時忘卻了心中的苦悶和憂愁呢?文章在第二段寫了作者飲酒放歌的暫時歡樂和聽到客人簫聲后引發的悲涼之感。作者先是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這里的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見,情緒已然哀傷,這時來一縷簫聲,自然極易讓好不容易好起的心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

作者在第三段中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借客人之口以赤壁的歷史故事作答,用三個反問句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完全流露出蘇軾思想的又一個方面,使文章的思想感情跌入低谷。這段中三個反問句都是圍繞英雄曹操而展開的,作者在發問順序上的安排極為精妙,層層深入地表達出自己對事業人生的感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第一層反問,引用的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夕即興創作的《短歌行》中的詩句,曹操在詩中抒發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懷古油然思己,面對眼前的江上明月,當年英雄曹操的氣度風姿定然會再次激發蘇軾心中那份壓抑的激情,撫摸沉封的理想。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第二層反問,寫出英雄受困,成敗轉易的感慨,古往今來,許多人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功敗垂成、順逆相隨嗎?這一問,使得文章情感隨之反轉?!肮桃皇乐垡?,而今安在哉?”第三層反問,寫出無論是怎樣的蓋世英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無盡悲慨,正如《三國演義》中開頭詞里所說“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情感由此徹底落入虛空。以上三問,一正兩反,情緒由高亢急跌谷底,從積極用世,壯志凌云到人生虛空,情緒是驟降式的!作者借客人之口對英雄曹操發出悲情三問之后,由曹操想到自己,面對清風明月,又抒發了二層人生的感傷:“寄蜉蝣于天地”是嘆人生之短暫,“渺滄海之一粟”是嘆人生之渺小。整個第三段應該是蘇軾當時被貶黃州后思想感情的另一重真實反映,對于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來說,當他們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陷入這樣的苦悶和迷惘,蘇軾也不能例外。

文章的第四段是蘇軾精神上的自我寬解和哲學上的自我解脫。蘇軾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指出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一瞬;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而后,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加以進一步說明。那么我們可以擁有什么呢?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有聲有色,“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我們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正因為有了蘇軾的勸解,客能轉悲為喜,開懷暢飲。文章在最后寫“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這里“喜”與開頭的“樂”不同,樂是因景而樂,而喜是因悟而喜,感情的層次是不一樣的!

縱觀全文,《赤壁賦》里飽含了蘇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可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我們只有深入了蘇軾的人生經歷,把自己想像成夜游赤壁的蘇軾本人,才能真正把握蘇軾的思想情感變化的脈絡。

猜你喜歡
赤壁賦蘇軾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滄海一粟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蘇軾沒有寫過《前赤壁賦》
對比前后赤壁賦
蘇軾沒有寫過《前赤壁賦》
蘇軾吟詩赴宴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三步導讀法:讓語文教學“大道至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