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幾個易忽略的問題

2019-04-25 00:09謝婧
關鍵詞:知識網絡知識體系建構

謝婧

【摘要】? 高中生物較之初中生物更廣更深,如此則要求學生能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從整體把握高中教材。因此,對教材目錄、每一節的“本節聚焦”和小標題、每一章的“本章小結”的利用以及適當的思維發散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建構 知識體系 知識網絡 思維發散

【中圖分類號】? G633.9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207-01

研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不難發現高中階段更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萬事開頭難,《分子與細胞》是必修一模塊,也是需要攻克的第一個難關。接下來以《分子與細胞》的教與學為例,談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幾個易忽略的問題。

一、充分利用目錄,建構知識體系

開學第一堂課往往會問學生,我們上學期學了些什么內容呢?能系統性回答出來的學生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茫然。怎么辦?這就有必要利用教材目錄,把書讀“薄”,幫助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從整體把握章節之間、模塊之間的聯系。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共6章21節,均是以“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建構的內容體系。

第一章《走進細胞》,旨在讓學生認可細胞在生命系統中的地位,建立起“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這一科學觀點,進一步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同時也讓學生了解,細胞要與外界發生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對細胞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就會好奇“這個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有怎樣的組成和結構”。這就是本模塊的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和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采用總—分的形式安排分節,先綜述再設立第2~5節分述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細胞中的功能與地位。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則是由外而內地介紹了系統邊界、分工與控制中心。同時也為第四章(以“膜”為結構基礎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和第五章(以“細胞器”為結構基礎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打開了局面,從而向學生充分展示了細胞這個基本系統的多樣化功能。但系統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著自身的發展和變化,而這就是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

由此觀之,教科書設計和呈現的內容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能充分利用每本教材的目錄,那對于其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當然,目錄≠知識網絡。要將目錄變成自己的“記憶宮殿”。宮殿有若干樓層,每層樓代表“一章”,且有好幾個房間。教材每節內容都會編排若干小標題(藍色黑體字的標題部分)對知識點進行劃分,這些小標題就是“記憶宮殿”中每個房間的門牌號。

二、多法結合,豐富知識體系

1.關注“本節聚焦”,堅持思維導向。每節的核心內容都會以問題形式組成“本節聚焦”專欄,學生帶著問題“串”閱讀目的性更強,能少走彎路,且更容易把握本節的重難點。

2.靈活運用大小標題以及段首,快速了解每節知識全貌。每節課文里都有若干簡約精煉的小標題,它既是每節知識層次的標志,也是高考考點的落腳點。在利用目錄構建知識網絡時,結合教材里的標題,知識便不再“骨感”,而是“豐滿”。

3.獨具特色的歸納總結和思維發散,開創自己的學習之道。學習和教學一樣,不需要“照本宣科”,老師應該創造性地教學,學生也要學會創造性地學習。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歸納方法,并在適當地在某些知識點上以思維發散的方法整合所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以“病毒”為例,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發散:

4.結合“本章小結”和“自我檢測”,強化自我評價。每章末的“本章小結”大體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對本章進行小結,學生可以邊閱讀邊回想,再通過章末“自我檢測”中多樣化的習題查漏補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既需要學生自身的毅力和耐心,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鼓勵。我們師生將不斷踐行創新,砥礪前行,打贏高考之戰,為實現理想邁開更大的一步。

猜你喜歡
知識網絡知識體系建構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構游戲玩不夠
CS2013指導下的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實施方案設計與翻轉實驗教學實踐
構建知識體系的專題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
智能信息處理實驗課程建設
知識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高考數學第一輪復習中的做法和反思
數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