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來如此的好玩

2019-04-25 00:09陳銓波
關鍵詞:深度融合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陳銓波

【摘要】? 十九大中提出我們處于“教育信息化2.0時代”,推進了“互聯網+”的具體實施計劃,這意味著信息技術和教育的融合及創新成為勢不可擋的必然趨勢。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記憶能力,并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形象,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更高效,更好玩。因此,本文以《圓的面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進行研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 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256-01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處于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的潮流下,同樣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跟緊信息時代的步伐,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引領教育行業的前進。正因此,為了在課堂上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的幫助,筆者將從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必要性為切入口,通過“同一堂課,走進越秀”—《圓的面積》同課異構的課例來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應用研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新課標的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課程基本理論”中指出: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更多元的教學活動,通過信息技術為課堂帶來的音頻、視頻、影像資料、動態課件等學習資源,提升數學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培養,達到“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效果。

2.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科特點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容易接受直觀、具體的事物,但小學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且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教師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時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成功地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形式多樣,有利于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更容易獲得數學思維的過程,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小學的數學課堂更高效。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應用

9月21日上午,筆者觀看了2018年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專題網絡教研活動——小學數學“同一堂課 走進越秀”?;顒尤滩捎昧司W絡直播的培訓方式,授課教師陳國柱老師、梁慶鋒老師采用同課異構研課模式演繹《圓的面積》,下面以兩位老師執教的《圓的面積》為課例的教研活動,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應用研究。

1.信息技術,彰顯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與精髓,是數學教育之“魂”。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的力量,領悟數學思想的魅力,理應成為數學教育的訴求。兩節《圓的面積》的教學中,陳老師在操作探索中將圓分成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128等分時,借用平板電腦給孩子們進行操作探索,有效打破傳統學具的限制,學生能更直觀、方便地體會感受到將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便越接近平行四邊形,體驗“極限”思想。而梁老師即借用了神器—“幾何畫板”,通過自主輸入數據,讓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圓的變化趨勢,整個過程中,直觀形象地體現了“化圓為方”的思想。

2.信息技術,高效數學課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增加學生創造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批改的機會?!比羟‘數亟栌眯碌男畔⒓夹g手段,說不定能改變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的狀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學習和課堂的效率。兩節《圓的面積》的教學中,陳老師在孩子做練習時,通過平板電腦的顯示學生完成的準確率98%,完成人數39人,未完成1人的統計,及時有效地看出全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正確率的反饋,調整教學,促進學習效率;而梁老師在學生動手剪拼圓的活動中借用了手機客戶端與電腦結合,將好的作品及時通過拍照上傳到大屏幕予以展示,極大地節省了教師的精力,豐富了教學活動,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使數學課堂更高效。

3.信息技術,創新教研形式

“互聯網+教研”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技術的進步,面對“互聯網+”潮流的發展,以及對優質教育的渴望,教研形式必須改變。這次《圓的面積》同課異構的教研是全省性的網絡教研活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我省小學數學優秀示范課與全省各地的老師同步共享,為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共同開展教研活動搭建了極為便利的平臺,名師資源的共享,學校間的交流合作,還組織了強大的數學專家的答疑團隊,在兩位老師上課的過程中圍繞“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展文字互動答疑和在線答疑直播,與各地老師互動研討,拓寬教研范圍,提高教研的質量和效率。

三、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豐富課程資源、分享學生學習成果、彰顯數學思維,創新教研形式。不得不說,信息技術,使數學課堂更高效率,更好玩,就如“圓”來如此的好玩。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Z].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劉雪芬,尹麗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19-220.

猜你喜歡
深度融合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論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